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共1410,分94页显示  上一页  1  2  3  5  6  7  8 下一页
词典(续上)
作家
玉作
大作
东作
翻作
无作
作成
妄作
作大
新作
作威
作计
间作
间作
作事
《國語辭典》:作家  拼音:zuò jiā
1.对文学、艺术创作有成就的人。《太平广记。卷二五五。王维》:「唐宰相王玙好与人作碑志,有送润毫者,误扣右丞王维门。维曰:『大作家在那边。』」清。张遗〈读画录序〉:「然则得先生之意以读画,当不堕作家云雾中。」今多指以写作为业的人。如:「畅销书作家」。
2.治家,过日子。《晋书。卷二六。食货志》:「帝出自侯门,居贫即位,常曰:『桓帝不能作家,曾无私蓄。』」《警世通言。卷五。吕大郎还金完骨肉》:「恨自家者,恨肚皮不会作家,一日不吃饭,就饿将起来。」
3.行家。《二刻拍案惊奇》卷四:「兴哥出来接见,果然老成丰韵,是个作家体段。」《野叟曝言》第九回:「文字不相上下,神完气足,俱是作家。」
《漢語大詞典》:玉作
制作玉器。亦指玉制品。通典·职官九:“大 唐 於京师置冶置,有令、丞各一人,掌造铸金银铜铁、涂饰琉璃玉作等事。”警世通言·崔待诏生死冤家:“便将 崔寧 到宅里相见官人,承揽了玉作生活,回路归家。”
《國語辭典》:大作  拼音:dà zuò
1.兴作大事。《易经。益卦。初九》:「利用为大作,元吉无咎。」
2.大兴土木。汉。蔡邕〈答诏问灾异八事〉:「大作不时,天降灾。」
3.大兴、大起。《三国演义》第一○回:「忽然狂风大作,飞沙走石。」《文明小史》第四三回:「众人又打一躬退出,退到院子里,止不住笑声大作。」
4.尊称别人的著作。《儒林外史》第二二回:「小弟董瑛,在京师会试,于冯琢庵年兄处,得读大作。」也称为「大著」。
《國語辭典》:东作(東作)  拼音:dōng zuò
春耕。《书经。尧典》:「寅宾出日,平秩东作。」《列子。杨朱》:「暨春东作,自曝于日。」
《國語辭典》:翻作  拼音:fān zuò
按照旧曲谱制作新词。唐。白居易〈琵琶行〉:「莫辞更坐弹一曲,为君翻作琵琶行。」
《漢語大詞典》:无作(無作)
(1).犹不使,不让。书·武成:“惟尔有神,尚克相予,以济兆民,无作神羞。” 孔 传:“神庶几助我渡民危害,无为神羞辱。”
(2).不自作,不卖弄。书·蔡仲之命:“康济小民,率自中,无作聪明乱旧章。” 孔 传:“无敢为小聪明,作异辩,以变乱旧典文章。”
(3).不发生,不兴起。庄子·齐物论:“夫大块噫气,其名为风,是惟无作,作则万窍怒号。”
(4).犹言无为而治。 宋 苏轼 《省试策问》之三:“问:歷观前世,天下初定,民始休息,下既厌乱而思静,上亦虚心而无作,是以公私富溢,刑罚清省。” 宋 苏轼 《神宗皇帝挽词》之二:“典礼从 周 旧,官仪与 汉 隆。谁知本无作,千古自承风。”
(5).佛教语。谓无因缘之造作。央掘魔罗经卷二:“如来性是无作。”百喻经·索无物喻:“第二人言无物者,即是无相、无愿、无作。” 宋 陈善 扪虱新话·荆公〈字说〉多用佛经语:“无土以为穴,则空无相;无工以穴之,则空无作。无相无作,则空名不立。”
《國語辭典》:作成  拼音:zuò chéng
1.造成。《汉书。卷二二。礼乐志》:「经纬天地,作成四时。」
2.成全、帮助成功。《二刻拍案惊奇》卷一○:「何苦作成别人肥了家去!所以不如一面收留,省了许多人的妄想。」《儒林外史》第二八回:「如今有一桩大生意作成你──你却不可忘了我!」
3.成交。《海上花列传》第一回:「正要来寻耐,有多花物事,耐看看,阿有倽人作成。」
4.怂恿。《西游记》第二二回:「哥哥,你要图乾净,只作成我下水。」
《國語辭典》:妄作  拼音:wàng zuò
荒诞,胡乱的作为。《老子》第一六章:「不知常,妄作,凶。」《孟子。离娄下》:「此亦妄人也已矣」句下汉。赵岐。注:「妄人,妄作之人。」也作「妄为」。
《漢語大詞典》:作大
摆架子。《说岳全传》第十一回:“你既来考试,为何参见不跪?如此作大么?”
分類:摆架子
《漢語大詞典》:新作
(1).新造。左传·僖公二十年:“春,新作南门。” 唐 韩愈 《处州孔子庙碑》:“独 处州 刺史 鄴侯 李繁 至官,能以为先,既新作 孔子庙 ,又令工改为 颜子 至 子夏 十人像。”
(2).新作品;新著作。 唐 张乔 《再题敬亭清越上人山房》诗:“久别多新作,长吟洗俗愁。” 宋 欧阳修 《读张李二生文赠石先生诗》:“先生示我何矜夸,手携文编谓新作。” 清 李渔 《闲情偶寄·词曲上·音律》:“吾知举世之人不约而同皆以‘续貂’、‘蛇足’四字为新作之定评矣。” 鲁迅 《书信集·致萧军》:“ 中国 作家的新作,实在稀薄得很。”
《漢語大詞典》:作威
(1).谓利用威权滥施刑罚。左传·襄公三十一年:“我闻忠善以损怨,不闻作威以防怨。” 汉 董仲舒 春秋繁露·保位权:“所好多则作福,所恶过则作威。” 清 孙枝蔚 《君子行》:“古人贵损怨,今人贵作威。”
(2).指野兽发威,怒吼。 清 阎尔梅 《出都门往游西山》诗:“虎豺乘野乱奔林,当道作威声震怒。”
《國語辭典》:作计(作計)  拼音:zuò jì
筹划、打算。《乐府诗集。卷七三。杂曲歌辞十三。古辞。焦仲卿妻》:「举言谓阿妹:『作计何不量,先嫁得府吏,后嫁得郎君。』」《南史。卷五九。任昉传》:「泫然矜之,谓曰:『我当为卿作计。』乃著广绝交论以讥其旧交。」
《国语辞典》:间作(间作)  拼音:jiàn zuò
为了充分利用土地,在一作物生育期间,于该作物行株间栽培另一种或多种作物的方式。
《国语辞典》:间作(间作)  拼音:jiān zuò
在同一块田地中,依土地性质的变化而轮番种植不同农作物的耕种法。
《漢語大詞典》:作事
(1).谓役民兴造。左传·昭公八年:“﹝ 师旷 曰﹞:臣又闻之曰:‘作事不时,怨讟动于民,则有非言之物而言。’今宫室崇侈,民力彫尽,怨讟并作,莫保其性。石言,不亦宜乎。”
(2).处事。左传·襄公三十一年:“君子在位可畏,施舍可爱,进退可度,周旋可则,容止可观,作事可法。”左传·昭公二十三年:“作事威克其爱,虽小,必济。”
(3).谓施政。 晋 袁宏 后汉纪·灵帝纪下:“国家作事如此, 汉 祚衰亡之徵。”
(4).任职;工作。 陈翔鹤 《古老的故事》六:“在此刻的××省作事,那还能论什么本行不本行呢?只消一遇有机会,你就得见缝插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