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國語辭典》:郎署  拼音:láng shǔ
古代郎官办公的衙门。汉、唐时宿卫侍从官的公署。《汉书。卷四九。爰盎晁错传。爰盎》:「上幸上林,皇后、慎夫人从。其在禁中,常同坐。及坐,郎署长布席,盎引却慎夫人坐。」三国魏。应璩〈与侍郎曹长思书〉:「汲黯乐在郎署,何武耻为宰相。」
《國語辭典》:第一人  拼音:dì yī rén
1.第一个人。如:「孔子是历史上提倡因材施教的第一人。」
2.最优秀的人。如:「他的诗学造诣称得上是古今第一人。」
《漢語大詞典》:省郎
(1).指皇帝的侍从官。因居省禁中,故称。南史·王韶之传:“ 晋帝 自 孝武 以来常居内殿,武官主书於中通呈,以省官一人管詔誥,住西省,因谓西省郎。”
(2).指中枢诸省的官吏。 唐 杜甫 《入奏行赠窦侍御》:“省郎京尹必俯拾,江花未落还 成都 。” 宋 沈括 梦溪笔谈·辩证一:“ 唐 贞观 中,勑下度支求杜若,省郎以 谢朓 诗云‘芳洲採杜若’,乃责 坊州 贡之,当时以为嗤笑。” 康有为 《大同书》甲部第一章:“若夫华族高门,膏腴世爵, 春秋 则代为执政, 六朝 则世戴金貂,著作秘书,不屑省郎。”
(3).指皇帝的侍从官。因居省禁中,故称。南史·王韶之传:“ 晋帝 自 孝武 以来常居内殿,武官主书於中通呈,以省官一人管詔誥,住西省,因谓西省郎。”
(4).指中枢诸省的官吏。 唐 杜甫 《入奏行赠窦侍御》:“省郎京尹必俯拾,江花未落还 成都 。” 宋 沈括 梦溪笔谈·辩证一:“ 唐 贞观 中,勑下度支求杜若,省郎以 谢朓 诗云‘芳洲採杜若’,乃责 坊州 贡之,当时以为嗤笑。” 康有为 《大同书》甲部第一章:“若夫华族高门,膏腴世爵, 春秋 则代为执政, 六朝 则世戴金貂,著作秘书,不屑省郎。”
《國語辭典》:侍卫(侍衛)  拼音:shì wèi
1.随侧护卫。《后汉书。卷四二。光武十王列传。东平宪王苍》:「帝每巡狩,苍常留镇,侍卫皇太后。」《三国演义》第三回:「卓乃于省中设宴,会集公卿,令吕布将甲士千馀,侍卫左右。」
2.随侧侍奉、护卫的人。《晋书。卷八九。忠义列传。嵇绍》:「值王师败绩于荡阴,百官及侍卫莫不散溃。」《初刻拍案惊奇》卷二八:「两傍侍卫数十人,坐在大殿上。 」
3.职官名。宋有侍卫司,是天子的禁兵。清置侍卫官,选用王公勋旧的子弟及武进士。如御前侍卫、乾清门侍卫等。
《漢語大詞典》:中侍
指宫中的侍从官。《宣和遗事》后集:“中侍立堂上宣赦……后略曰:‘赦 赵 某父子之罪,免为庶人。’”
《漢語大詞典》:从橐(從橐)
亦作“ 从槖 ”。 谓负橐簪笔,以备顾问。亦指文学侍从之臣。语出汉书·赵充国传:“ 安世 ( 张安世 )本持橐簪笔事 孝武帝 数十年。” 颜师古 注引 张晏 曰:“橐,契囊也。近臣负橐簪笔,从备顾问,或有所纪也。” 宋 刘克庄 《凤凰阁》词:“浮荣菌蕣,选甚庶官从橐。” 宋 张世南 游宦纪闻卷四:“公登从槖,夫人尚无恙。” 元 马祖常 《杂咏》诗之二:“归帆夜宿山前寺,从橐秋辤仗外车。”
《漢語大詞典》:禁从(禁從)
帝王侍从。特指翰林学士之类的文学侍从官。 宋 叶适 《〈阴阳精义〉序》:“ 郑公 不登禁从死, 景元 老为选人亦死。” 宋 胡仔 《苕溪渔隐丛话前集·东坡三》:“然 东坡 自此脱謫籍,登禁从,累帅方面。”《云麓漫钞》卷十引 宋 王明清 《挥麈録》:“ 张耆 既贵,尝欲置酒邀禁从,上许之。” 明 王鏊 震泽长语·官制:“有官有职差遣,以登臺阁禁从为显宦。”
《國語辭典》:虞候  拼音:yú hòu
1.古代掌山泽之官。《左传。昭公二十年》:「薮之薪蒸,虞候守之。」
2.隋太子卫率有左右虞候府,掌斥候伺奸。
3.唐方镇置都虞候、虞候,为军校之名称;至五代都虞候等遂为禁卫之官,宋因之,元以后废。
4.对下级吏员、侍从的通称。《京本通俗小说。碾玉观音》:「当时虞候声诺来寻。这个看郡王的人,是甚色目人?」
《國語辭典》:赞善(贊善)  拼音:zàn shàn
职官名。始置于唐,设左右赞善大夫,为东宫的属官,掌侍从翊赞事。元、明、清因之。
《國語辭典》:清贯(清貫)  拼音:qīng guàn
1.侍从的官。《南齐书。卷五十一。张欣泰传》:「卿不乐为武职驱使,当处卿以清贯。」唐。白居易 与元九书:「十年之间,三登科第,名入众耳,迹升清贯,出交贤俊,入侍冕旒。」
2.敬称他人的籍贯。《梁书。卷四十九。文学传上。钟嵘传》:「臣愚谓军官是素族士人,自有清贯,而因斯受爵,一宜削除,以惩侥竞。」
《漢語大詞典》:朝从(朝從)
朝见和侍从。史记·淮阴侯列传:“ 信 知 汉王 畏恶其能,常称病不朝从。”
分類:朝见侍从
《漢語大詞典》:陪游(陪遊)
谓侍从天子巡游。 北周 庾信 《咏春近馀雪应诏》:“陪游愧并作,空见奉恩深。”周书·艺术传·姚最:“ 最 以陪游积岁,恩顾过隆,乃録 宪 功绩为传,送上史局。”
《國語辭典》:中涓  拼音:zhōng juān
1.职官名。古代帝王的侍从官。《史记。卷一○三。万石君传》:「以奋为中涓,受书谒。」《汉书。卷三九。曹参传》:「高祖为沛公也,参以中涓从。」唐。颜师古。注:「涓,絜也。言其在内主知絜清洒扫之事,盖亲近左右也。」
2.宦官。《明史。卷二四四。周朝瑞传》:「如辅臣阿中涓意,则其过滋大。」《三国演义》第一回:「时有宦官曹节等弄权,窦武、陈蕃谋诛之,机事不密,反为所害。中涓自此愈横。」
《國語辭典》:随侍(隨侍)  拼音:suí shì
1.追随在尊长的旁边,听候使唤。《魏书。卷九三。恩倖传。侯刚传》:「朕属当监国,弗获随侍,而左右服事,唯藉忠勤。」《文选。庾亮。让中书令表》:「随侍先臣,远庇有道。」
2.跟随在旁的侍者。《清平山堂话本。刎颈鸳鸯会》:「资质丰粹,举止闲雅,遂问随侍阿满。」
《國語辭典》:白笔(白筆)  拼音:bái bǐ
古代官员随身携带的笔,以备书写笏板。《晋书。卷二五。舆服志》:「笏者,有事,则书之,故常簪笔。今之白笔是其遗象。……尚书令、仆射、尚书手版头复有白笔,以紫皮裹之,名曰:『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