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漢語大詞典》:着作权(著作權)
指著作者按照法律规定对自己的著作所享有的权利,如发表、修改以及取得稿酬等。
《國語辭典》:专栏作家(專欄作家)  拼音:zhuān lán zuò jiā
为报章杂志专栏撰稿的作家。
《漢語大詞典》:职业杀手
职业的杀人凶手
受雇以撰写谴责文章或抨击文章为职业而毫无个人顾忌的作者
《漢語大詞典》:早发白帝城
诗篇名。唐代李白作。写于作者在流放夜郎途中遇赦,从四川前往江陵(今属湖北)时。全文为:“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用轻快之笔写出船下三峡的快速,也反映出作者当时的兴奋心情。气势豪迈,语言奔放,是千古传诵的名作。
《漢語大詞典》:瞻地者
考察地下古器物的人。指考古工作者。 章炳麟 《訄书·原变》:“石也,铜也,铁也,则瞻地者以刀辨古今之期者也。”
《漢語大詞典》:外动字(外動字)
即及物动词。也叫他动词或外动词。它所表示的动作常以动作者以外的事物为对象。 清 马建忠 《马氏文通·正名》:“凡动字之行发而止乎外者,曰外动字,省曰外动。” 清 马建忠 《马氏文通·实字》:“外动字之行,有施有受。”
《國語辭典》:文如其人  拼音:wén rú qí rén
文章的风格充分反映出作者的思想、为人。
《漢語大詞典》:文似其人
文章的风格与作者本人相似。 清 薛福成 庸盦笔记·史料二·谈相:“文似其人,数公道德文章之藴,亦自有充积流露者。”
《漢語大詞典》:文似其人
文章的风格与作者本人相似。 清 薛福成 庸盦笔记·史料二·谈相:“文似其人,数公道德文章之藴,亦自有充积流露者。”
《国语辞典》:为人师表(为人师表)  拼音:wéi rén shī biǎo
学识品德可做为人们学习的榜样。《北齐书。卷三一。王昕传》:「杨愔重其德业,以为人之师表。」《太平御览。卷五四二。礼仪部。拜》:「魏文帝在东宫,武帝谓曰:『荀公为人之师表也,汝当尽礼敬之。』」今亦指从事于教育工作者。
《漢語大詞典》:随性适分(隨性適分)
谓作者诗文的风格,是依据各人的情性气质而定的。 南朝 梁 刘勰 文心雕龙·明诗:“然诗有恒裁,思无定位,随性适分,鲜能圆通。” 周振甫 注:“随性适分,定位立体,和各人的性情有关。”
《漢語大詞典》: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诗篇名。唐代王勃作。杜少府为作者友人。诗中用“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慰勉即将分手的友人,意境开阔,一扫离别时的低沉情调,改变了汉魏以来送别诗的传统格局。
《國語辭典》:滕王阁序(滕王閣序)  拼音:téng wáng gé xù
文章名。为唐王勃参加洪州都督阎公于滕王阁上盛宴时所作。其中「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为千古名句。
《漢語大詞典》:杨家府演义
全称《杨家府世代忠勇演义志传》,又名《杨家将演义》等。明代长篇小说。作者不详。八卷五十八则。据民间流传的杨家将故事及有关戏曲剧目整理加工而成。起于宋太祖登基,杨业投宋,终于杨怀玉举家上太行。其情节与《北宋志传》不尽相同,艺术上也较为粗糙。
《漢語大詞典》:以辞害意(以辭害意)
因拘泥于辞义而误会或曲解作者的原意。语本孟子·万章上:“説者不以文害辞,不以辞害志。” 南朝 梁 刘勰 文心雕龙·夸饰:“ 孟軻 所云‘説者不以文害辞,不以辞害意’也。” 宋 胡仔 《苕溪渔隐丛话前集·杜少陵二》:“大抵古今兴比所在,适有感发者,不必尽相迴避,要各有所主耳。此亦‘説者不以辞害意’之义也。”亦作“ 以词害意 ”。 清 袁枚 随园诗话卷七:“ 太白 ‘斗酒诗百篇’, 东坡 ‘嬉笑怒駡皆成文章’,不过一时兴到语,不可以词害意。”
《漢語大詞典》:野外工作
指科学技术工作者在野外进行的调查、勘探、测量、发掘等工作。又称田野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