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为考虑容错,系统已按“修 → 脩修”转换方式进行查询。
《國語辭典》:粗人  拼音:cū rén
力气大而举止不文雅的人。《文明小史》第八回:「只因乡下都是一般粗人,虽有几个入了他的教,却没有一个可以谈得来的。」
《漢語大詞典》:脩行
(1).谓修养德行。韩非子·五蠹:“ 仲尼 ,天下圣人也,脩行明道以游海内。”《淮南子·诠言训》:“君子脩行而使善无名。” 三国 魏 阮籍 《大人先生传》:“束身脩行,日慎一日。” 清 褚人穫 《坚瓠八集·谢迭山诗》:“ 张叔仁 诗云:‘打硬脩行三十年,如今证验作儒仙。’”
(2).出家学佛或学道。 宋 张世南 游宦纪闻卷十:“会有故人过 洛 ,赠以绵五十两、绢百端。 凝式 悉留之,脩行尼舍,俾造袜以施 崇德 、 普明 两寺饭僧。” 宋 鲁应龙 《闲窗括异志》:“有 魏四十 道者,有妻有子。中年忽悟真空,捨俗出家脩行,斋戒甚至。”
《漢語大詞典》:诗匠(詩匠)
指在诗歌方面造诣或修养很深的人。 唐 苑咸 《酬王维》诗序:“然 王兄 当代诗匠,又精禪理。” 宋 张耒 《看花》诗:“经营美景还诗匠,倾扫顽愁赖酒军。”
《漢語大詞典》:颐真(頤真)
谓修养真性。 晋 郭元祖 《列仙传赞·赤斧》:“ 赤斧 颐真,发秀戎 巴 。” 南朝 梁 陶弘景 真诰卷二:“凝神乎山巖之庭,颐真於逸谷之津。”
《漢語大詞典》:长心(長心)
耐心、恒心。 茅盾 《霜叶红似二月花》一:“别着急,只要有长心,慢慢的不怕戒不断。”
谓修养身心。管子·中匡:“公曰:‘请问为身。’对曰:‘道血气以求长年、长心、长德,以为身也。’” 郭沫若 等集校引 于省吾 曰:“‘长’宜读为养……‘长心长德’即养心养德。”
《漢語大詞典》:咽日(嚥日)
吞服太阳精气。为道家修养之法。日,日华,太阳的精气。 宋 苏轼 《柳子玉亦见和因以送之兼寄其兄子璋道人》诗:“晴窗嚥日肝肠煖,古殿朝真屨袖香。”
《漢語大詞典》:治气(治氣)
(1).涵养精气。荀子·修身:“以治气养生,则身后 彭祖 。”《韩诗外传》卷一:“君子有辩善之度,以治气养性则身后 彭祖 。”
(2).修养气质。史记·五帝本纪:“﹝ 顓頊 ﹞静渊以有谋,疏通而知事,养材以任地,载时以象天,依鬼神以制义,治气以教化,絜诚以祭祀。”
(3).谓掌握军队士气。孙子·军争:“故善用兵者,避其鋭气,击其惰归,此治气者也。”
(4).犹呕气,生气。 知侠 《铺草》:“同志不会跟我这板老头治气,同志的心胸能像咱这庄稼人那样狭隘么?”《新华月报》1953年第9期:“人家不听,就好像跟我治气似的。”
《漢語大詞典》:道境
指人各方面的修养所达到的境地。 清 陈确 《与吴仲木书》:“弟谓兄於诗文不必更求工妙,他日道境渊醇,则于诗文必有不求工而自工者。”
《漢語大詞典》:静功
指道家的静坐修养之功法。
《國語辭典》:催趱(催趲)  拼音:cuī zǎn
督促前进。元。无名氏《飞刀对箭》第一折:「著张士贵先去绛州龙门镇,招擢义军去了,许多时不见回还。我今亲身直至绛州催趱义军,走一遭去。」《儒林外史》第八回:「适值江西宁王反乱,各路戒严,朝廷就把他推升了南赣道,催趱军需。」
《漢語大詞典》:学定(學定)
学习佛家静坐敛心的修养方法。 唐 杨巨源 《送定法师归蜀》诗:“孤猿学定前山夕,远雁伤离几地秋。”
《國語辭典》:咽唾  拼音:yàn tuò
吞咽唾液。形容很想吃东西。晋。葛洪《神仙传。卷一。篯铿》:「彭祖者,姓篯讳铿……舐唇咽唾,服气数十,乃起行言笑。」
《國語辭典》:咽唾(嚥唾)  拼音:yàn tuò
吞咽口水。即垂涎之意。《二刻拍案惊奇》卷二九:「这些医生看了告示,只好咽唾,真是孝顺郎中。」
《国语辞典》:烟火食(烟火食)  拼音:yān huǒ shí
煮熟的食物。道家以辟谷修养为成仙之道,不吃烟火之食。《西游记》第四四回:「原来孙行者不大吃烟火食,只吃几个果子,陪他两个。」简称为「烟火」。
《漢語大詞典》:根行
指品德修养,造诣。《天雨花》第十五回:“根行深者为仙佛,根行浅者做公卿。”
《國語辭典》:内功(內功)  拼音:nèi gōng
拳术家蕴功于体内,不露形貌,练习时以运气使劲,坚实内膜为主。用于锻鍊身体内部的器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