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漢語大詞典》:撰杖捧屦
谓侍奉长者。语本《礼记。曲礼上》:"侍坐于君子,君子欠伸,撰杖履,视日蚤莫,侍坐者请出矣。"陈澔集说:"气乏则欠,体疲则伸;撰,犹持也。此四者皆厌倦之容,恐妨君子就安,故请退。"本谓长者坐久而持杖履,有厌倦起行之意。
《國語辭典》:枉道事人  拼音:wǎng dào shì rén
扭曲、违背正道以侍奉人。意谓不择手段的讨好人。《论语。微子》:「柳下惠为士师,三黜。人曰:『子未可以去乎?』曰:『直道而事人,焉往而不三黜?枉道而事人,何必去父母之邦?』」清。顾炎武《日知录。卷一○。不动心》:「凡人之动心与否,固在其加卿相行道之时也。枉道事人,曲学阿世,皆从此而始矣。」
《漢語大詞典》:温枕扇席
谓侍奉父母无微不至。《陈书·沈炯传》:“每跪读家书,前惧后喜,温枕扇席,无復成童。”亦作“ 温席扇枕 ”。 唐 杨炯 《从弟去盈墓志铭》:“子之承亲,温席扇枕;子之友悌,同舆共寝。”
《國語辭典》:问安视膳(問安視膳)  拼音:wèn ān shì shàn
语本《礼记。文王世子》:「文王之为世子,朝于王季日三,鸡初鸣而衣服,至于寝门外,问内竖之御者曰:『今日安否何如?』内竖曰:『安。』文王乃喜。及日中又至,亦如之。……食上,必在视寒暖之节,食下,问所膳。」本指向父母请安,并亲自侍奉父母进膳食。后以问安视膳泛指子女奉养父母的孝礼。《资治通鉴。卷二四五。唐纪六十一。文宗开成元年》:「温谏曰:『太子当鸡鸣而起,问安视膳,不宜专事宴安!』」
《國語辭典》:衣不解带(衣不解帶)  拼音:yī bù jiě dài
没有解开衣带,和衣就寝。比喻辛勤不懈。《晋书。卷八四。殷仲堪传》:「父病积年,仲堪衣不解带。」《三国演义》第八回:「卓偶染小疾,貂蝉衣不解带,曲意逢迎。」
《國語辭典》:仰事俯畜  拼音:yǎng shì fǔ xù
供养父母,养育妻儿。语本《孟子。梁惠王上》:「仰足以事父母,俯足以畜妻子。」后泛指维持家计。「畜」文献异文作「蓄」。《儿女英雄传》第一三回:「这几个门生,现在的立身植品,以至仰事俯蓄,穿衣吃饭,那不是出自师门?」也作「事畜」。
《国语辞典》:事亲至孝(事亲至孝)  拼音:shì qīn zhì xiào
侍奉父母能善尽孝道。《初刻拍案惊奇》卷一五:「家极贫寠,事亲至孝。」
《国语辞典》:三年不雨  拼音:sān nián bù yǔ
相传汉代东海一孝妇少寡无子,侍奉婆婆至孝,婆婆因其不肯改嫁,深怕拖累媳妇而自缢。但孝妇反遭诬陷而被官府处死,造成冤狱,导致郡中三年乾旱不雨。典出《汉书。卷七一。于定国传》。后比喻冤狱。如:「他断案仔细公正,深怕有三年不雨,六月飞霜的事情发生。」
《国语辞典》:奉毂后车(奉毂后车)  拼音:fèng gǔ hòu chē
跟在车后照料、侍奉。有报恩、追随的意思。唐。袁郊《红线》:「役当奉毂后车,来则挥鞭前马。」
《国语辞典》:父母在,不远游(父母在,不远游)  拼音:fù mǔ zài,bù yuǎn yóu
父母活著时,子女不能远离家乡,以尽早晚侍奉之责。《论语。里仁》:「子曰:『父母在,不远游,游必有方。』」
《国语辞典》:择人而事(择人而事)  拼音:zé rén ér shì
选择合适的人侍奉、效命。《花月痕》第七回:「其实,采秋是乘此机会,要择人而事,不理旧业。」
《国语辞典》:蒸藜出妻  拼音:zhēng lí chū qī
相传春秋时曾参非常孝顺,因妻子以未蒸熟的藜菜侍奉后母,遂休其妻。典出《孔子家语。卷九。七十二弟子解》。后比喻人子克尽孝道。
《国语辞典》:阿尊事贵(阿尊事贵)  拼音:ē zūn shì guì
逢迎侍奉位高权重的权贵。《汉书。卷三六。楚元王刘交传》:「以不能阿尊事贵,孤特寡助,抑厌遂退,卒不克明。」
《漢語大詞典》:奉卮匜
侍奉酒食、盥洗。谓侍寝。 明 毛先舒 《南唐拾遗记》:“ 陶穀 奉使 江 南, 韩熙载 遣家妓以奉巵匜。”
《國語辭典》:昏定晨省  拼音:hūn dìng chén xǐng
晚间服侍父母就寝,早晨向父母请安。语本《礼记。曲礼上》:「凡为人子之礼,冬温而夏凊,昏定而晨省。」指子女侍奉父母的日常礼节。《孤本元明杂剧。群仙朝圣。头折》:「孝者侍养双亲,昏定晨省,冬温夏凊,以报生身之恩。」《儿女英雄传》第三三回:「为人子者,冬温夏清,昏定晨省,出入扶持,请席请衽,也有个一定的仪节。」也作「晨昏定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