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共1410,分94页显示  上一页  1  3  4  5  6 下一页
词典(续上)
复作
作意
作过
作为
作为
作歌
故作
作吏
改作
作人
作人
作花
作乐
作乐
并作
《漢語大詞典》:复作(復作)
(1). 汉 刑律名。亦指按其刑服劳役的妇女。犯者不服刑具,刑期一年。史记·孝武本纪:“其赦天下,如乙卯赦令。行所过毋有復作。事在二年前,皆勿听治。”汉书·宣帝纪:“怜曾孙之亡辜,使女徒復作 淮阳 赵徵卿 、 渭城 胡组 更乳养,私给衣食,视遇甚有恩。” 颜师古 注引 李奇 曰:“復作者,女徒也。谓轻罪,男子守边一岁,女子輭弱不任守,復令作于官,亦一岁,故谓之復作徒也。”又引 孟康 曰:“復音服,谓弛刑徒也,有赦令詔书去其钳釱赭衣。更犯事,不从徒加,与民为例,故当復为官作,满其本罪年月日,律名为復作也。” 王先谦 补注引 周寿昌 曰:“案此復作女徒或传其家姓,或传其夫姓,故《纪》《传》有异同也。”
(2).再来写。 汉 王充 论衡·书解:“诸子尺书文篇具在,可观读以正说,可采掇以示后人,后人復作犹前人之造也。” 清 李渔 《闲情偶寄·词曲·音律》:“既有此书,即‘三百篇’之风人復作,亦当俯就范围。”
(3).复发,再发。如:旧病复作。
《國語辭典》:作意  拼音:zuò yì
1.起意、打算。唐。张籍 寄昭应王中丞诗:「春风石瓮寺,作意共君游。」《喻世明言。卷四。閒云庵阮三偿冤债》:「昨日又承他差人送些小菜来看我,作意备些薄礼,来日到他府中作谢。」
2.特地、刻意。唐。杜甫 江头四咏。花鸭诗:「稻粱沾汝在,作意莫先鸣。」唐。陆龟蒙 幽居有白菊一丛因而成咏呈知己诗:「月中若有閒田地,为劝嫦娥作意裁。」
3.注意。《新唐书。卷一五二。列传。李绛》:「帝每阅视,顾左右曰:『而等宜作意,勿为如此事。』」唐。蒋防 玄都楼桃诗:「红软满枝须作意,莫交方朔施偷将。」
4.著作的用意。《汉书。卷三○。艺文志》:「凡百篇,而为之序,言其作意。」
《漢語大詞典》:作过(作過)
(1).做坏事。 唐 李商隐 《杂纂》:“劣奴解识字,则作过。” 明 屠隆 《綵毫记·蓬莱传信》:“贵妃原是彼处妃子謫降,一入 唐 宫,作过不少,应已堕落,岂得久住 蓬莱 ?”
(2).特指叛乱、闹事等。 宋 欧阳修 《论乞诏谕陕西将官札子》:“﹝ 元昊 ﹞所请之事,必难尽从,事既不成, 元昊 必须作过。” 宋 欧阳修 《论举官未行札子》:“臣伏见近日 保州 兵士作过,与国家生一大患。”
《國語辭典》:作为(作為)  拼音:zuò wéi
1.行为与举动。《文明小史》第一回:「一府之内,以我为表率,总要有些作为,方得趁此表现。」
2.当作。如:「此事作为罢论。」
《漢語大詞典》:作为(作爲)
作假,实行欺骗。为,同“ 伪 ”。礼记·月令:“﹝季春之月﹞,毋或作为淫巧,以荡上心。” 郑玄 注:“作为,为诈伪。”汉书·五行志上:“作为姦诈,以伤民财。” 汉 徐干 中论·谴交:“詎敢淫心舍力,作为非务,以害休功者乎?”
《漢語大詞典》:作歌
谓作歌词而咏唱。《书·益稷》:“帝庸作歌曰:‘勑天之命,惟时惟几。’”汉书·西域传下·乌孙国:“公主悲愁,自为作歌曰:‘吾家嫁我兮天一方,远託异国兮乌孙王。’”《封神演义》第四五回:“ 惧留孙 领命,作歌而来。”
《漢語大詞典》:故作
假装处于某一状态或情况。例如:不要故作天真。
《漢語大詞典》:作吏
谓担任官职。 晋 嵇康 《与山巨源绝交书》:“游山泽,观鱼鸟,心甚乐之。一行作吏,此事便废。” 唐 高适 《封丘县》诗:“乍可狂歌草泽中,寧可作吏风尘下。”
《漢語大詞典》:改作
(1).重制;另制。《诗·郑风·缁衣》:“緇衣之蓆兮,敝予又改作兮。” 清 刘大櫆 《李节妇传》:“衣敝则为改作。”
(2).更改;变更。《论语·先进》:“ 鲁 人为长府。 閔子騫 曰:‘仍旧贯,如之何?何必改作!’”汉书·外戚传下·孝成许皇后:“君子之道,乐因循而重改作。” 唐 白居易 《议百司食利钱》:“弊既滋深,法宜改作。”续资治通鉴·宋哲宗元符三年:“ 京 ( 蔡京 )好大喜功,鋭于改作,若果大用,必变乱旧政。”
(3).改成。 明 杨慎 升庵诗话·偃曝:“ 孟浩然 :‘草堂时偃曝,兰枻日周旋。’偃曝,谓偃卧曝背也……今刻 孟 诗,不知其出处,改作‘掩曝’,可笑。”《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一○五回:“明明借我的一万银子,硬改作一百。”
《國語辭典》:作人  拼音:zuò rén
1.为人行事。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方正》:「须臾,温来,敦便奋其威容,问温曰:『皇太子作人何似?』温曰:『小人无以测君子。』」
2.培育人才。《诗经。大雅。棫朴》:「周王寿考,遐不作人。」
3.从事劳动工作的人。宋。孟元老《东京梦华录。卷二。东角楼街巷》:「至平明,羊头、肚肺、……、蛤蜊之类讫,方有诸手作人上市买卖零碎作料。」
《漢語大詞典》:作人
指役夫、匠人等劳动者。 北魏 郦道元 水经注·若水:“其水东北流,逕 博南山 。 汉武帝 时,通 博南山 道,渡 兰仓津 ,土地絶远,行者苦之,歌曰:‘ 汉 德广,开不宾,渡 博南 ,越 仓津 ,渡 兰仓 ,为作人。’” 赵一清 注:“作人,犹役徒也。”法苑珠林卷七一:“尝雇人筑宅,不还其价。作人求钱, 卞 父鞭之。” 宋 孟元老 东京梦华录·东角楼街巷:“至平明……方有诸手作人上市,买卖零碎作料。”
《漢語大詞典》:作花
长出花蕾;开花。 南朝 宋 鲍照 《梅花落》诗:“中庭杂树多,偏为梅咨嗟。问君何独然,念其霜中能作花。” 清 王士禛 池北偶谈·松顶生兰:“有兰寄生,长松杈椏间,可径丈,葳蕤四垂,时正作花,香闻远近。” 清 魏源 《武林纪游》诗之九:“涧旁古梅树,作花已再期。”
分類:花蕾开花
《國語辭典》:作乐(作樂)  拼音:zuò lè
取乐。《三国演义》第八回:「卓大喜。进酒作乐,允极其致敬。」《文明小史》第六○回:「原来有两三个小子,閒著无事,在那里唱昆曲调,……冲天炮心里道:『他们倒会作乐。』」
《國語辭典》:作乐(作樂)  拼音:zuò yuè
1.制定乐律。《礼记。明堂位》:「六年,朝诸侯于明堂,制礼作乐。」
2.奏乐。《文选。石崇。王明君词》:「昔公主嫁乌孙,令琵琶马上作乐,以慰其道路之思。」
分類:奏乐音乐
《国语辞典》:并作(并作)  拼音:bìng zuò
一起发生、出现。汉。枚乘〈七发〉:「榛林深泽,烟云闇莫,兕虎并作。」三国魏。陈琳〈为袁绍檄豫州〉:「并作妖孽,饕餮放横,伤化虐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