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國語辭典》:侵犯  拼音:qīn fàn
1.非法干涉别人,损害其权益。《淮南子。本经》:「人之性有侵犯则怒,怒则血充。」《初刻拍案惊奇》卷一四:「山东有一个耕夫,不记姓名,因耕自己田地,侵犯了邻人墓道,邻人与他争论。」
2.入侵别国的领土。《文选。司马相如。喻巴蜀檄》:「蛮夷自擅,不讨之日久矣!时侵犯边境,劳士大夫。」《薛仁贵征辽事略》:「朕驱兵五十馀万,非贪疆好土,侵犯外国,因汝兴师,令军民劳役。」
《国语辞典》:互不侵犯  拼音:hù bù qīn fàn
彼此之间,互相不侵凌冒犯。如:「我们志不同、道不合,你走你的路,我过我的桥,大家互不侵犯。」
《国语辞典》:不侵犯协定(不侵犯协定)  拼音:bù qīn fàn xié dìng
国际间约定以和平方法解决双方争端的条约。
《国语辞典》:德俄互不侵犯条约(德俄互不侵犯条约)  拼音:dé é hù bù qīn fàn tiáo yuē
二次大战初希特勒在发动侵略欧洲行动前为避免两面受敌,西元一九三九年八月,在莫斯科签订德俄互不侵犯条约,并订有秘密瓜分波兰的协定,而此即第二世界大战爆发的信号。于一九四一年六月,德俄战争爆发后废止。
《国语辞典》:性侵犯  拼音:xìng qīn fàn
指以强暴、胁迫、药剂、催眠术或其他违背被害人意愿的方法而为性交或猥亵之行为。
《国语辞典》:互不侵犯条约(互不侵犯条约)  拼音:hù bù qīn fàn tiáo yuē
两国缔结条约,彼此尊重对方主权,互不相犯。如日俄互不侵犯条约。
《國語辭典》:凭陵(憑陵)  拼音:píng líng
仗势欺人。《左传。襄公二十五年》:「今陈忘周之大德,蔑我大惠,弃我姻亲,介恃楚众,以凭陵敝邑。」唐。高适〈燕歌行〉:「山川萧条极边士,胡骑凭陵杂风雨。」也作「冯陵」。
《國語辭典》:冒犯  拼音:mào fàn
1.冲撞、得罪。《老残游记》第六回:「兄弟话未免卤莽,有点冒犯,请先生想一想,是不是呢?」《文明小史》第三八回:「大人息怒!这是卑职不会说话,冒犯了大人。」
2.蒙受、不顾。《后汉书。卷四五。袁张韩周列传。袁安》:「闳兄弟迎丧,不受赙赠,缞绖扶柩,冒犯寒露,体貌枯毁,手足血流,见者莫不伤之。」宋。王安石汝瘿和王仲仪〉:「挟带岁月深,冒犯风霜冷。」
《漢語大詞典》:相犯
(1).先后重复。 宋 吴聿 观林诗话:“古人五字,往往句有相犯者。如 潘安仁 、 王仲宣 皆云:‘但愬杯行迟。’ 曹子建 、 应德璉 皆云:‘公子敬爱客。’”
(2).侵犯。二刻拍案惊奇卷十九:“﹝ 言寄华 ﹞是夜又梦见在駙马府里,正同着公主欢乐,有邻邦 玄菟 乐浪 二国前来相犯。”
《國語辭典》:陵犯  拼音:líng fàn
侵犯、冒犯。《周礼。地官。司暴》:「与其暴乱者,出入相陵犯者。」
分類:冒犯侵犯
《漢語大詞典》:凌犯(淩犯)
(1).侵犯;侵扰。 晋 葛洪 抱朴子·对俗:“夫占天文之玄道,步七政之盈缩,论凌犯于既往,审崇替于将来。”旧唐书·郑畋传:“朕以狂寇凌犯,且驻蹕 兴元 ,卿宜坚扼贼衝,勿令滋蔓。”明史·天文志二:“纬星出入黄道之内行,凡恒星之近黄道者,皆其必由之道,凌犯皆由于此。” 清 戴名世 《小学论选序》:“盖其法律极严以密,一毫髮之有差,则遂至于猖狂凌犯,断筋絶臏,而其去题也远矣。”
(2).迎着;面对。 宋 苏辙 《自黄州还江州》诗:“身浮一叶返 湓城 ,凌犯风涛日夜行。”
淩犯:侵犯,欺压。 铁郎 《二十世纪之湖南》:“ 欧洲 百年前,以教皇凌犯各国, 梅特涅 之侵害同盟也, 法兰西 、 意大利 遂为全 欧 之敌。”
《漢語大詞典》:窃攘(竊攘)
(1).谓窃据帝王之位。新五代史·十国世家序:“自 唐 失其政,天下乘时,黥髠盗贩,衮冕峨巍, 吴 暨 南唐 ,姦雄窃攘。”
(2).侵犯。 明 沈鲸《双珠记·姑妇相逢》:“胡奴窃攘,肆干戈,鼎沸多方。生黎涂炭,景凄凉。”
(3).剽窃。 宋 欧阳修 《笔说·薛道衡王维诗说》:“若‘漠漠水田飞白鷺,阴阴夏木囀黄鸝’,终非己有,又何必区区於窃攘哉!”
《漢語大詞典》:奸犯
侵犯。《汉书·五行志下之下》:“察其驰骋骤步,芒炎或长或短,所歷奸犯,内为后宫女妾之害,外为诸夏叛逆之祸。” 颜师古 注:“奸音干。”
分類:侵犯
《漢語大詞典》:威陵
(1).犹侵犯。汉书·五行志下之下:“追亡逐北,东临海水,威陵京师,武折大 齐 。”《穀梁传·僖公四年》“ 楚 屈完 来盟于师” 晋 范宁 注:“ 邵 曰: 齐桓 威陵 江 汉 , 楚 人大惧。”
(2).声威超越。艺文类聚卷九四引 南朝 梁 刘孝威 《辟厌青牛画赞》:“名震八区,威陵五都。”
《國語辭典》:袭逆(襲逆)  拼音:xí nì
侵犯、袭击。《文选。枚乘。七发》:「邪气袭逆,中若结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