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漢語大詞典》:序传(序傳)
文体名。作者自叙的传记。以记述家世、生平为主,兼及编纂旨趣、体例等。序,亦写作“叙”。史记《太史公自序》汉书沿用其体,始称“叙传”。参阅 唐 刘知几 史通·序传
《漢語大詞典》:字债(字債)
文字的债务。指应许为人作文写字而拖欠未作者。 清 袁枚 随园诗话卷五:“ 冶亭 侍郎典试 江 南,先有人抄其两絶句来,云:‘镇日丹铅笑未遑,书生习气总荒唐,文魔字债轮番应,客到时閒客去忙。’”
《漢語大詞典》:惜誓
楚辞篇名。作者不详,或谓 汉 贾谊 作。 王逸 注:“《惜誓》者,不知谁所作也。或曰 贾谊 ,疑不能明也。惜者,哀也;誓者,信也,约也。言哀惜 怀王 与己信约而復背之也。古者君臣将共为治,必以信誓相约,然后言乃从而身以亲也。盖刺 怀王 有始而无终也。”亦借指遭谗见忌的怨愤之作。 清 龚自珍 《己亥杂诗》之二:“百年心事归平淡,删尽蛾眉《惜誓》文。” 康有为 《去国吟》:“或劝蹈海未忍去,且歌《惜誓》留人间。”
《國語辭典》:叙传(敘傳)  拼音:xù zhuàn
一种文体。作者自叙家世、生平,兼及编纂旨趣、体例等。如班固著《汉书》有〈叙传〉上、下两卷。也作「序传」。
《國語辭典》:小注  拼音:xiǎo zhù
附于正文后面,用来解释正文的文字。在直行书中紧接于正文之下,字小于正文,多为双行。也作「小注」。
《漢語大詞典》:馌耕(饁畊)
为耕作者送饭。 清 钱谦益 《嘉定金民寿宴序》:“其妇 唐孺人 ,裙布操作,饁畊偕隐。”
《國語辭典》:考工记(考工記)  拼音:kǎo gōng jì
书名。一卷。记秦以前百工之事。因书中用语如茭、终古等类,郑注皆以为齐人语,推论为战国时齐人所撰。因《周礼》六官缺〈冬官〉,汉人以此补之,故又名《冬官考工记》。
《國語辭典》:连手(連手)  拼音:lián shǒu
1.彼此携手合作,相互照应。如:「他们连手出击,总是所向无敌。」
2.比喻气味相投,互有连系的人。《官场现形记》第二五回:「黑八哥的叔叔在里头当总管,真正头一分的红人,说一是一,说二是二,同军机上,他们都是连手。」
3.密切的关系,尤指男女暧昧关系。《金瓶梅》第一六回:「第三件,你又和他老婆有连手。」
《国语辞典》:叙文(叙文)  拼音:xù wén
作者陈述作品主旨、写作过程,或他人对著作的介绍、评述。也作「序言」。
《漢語大詞典》:倦笔(倦筆)
谓写作者无心经营,故笔力不健。 宋 陆游 《秋雨初霁试笔》诗:“墨入红丝点漆浓,閒将倦笔写秋容。”
《漢語大詞典》:赞序(贊序)
(1).指史书作者为传主所作的赞语和为各“志”所写的引言。多附于传文之末。梁书·武帝纪下:“又造《通史》,躬製赞序,凡六百卷。”
(2).论述治国道理的一类文章。 宋 范仲淹 《〈赋林衡鉴〉序》:“别析二十门,以分其体势。叙昔人之事者,谓之叙事;颂圣人之德者,谓之颂德;书圣贤之勋者,谓之纪功;陈邦国之体者,谓之赞序。”
《國語辭典》:赤壁赋(赤壁賦)  拼音:chì bì fù
文章名。宋苏轼所撰。有前、后〈赤壁赋〉,为苏轼谪居黄州时,与宾客泛舟游湖北省黄冈县城外赤鼻矶后所写的作品。文中借曹操、周郎之事,兴发万物兴衰消长之理,吐语高妙,为散赋的代表作。
《漢語大詞典》:出主
(1).出注,赌博时所下的财物。《水浒传》第一○四回:“﹝那人﹞对 王庆 説道:‘秃秃,这锭银怎好出主?将银来,我有钱在此。你赢了,每贯只要加利二十文。’”
(2).著作者。 鲁迅 《书信集·致胡适》:“友人 李庸倩 君为彼书出主,亦久慕先生伟烈,并渴欲一瞻丰采。”
《漢語大詞典》:知丘
孟子·滕文公下:“ 孔子 曰:‘知我者其惟春秋乎!罪我者其惟春秋乎!’” 孔子 名 丘 ,作春秋,后世遂以“知丘”为对作者及其作品深为理解的典故。 唐 白居易 《哭刘尚书梦得》诗之一:“杯酒英雄君与 操 ,文章微婉我知 丘 。” 宋 徐铉 《和张先辈见寄》之二:“两首新诗千里道,感君情分独知 丘 。”
《漢語大詞典》:译言(譯言)
指翻译工作者。 北魏 郦道元 水经注·河水二:“又西北,逕 狄道 故城东…… 应劭 曰:‘反舌左衽,不与华同,须有译言乃通也。’”
分類:翻译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