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漢語大詞典》:共奉
供奉,敬奉。周礼·春官·小宗伯:“毛六牲,辨其名物,而颁之于五宫,使共奉之。”周礼·春官·典瑞:“凡玉器出,则共奉之。”
分類:供奉敬奉
《漢語大詞典》:三清殿
供奉三清尊神的宝殿。泛指道观。 元 马致远 《任风子》第一折:“道士每住满全真院,庄家每閒看神仙传,姑姑每屯满七真堂,我道来摇车儿摆满三清殿。”
《國語辭典》:翰林院  拼音:hàn lín yuàn
始于唐代,为待诏之所。宋设翰林学士院,职掌在内朝起草诏旨;此外在内侍省下设翰林院。明改学士院为翰林院,掌秘书著作。清代沿之。也称为「木天」、「禁林」。
《漢語大詞典》:香盖(香蓋)
(1).香烟缭绕而上,如伞盖,故称。金光明最胜王经·四天王护国品:“於自宫殿见彼香烟,一刹那顷变成香盖。”亦指供奉诸佛的宝盖。 北周 庾信 《陕州弘农郡五张寺经藏碑》:“迴风香盖,反露珠幡。”
(2).庵罗果的别名。 明 李时珍本草纲目·果二·庵罗果:“按《一统志》云:菴罗果俗名香盖,乃果中极品。”
《漢語大詞典》:脩奉
(1).遵循奉行。 唐 韩愈 《顺宗实录一》:“ 庚子 百寮请听政曰:‘自 汉 以来,丧期以日易月而皆三日而听政,我国家列圣,亦克脩奉。’”
(2).修缮供奉。 宋 叶适 《外论三》:“虽尽取 河南 ,鼓行入 京师 ,荐告宗庙,脩奉陵寝;若东无 齐 ,西无 秦 ,北无 赵 魏 ,三面犹为虏守,臣尚不知所终。” 宋 周密 齐东野语·端平入洛:“﹝ 史嵩之 ﹞攻 蔡城 ,获亡 金 完颜守绪 残骸以归,乃作露布以夸耀一时,且绘八陵图以献,朝廷遂议遣使脩奉八陵。”
《漢語大詞典》:灵席(靈席)
设有神主以供奉祀的台子。 郑振铎 《蝴蝶的文学》:“即设灵席,每展遗像,则一蝶停立久之而去。”
《漢語大詞典》:祀奉
祭祀供奉。 清 百一居士 壶天录卷下:“ 寳应 城内通衢中墙脚,旧有石人一具,香火祀奉,由来久矣。”
分類:祭祀供奉
《國語辭典》:享堂  拼音:xiǎng táng
供奉祖宗、神佛的地方。《老残游记》第二回:「进了大门,正面便是铁公享堂,朝东便是一个荷池。」
《漢語大詞典》:金龛(金龕)
供奉神佛或与神佛有关的物件的小阁子。 清 魏源 圣武记卷五:“明年春,舍利金龕西归,驾幸 西黄寺 拈香送之。”
《漢語大詞典》:香堂
佛教、道教或其他会门念经供奉神佛的地方。亦指一些会道门招收徒众的活动场所。 周立波 《暴风骤雨》第一部十三:“ 刘胜 闯到 韩老六 摆香堂的公所院子里,从玻璃窗户里看见屋里点着灯。”
《国语辞典》:阴庙(阴庙)  拼音:yīn miào
供奉孤魂野鬼、殉难义士等无主鬼魂的庙宇。如老大公庙、大众爷庙、大众庙、百姓公庙、十八王公庙、万善祠、义民庙、廖添丁庙等皆属之。
《漢語大詞典》:经塔(經塔)
(1).纳藏佛教经咒文字而受人供奉的塔。 晋 法显 《佛园记》:“作 舍利弗 塔, 目连 、 阿难 塔,并阿毗曇律经塔。”
(2).指刻有佛教经文的塔。 明 陶宗仪 书史会要卷六:“释 法暉 , 政和 二年天寧节,以细书经塔来上,作正书,如半芝麻粒,写佛书十部。”
《國語辭典》:供品  拼音:gòng pǐn
祭拜祖宗、神明用的瓜果酒食。
《國語辭典》:祭献(祭獻)  拼音:jì xiàn
供奉物品祭祀。《警世通言。卷一五。金令史美婢酬秀童》:「又过了两日,是正月初五,苏州风俗,是日家家户户,祭献五路大神,谓之烧利市。」
《漢語大詞典》:祭养(祭養)
祭祀供奉以表亲养之恩。 明 袁宗道 《贺阳曲金令君父母荣封序》:“或曰 金翁 及孺人天性慈悲,食常蔬素,即为祭养。”明史·广西土司传二·田州:“﹝ 岑猛 ﹞令祖母 岑氏 奏乞於 广西 极边率部下立功,以便祭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