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漢語大詞典》:先遣
行动前先派出去担任联络、侦察等任务的(队伍或人员)。如:先遣队;先遣部队。
《國語辭典》:伺候  拼音:sì hòu
侦候。《后汉书。卷七八。宦者列传。侯览》:「览伺候遮截,章竟不上。」《清平山堂话本。简贴和尚》:「我目前听得你与丈夫官司,日逐在这里伺候。今日听得道休离了,你要投水做甚?」
《漢語大詞典》:边马(邊馬)
(1).车驾两侧的马。《楚辞·远游》:“僕夫怀余心悲兮,边马顾而不行。” 朱熹 集注:“边,旁也;谓两驂也。” 清 姚元之 竹叶亭杂记卷二:“军行至 红花埠 遇雨泥泞,边马倒毙一头。”
(2).边地的马。 汉 蔡琰 《悲愤诗》之二:“胡笳动兮边马鸣,孤鴈归兮声嚶嚶。” 南朝 陈 沈炯 《赋得边马有归心》诗:“穷秋边马肥,向塞甚思归。” 清 黄景仁 《顺昌刘武穆祠》诗:“不教长驱得留镇,边马谁敢窥 淮西 ?”
(3).捻军中的先锋或侦察部队。捻军后期,全部成为骑兵,出军前,先派出数百人的精锐马队,在前侦察,一旦发现敌人大队,立即向主力部队报告,如遇小股敌人,即加以歼灭。 清 王定安 求阙斋弟子记·剿捻上:“贼忽分股,一窜 阜阳 三河尖 ,一窜 新蔡 、 汝阳 ,边马至 西华 、 邓城 等处。” 凌力 《星星草》第二一章:“这功夫, 罗立海 来了。他禀告了边马打探的最新军情。”
《國語辭典》:拘留  拼音:jū liú
1.拘禁扣留。《汉书。卷九四。匈奴传下》:「匈奴人每来降汉,单于亦辄拘留汉使以相报复。」
2.一种暂时性拘束人身自由的处罚,科处拘留依法应由法院裁处。
《漢語大詞典》:候骑(候騎)
担任侦察巡逻任务的骑兵。史记·匈奴列传:“﹝单于﹞使奇兵入烧 回中宫 ,候骑至 雍甘泉 。” 司马贞 索隐引 崔浩 曰:“候,逻骑。”后汉书·光武帝纪:“会候骑还,言大兵且至城北,军阵数百里,不见其后。” 唐 王维 《使至塞上》:“ 萧关 逢候骑,都护在 燕然 。”
《漢語大詞典》:相司
互相侦察。司,通“ 伺 ”。鹖冠子·王鈇:“居处相察,出入相司。” 陆佃 解:“司,犹伺也。”
分類:侦察
《漢語大詞典》:边候(邊候)
(1).边吏;边守。韩非子·说林上:“ 子胥 出走,边候得之, 子胥 曰:‘上索我者,以我有美珠也。今我已亡之矣,我且曰子取吞之。’候因释之。” 王先慎 集解:“候,吏也。《吴越春秋》作‘关吏欲执之’。”《陈书·高祖纪上》:“三山 獠 洞,八角 蛮 陬,逖矣水寓之乡,悠哉火山之国, 马援 之所不届, 陶璜 之所未开,莫不惧我王灵,争朝边候。”
(2).古代边境上伺望侦察的土堡,哨所。《南齐书·孔稚珪传》:“ 建元 之初,胡尘犯塞, 永明 之始,復结通和,十餘年间,边候且息。” 唐 长孙佐辅 《陇西行》:“早晚边候空,归来养羸卒。” 宋 张方平 《河北都转运使工部郎中张昷之可兵部郎中充天章阁待制三司户部副使》:“今边候多警,戎车未脱,凡物才之充屈,生齿之耗登。”
(3).边境的侦察人员。 唐 玄奘 大唐西域记·摩揭陀国下:“时 吠舍釐王 闻 频毘娑罗王 野处 寒林 ,整集戎旅,欲袭不虞。边候以闻,乃建城邑。”
(4).边地的时令节气。 唐 岑参 《武威送刘单判官赴安西行营便呈高开府》诗:“孟夏边候迟,胡国草木长。”
《漢語大詞典》:天田
(1).帝王之籍田。文选·张衡〈东京赋〉:“躬三推於天田,脩帝籍之千亩。” 吕延济 注:“天田,天子之籍田。” 唐 李白 《明堂赋》:“帝躬乎天田,后亲於郊桑。” 宋 杨万里 《题瘦牛岭》诗:“胡不去作帝籍牛,天田春风牵黎耜。”参见“ 籍田 ”、“ 籍礼 ”。
(2).古时西北边塞用作侦察敌人出入踪迹的沙田。《汉书·晁错传》“为中周虎落” 颜师古 注引 三国 魏 苏林 曰:“作虎落於塞要下,以沙布其表,旦视其迹,以知 匈奴 来入,一名天田。”
(3).星名。《星经》卷下:“天田九星在牛东南,主畿内田苗之职。”《史记·封禅书》“其令郡国县立 灵星祠 ” 裴駰 集解引 三国 魏 张晏 曰:“龙星左角曰天田,则农祥也,晨见而祭。”
《國語辭典》:谍报(諜報)  拼音:dié bào
运用间谍蒐集各种情报,以秘密方法报告其政府当局或其雇主,作为研究、判断或行动的参考。《宋史。卷四三。理宗本纪三》:「淮安主簿周子镕,久俘于北,数遣蜡书谍报边事。」
《國語辭典》:探骑(探騎)  拼音:tàn jì
侦察敌情的骑兵。唐。张籍〈关山月〉诗:「军中探骑暮出城,伏兵暗处低旌戟。」
《漢語大詞典》:候者
(1).斥候,军中任侦察之事者。吕氏春秋·分职:“有芻水旁者,告 齐 候者曰:‘水浅深易知: 荆 人所盛守,尽其 浅 者也;所简守,皆其深者也。’”史记·大宛列传:“ 匈奴 时有候者到,而希矣。”
(2).指守望巡哨者。墨子·号令:“候者望见乘车若骑卒道外来者,及城中非常者,言以报守。”
(3).占候天文气象者。史记·天官书:“夫雷电、虾虹、辟歷、夜明者,阳气之动也,春夏则发,秋冬则藏,故候者无不司之。”
《漢語大詞典》:候正
古代军中负责侦察敌情的官员。左传·成公二年:“司马、司空、舆帅、候正、亚旅皆受一命之服。” 杜预 注:“候正,主斥候。”周书·尉迟迥传:“ 隋文帝 又使候正 破六汗裒 诣 迥 喻旨。”资治通鉴·陈宣帝太建十二年:“ 周天元 如 同州 ,增候正、前驱、式道候为三百六十重,自应门至於 赤岸泽 ,数十里间,幡旗相蔽,音乐俱作。” 胡三省 注:“候正,主候望。”
《漢語大詞典》:候伺
(1).亦作“ 候司 ”。窥探;侦察。史记·黥布列传:“﹝ 黥布 ﹞阴令人部聚兵,候伺旁郡警急。”史记·淮南衡山列传:“﹝ 淮南王 ﹞使人候伺 汉 公卿,公卿请逮捕治王。”汉书·西域传上:“ 汉 虽皆受其质子,然三国内相输遗,交通如故,亦相候司,见便即发。”汉书·杜周传:“ 周 为廷尉,其治大抵放 张汤 ,而善候司。”
(2).等候。
《漢語大詞典》:作眼
(1).做眼线。谓充当暗中侦察、引路以及现场示意者。《水浒传》第十八回:“就带原解生辰纲的两个虞侯作眼拿人。”《醒世恒言·灌园叟晚逢仙女》:“即差缉捕使臣带领几个做公的,押 张霸 作眼,前去捕获。”古今小说·滕大尹鬼断家私:“ 梅氏 母子作眼,率领民壮,往东壁下掘开墙基,果然埋下五个大罈。”
(2).围棋术语。参见“ 做眼 ”。
《國語辭典》:做眼  拼音:zuò yǎn
做向导或探报消息。《水浒传》第一八回:「当下便差八个做公的,一同何涛、何清,连夜来到安乐村,叫了店主人做眼,径奔到白胜家里。」《初刻拍案惊奇》卷三一:「沈公沈婆得那贼道东西,替他做眼,一夥人干这等事,如何不做手脚?」
《國語辭典》:刺探  拼音:cì tàn
暗中探听。《后汉书。卷三。肃宗孝章帝纪》:「遣吏逢迎,刺探起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