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漢語大詞典》:作逆
作乱,造反。 三国 魏 曹操 《请增封荀彧表》:“昔 袁绍 作逆,连兵 官渡 。” 晋 干宝 搜神记卷七:“儻有此,东西数百里,必有作逆者。”晋书·周访传:“及 敦 作逆, 抚 领二千人从之。”
分類:作乱造反
《漢語大詞典》:肆逆
横行不法,背叛作乱。《三国志·魏志·文帝纪》:“ 汉 道陵迟,世失其序,降及朕躬,大乱兹昏,羣凶肆逆,宇内颠覆。”晋书·郗鉴传:“贼臣 祖约 、 苏峻 不恭天命,不畏王诛,凶戾肆逆,干国之纪,陵汩五常,侮弄祖器。” 前蜀 杜光庭 《中和周天醮词》:“或近臣肆逆,或远镇辜恩。”
《漢語大詞典》:贼夫(賊夫)
反叛作乱者。 唐 杜牧 《守论》:“而贼夫贪心,未及畔岸,遂有淫名越号,或帝或王,盟诅自立,恬淡不畏,走兵四略,以饱其志者也。”
分類:反叛作乱
《漢語大詞典》:构逆(構逆,搆逆)
造反,发动叛乱。 晋 潘岳 《西征赋》:“俾庶 朝 之构逆,歷两王而干位。”南史·毛喜传:“及 宣帝 崩, 叔陵 构逆,敕中庶子 陆琼 宣旨,令南北诸军皆取 喜 处分。” 明 屠隆 《綵毫记·敷演家门》:“正遇 永王 构逆,抗节迍邅。”
搆逆:作乱,叛乱。周书·齐炀王宪传:“ 卫王 搆逆,汝知之乎?” 唐 高彦休 唐阙史·崔尚书雪冤狱:“值 庞勋 搆逆,穽於寇域,逾期不归。” 明 沈德符 野获编·勋戚·外戚封爵同邑:“ 孝烈 方后 以宫婢搆逆,拥卫圣躬,受非常宠眷。” 清 褚人穫 《坚瓠馀集·宋书异同》:“ 南譙王 义宣 之搆逆也, 畅 不从,王欲害之。”
《國語辭典》:暴民  拼音:bào mín
统治者指称以暴力行为挑战既有社会秩序或政治秩序的群众。
《國語辭典》:乱首(亂首)  拼音:luàn shǒu
1.祸乱的根源。《老子》第三八章:「夫礼者,忠信之薄,而乱之首。」
2.作乱的首领。《汉书。卷二三。刑法志》:「今不正其本,而置廷平以理其末也,政衰听怠,则廷平将招权而为乱首矣。」
3.头发散乱。《晏子春秋。内篇。谏下》:「被发乱首,南面而立,傲然。」
《漢語大詞典》:交讧(交訌)
交相骚扰作乱。明史·刘同升传:“日者策试诸臣,简用 嗣昌 ,良以中外交訌,冀得一效,拯我苍生。” 清 陈康祺 郎潜纪闻卷十一:“按其时 髮 捻 交訌,储胥浩繁,宵旰焦劳,大农仰屋,廷臣遂有此苟且目前之策。”
《漢語大詞典》:阻乱(阻亂)
谓武人拥兵或恃险作乱。后汉书·崔寔传:“ 寔 以世方阻乱,称疾不视事,数月免归。” 北魏 郦道元 水经注·夏水:“ 晋 永嘉 中, 西蜀 阻乱,割 华容 诸城,为 颖王 都。” 杜甫 《恨别》“思家步月清宵立,忆弟看云白日眠” 清 仇兆鳌 注:“思家忆弟,伤 洛城 阻乱。”
《漢語大詞典》:首逆
旧指造反作乱的为首者。明史·方国珍传:“惟都事 刘基 以 国珍 首逆,数降数叛,不可赦。” 清 梅曾亮 《王刚节公家传》:“公以 临武 参将,从提督 罗思举 破贼 羊泉街 ,首逆诛。”
《漢語大詞典》:啸乱(嘯亂)
谓聚众作乱。 明 蒋一葵 《长安客话·大明》:“ 元 末 方国珍 啸乱 浙 东,时 刘护军 基 弃官家居 括 婺 间,豪杰数十人咸聚焉。”
分類:聚众作乱
《漢語大詞典》:扇乱(煽亂)
煽动作乱。 清 曾国藩 《广东嘉应州知州刘君事状》:“ 河源 蓝阿和 , 博罗 陈烂屐四 , 永安 曾鬼六 ,聚徒煽乱。”
分類:煽动作乱
《漢語大詞典》:御奸(禦姦)
谓对付外部作乱者。御,通“ 御 ”。左传·成公十七年:“臣闻乱在外为姦,在内为轨,御姦以德,御轨以刑……德刑不立,姦轨竝至。”
谓禁止邪恶。国语·晋语六:“御宄以德,御姦以刑。”
《漢語大詞典》:乱门(亂門)
作乱的人家。左传·昭公十九年:“谚曰:‘无过乱门。’”吕氏春秋·原乱:“故诗曰:‘毋过乱门’,所以远之也。”
分類:作乱人家
《漢語大詞典》:毒乱(毒亂)
(1).谓为恶作乱。《三国志·吴志·诸葛瑾传》:“毒乱之民,当望旌瓦解,而更静然。”
(2).祸乱。 晋 陆云 《南征赋》:“在中叶之不竞,遭皇家之毒乱。”
(3).破坏扰乱。 唐 元结 《大唐中兴颂》:“边将骋兵,毒乱国经,羣生失寧。”
《漢語大詞典》:狂攘
(1).纷乱貌。楚辞·严忌〈哀时命〉:“摡尘垢之狂攘兮,除秽累而反真。” 朱熹 集注:“狂攘,乱貌。” 汉 马融 《围棋赋》:“狂攘相救兮,先后并没。”
(2).猖狂作乱。 唐 皮日休 《新城三老董公赞》:“ 项 氏狂攘,贼我 怀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