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为考虑容错,系统已按“佛 → 髴佛”转换方式进行查询。
共1843,分123页显示  上一页  2  3  4  5  6  8  9  10  11 下一页
词典(续上)
佛髻
佛门
万佛
佛偈
佛影
佛境
佛人
佛衣
佛种
佛头青
佛牙
金佛
报佛
佛天
佛佛
《漢語大詞典》:佛髻
呈盘曲状发髻的美称。相传佛发旋曲为螺形,故称。 唐 李商隐 《镜槛》诗:“仙眉琼作叶,佛髻鈿为螺。”
分類:盘曲发髻
《國語辭典》:佛门(佛門)  拼音:fó mén
佛家。《西游记》第八回:「秉教伽持,入我佛门,再修正果。」
分類:佛门佛家
《骈字类编》:万佛(万佛)
王光蕴江心塔灯赋见一佛下
《漢語大詞典》:佛偈
佛经中的颂词。多用三言、四言、五言、六言、七言以至多言为句,四句合为一偈。红楼梦第七一回:“两个姑子先念了佛偈。”
《漢語大詞典》:佛影
佛像。 南朝 宋 谢灵运 《佛影铭》:“具説佛影,偏为灵奇,幽巖嵌壁,若有存形,容仪端庄,相好具足。” 唐 王勃 《彭州九陇县龙怀寺碑》:“半汉香浮,中天梵警。 鹤林 圣迹, 龙泉 佛影。” 唐 裴说 《兜率寺》诗:“僧居跨鸟道,佛影照鱼潭。”
分類:佛像
《漢語大詞典》:佛境
佛的境界。魏书·释老志:“虽阶三乘,而要由修进万行,拯度亿流,弥歷长远,乃可登佛境矣。”法苑珠林卷八四:“若有菩萨能与禪相应有十种利益。何等为十?一、安住仪式;二、行慈境界;三、无诸悔热……九、安住佛境;十、解脱成熟。”
分類:境界
《漢語大詞典》:佛人
佛教徒。 唐 司空图 《泽州灵泉院记》:“自 汉江 北渡以至 魏 晋 之郊,其俗坚悍难诱,今则悉为佛人矣。”
分類:佛教徒
《漢語大詞典》:佛衣
即袈裟。佛教禅宗六祖以前皆用为传法的信物之一。 唐 刘禹锡 《大唐曹溪第六祖大鉴禅师第二碑》:“初 达摩 与佛衣俱来,得道传付,以为真印。” 唐 刘禹锡 《佛衣铭》:“佛言不行,佛衣乃争。”参见“ 传衣鉢 ”。
《國語辭典》:传衣钵(傳衣缽)  拼音:chuán yī bō
佛教中的禅宗以袈裟及钵代代相传,作为佛法传承的信證。后泛称学术技能的授受为「传衣钵」。《宋史。卷二四九。范质传》:「举进士时,和凝以翰林学士典贡部,览质所试文字,重之,自以登第名在十三,亦以其数处之。贡闱中谓之『传衣钵』。」
《漢語大詞典》:佛种(佛種)
佛教谓成佛之因。《华严经·明法品》:“復次於众生田中,下佛种子,是故能令佛种不断。” 南朝 梁 沈约 《述僧设会论》:“此法既冥,则僧非佛种,佛种既离,则三宝坠于地矣。” 唐 法藏 华严经探玄记卷十一:“菩萨所行名为佛种。”
分類:佛教成佛
《漢語大詞典》:佛头青(佛頭青)
(1).相传佛发为青色,故以“佛头青”比喻青黛色的山峦。 宋 林逋 《西湖》诗:“春水浄於僧眼碧,晚山浓似佛头青。”《西游记》第四一回:“好雨!真个是:瀟瀟洒洒,密密沉沉……满地浇流鸭顶緑,高山洗出佛头青。”
(2).石青的一种。可用为染料和绘画颜料。 明 李时珍本草纲目·石二·扁青:“今之石青是矣,绘画家用之。其色青翠不渝,俗呼为大青, 楚 蜀 诸处亦有之。而今货石青者,有天青、大青、西夷回回青、佛头青种种不同。”
《國語辭典》:佛牙  拼音:fó yá
释迦牟尼佛圆寂火化后,未销毁的牙齿。《梁书。卷五四。诸夷列传。西北诸戎》:「中大通二年,遣使献佛牙。」《水浒传》第四五回:「和尚道:『请娘子去小僧房里看佛牙。』」
《骈字类编》:金佛
明一统志金佛峡在平凉府城西六十里上有金妆佛三
又金佛寺在凤翔府治东
《漢語大詞典》:报佛(報佛)
见“ 报身 ”。
《漢語大詞典》:报身(報身)
佛教语。三身之一。指以法身为因,经过修习而获得佛果之身。 唐 白居易 《唐江州兴果寺律大德凑公塔偈铭》:“师既疾亟,四大将坏,无恋著念,无厌离想。郡太守、门弟子进医馈药者数四,师頷之云:‘报身非病,焉用是为?’言讫,趺坐,恬然就化。” 宋 苏轼 《东坡志林·读〈坛经〉》:“试以喻眼:见是法身,能见是报身,所见是化身。何谓见是法身?眼之见性,非有非无。无眼之人,不免见黑,眼枯睛亡,见性不灭。”
《漢語大詞典》:佛天
(1).对佛的敬称。佛教徒认为佛的法力广大,能普济众生,故以天为喻。《水浒传》第五回:“老汉从来敬信佛天三寳,虽是我庄上今夜有事,权且留师父歇一宵了去。”《初刻拍案惊奇》卷二四:“我昨日与伙计算账,多出三十两一项银子来。我就捨在此处修好了阁,一来也是佛天面上,二来也在此间留个名。”儿女英雄传第三七回:“这都是佛天菩萨的保祐啊!”
(2).犹西天,即佛教所说的极乐世界。亦喻指景物极美之地。《花月痕》第十一回:“只见白鷺横飞,垂杨倒挂,香风习习,花气濛濛,真是香国楼臺,佛天世界。”
《漢語大詞典》:佛佛
南北朝 时, 夏 主 赫连勃勃 , 南朝 称其为 佛佛 。见宋书·索虏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