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漢語大詞典》:贤质(賢質)
才德兼备,作风朴实。晏子春秋·问下五:“贤质之士,不为私臣。” 张纯一 校注:“士之有才德而朴实者,举之於朝,不使屈为家臣。”
《國語辭典》:整风(整風)  拼音:zhěng fēng
整顿团体或思想、纪律的行动。中共曾于一九四二年在延安发起党内整风运动,要求党员检讨自身并揭发他人的缺点,然后予以整肃或批斗。此后屡在数次夺权政争中兴起,而历年来的整风都有不少异己分子枉送性命。
《國語辭典》:官气(官氣)  拼音:guān qì
官僚的作风、习性。如:「有些人办事没效率,但说话倒是官气十足。」
《國語辭典》:品质(品質)  拼音:pǐn zhí
物品的质地。如:「商品品质的好坏关系产销市场的开拓。」
《国语辞典》:门派(门派)  拼音:mén pài
因师承、立场、见解、作风、习气、方法等的不同,各自结合所成的派别。如:「宗教的最终目标大致相同,但由于对教义的解释不同而分门派。」
《漢語大詞典》:风品
作风,品行。 宋 林逋 《留题李休幽居》诗:“俗口喧喧利与名,到君风品即难评。”
分類:作风品行
《漢語大詞典》:党风(黨風)
一个政党的作风。亦特指中国共产党的作风。 毛泽东 《整顿党的作风》:“学风和文风也都是党的作风,都是党风。” 陈云 《在党的十二届二中全会上的发言》:“执政党的党风问题是有关党的生死存亡的问题。”
《國語辭典》:气派(氣派)  拼音:qì pai
表现在外的气势、派头。《红楼梦》第三回:「这通身的气派,竟不像老祖宗的外孙女儿,竟是个嫡亲的孙女。」《文明小史》第三九回:「原来是位师爷,怪道气派不同。」
《漢語大詞典》:圆稳(圓穩)
(1).指诗歌作品语言声调的流利工稳。 清 王士禛 《〈四溟诗话〉序》:“ 茂秦 诗有两种,其声律圆稳,持择矜慎者, 弘 正 之遗响也。” 郑振铎 《插图本中国文学史》第十一章二:“﹝ 陆机 ﹞的诗只是圆稳华赡而已,并无如何的骏逸高朗之致,缠绵深情之感。”
(2).指人作风的圆通、持重。 鲁迅 《华盖集·导师》:“凡自以为识路者,总过了‘而立’之年,灰色可掬了,老态可掬了,圆稳而已,自己却误以为识路。”
《國語辭典》:表现(表現)  拼音:biǎo xiàn
把思想、感情、生活经历等内情显露出来。如:「董事长面对这次财务危机,表现得十分淡定。」《文明小史》第一回:「一府之内,以我为表率,总要有些作为,方得趁此表现。」
《國語辭典》:滥货(濫貨)  拼音:làn huò
骂责他人品性卑劣的话。《醒世姻缘传》第五六回:「不知那里拾了个坐崖豆顶棚子的滥货来家,野鸡戴皮帽儿充鹰哩!」
《漢語大詞典》:硬倔倔
(1).方言。亦作“ 硬蹶蹶 ”。形容物体坚硬。 周原 《覆灭》六:“十元银元哗啦一声落进 李有义 的手,店掌柜嘻嘻地一笑,突然发现小手枪硬蹶蹶地顶住他的心口。”
(2).引申指态度、语气、作风等生硬倔强。《小说选刊》1981年第8期:“他总是硬倔倔地说:‘别忘了,咱们是工人。’”
《國語辭典》:主观主义(主觀主義)  拼音:zhǔ guān zhǔ yì
一种不以客观现象出发,而依自我印象判断事物的思想作风。
《漢語大詞典》:云心水性(雲心水性)
指女子作风轻浮,爱情不专一。 明 叶宪祖 《鸾鎞记·喜谐》:“若是云心水性情分寡,怎供出梦蝶寻花。”
《漢語大詞典》:文人无行(文人無行)
谓文人作风不好或品行不端。 明 胡应麟 少室山房笔丛·史书佔毕二:“文人无行,信乎?” 清 和邦额 《夜谭随录·棘闱志异》:“ 仁和 叶省三 先生,亦録得一纸,每出以示人,以为文人无行者戒。” 老舍 《反对文人无行》:“我们必须把‘文人无行’这句丑话刷洗干净,连一点痕迹也不留。文人必须有行!否则何以对人民、对自己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