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國語辭典》:晕倒(暈倒)  拼音:yūn dǎo
昏倒。《初刻拍案惊奇》卷一六:「不想二十六日,忽然晕倒不醒,为此星夜赶来报知。」《红楼梦》第九七回:「话说黛玉到潇湘馆门口,紫鹃说了一句话,更动了心,一时吐血出来,几乎晕倒。」
《漢語大詞典》:立仆
立刻倒下。例如:弹从左肩入,穿胸偏右出,也立仆。——鲁迅《记念刘和珍君》
分類:立刻倒下
《國語辭典》:倾泄(傾洩)  拼音:qīng xiè
1.液体从高处大量倾倒泻下。如:「水库泄洪时,大量的水从水道顶端倾泄而下。」
2.指情感、情绪如水般大量宣泄出来。如:「思乡之情,无处倾泄。」《醒世姻缘传》第六○回:「原算计叫狄希陈进去,把那一肚皮的恶气尽数倾泄在他身上。」
《漢語大詞典》:僵毙(僵斃)
倒下死亡。 汉 赵晔 吴越春秋·勾践伐吴外传:“ 越 军坏败, 松陵 却退,兵士僵毙,人众分解,莫能救止。”三国志·魏志·臧洪传:“然輒僵毙麾下,不蒙亏除。” 清 曾国藩 《金陵军营官绅昭忠祠记》:“贼势将衰,诸酋次第僵毙。”
分類:倒下
《国语辞典》:侧偃(侧偃)  拼音:cè yǎn
从旁边倒下。《薛仁贵征辽事略》:「建勋自见仁贵侧偃了,道箭中,拨马来取。」
分类:旁边倒下
《國語辭典》:放翻  拼音:fàng fān
弄倒、制服。引申有杀掉的意思。元。戴善甫《风光好》第一折:「也曾把有魂灵的郎君常放翻,但来的和土铲。」元。张寿卿《红梨花》第一折:「果然若来时,和他吃几杯儿酒,添些春兴,扢搭帮放翻他。」也作「放番」。
分類:倒下
《漢語大詞典》:应弦而倒(應弦而倒)
随着弓弦的声音而倒下。形容射箭技艺高超。史记·李将军列传:“其射,见敌急,非在数十步之内,度不中不发,发即应弦而倒。”三国志·魏志·任城威王彰传:“ 彰 追之,身自搏战,射胡骑,应弦而倒者前后相属。”晋书·杨济传:“猛兽突出,帝命 王济 射之,应弦而倒。” 唐 杜甫 《久雨期王将军不至》:“异兽如飞星宿落,应弦不碍苍山高。”
《國語辭典》:辙乱旗靡(轍亂旗靡)  拼音:chè luàn qí mǐ
语本《左传。庄公十年》:「吾视其辙乱,望其旗靡,故逐之。」车辙痕迹紊乱,旗帜四处倒地。形容军队溃败的样子。《孽海花》第二五回:「陆军方面,言、鲁、马、左四路人马,在平壤和日军第一次正式开战,被日军杀得辙乱旗靡。」
《國語辭典》:瘫倒(癱倒)  拼音:tān dǎo
指倒下后身体难以动弹。如:「他因急性脑中风发作,突然瘫倒在地。」
分類:倒下动弹
《国语辞典》:前仆后起(前仆后起)  拼音:qián pū hòu qǐ
作战时前面的人倒下,后面的继续往前冲。形容不怕牺牲,奋勇向前。清。黄遵宪〈近世爱国志士歌〉:「党狱横兴,株连甚众,而有志之士,前仆后起。」也作「前仆后继」。
《国语辞典》:应声而倒(应声而倒)  拼音:yìng shēng ér dǎo
随著声音倒下,形容迅捷仆倒、快速坍塌等。如:「昨夜强风暴雨,不少路树应声而倒。」《史记。卷一一七。司马相如列传》:「箭不苟害,解脰陷脑;弓不虚发,应声而倒。」《三国志。卷九。魏书。诸夏侯曹传。曹真》:「常猎,为虎所逐,顾射虎,应声而倒。」
《国语辞典》:躺下  拼音:tǎng xià
身体向后平倒下来。如:「你的病才刚好,不要太过操劳,累了就躺下休息吧!」
《国语辞典》:倒马毒(倒马毒)  拼音:dǎo mǎ dú
蠍子尾巴的毒钩。蠍子剧毒可以使马倒下,故称「倒马毒」。《西游记》第五五回:「这妖精十分利害。他那三股叉是生成的两只钳脚。扎人痛者,是尾上一个钩子,唤做『倒马毒』。本身是个蠍子精。」
《国语辞典》:此仆彼起  拼音:cǐ pū bǐ qǐ
一个倒下,随即一个补上。形容连续不断。如:「怒涛汹涌,此仆彼起地拍打著海岸。」
《漢語大詞典》:攻倒
谓攻击使其倒下。 沈从文 《从文自传·我读一本小书同时又读一本大书》:“﹝一只恶狗﹞把我攻倒后,咬伤了我一只手。”
分類:攻击倒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