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考虑容错,系统已按“佛 → 髴佛”转换方式进行查询。
共1847,分124页显示
上一页 1 2 3 4 5 7 8 9 10 下一页
词典
佛号佛眼佛图大佛佛祠佛理佛陀作佛事佛庙木佛得佛拜佛佛会佛学卧佛
《國語辭典》:佛号(佛號) 拼音:fó hào
佛的名号。《西游记》第一二回:「那一派仙音响喨,佛号喧哗。」《聊斋志异。卷三。汤公》:「公顿思惟佛能解厄,因宣佛号,才三四声,飘堕袖外。」
《漢語大詞典》:佛眼
(1).佛经所说五眼之一。佛为觉者,觉者之眼称佛眼。谓能洞察一切,具有超凡的眼力。
《无量寿经》卷下:“佛眼具足,觉了法性。” 宋
苏轼 《赠杜介》诗:“何人识此志,佛眼自照瞭。” 宋
苏辙 之二:“经言 如来 有五眼……以慧眼转物,以法眼遍物,佛眼也。”
(2).喻指以慈悲为怀、宽以待人者之眼。
《國語辭典》:佛图(佛圖) 拼音:fó tú
1.佛教指證悟宇宙真理,解脱一切烦恼的人。为梵语bubdha的音译。也作「佛陀」。
2.塔的别名。《南史。卷四。齐武帝纪》:「又于山累石为佛图,其侧忽生一树,状若华盖,青翠扶疏,有殊群木。」也称为「浮屠」、「浮图」。
《骈字类编》:大佛
晋书五行志桓石民为荆州镇上明百姓忽歌曰黄昙子曲中又曰黄昙英扬州大佛来上明顷之桓石民死王忱为荆州黄昙子乃是王忱字也忱小字佛大是大佛来上明也
又北史齐幼主纪凿晋阳西山为大佛像一夜燃油万盆光照宫内
《國語辭典》:佛陀 拼音:fó tuó
佛教指證悟宇宙真理,解脱一切烦恼的人。为梵语buddha的音译。《魏书。卷一一四。释老志》:「桓帝时,襄楷言佛陀、黄老道以谏,欲令好生恶杀,少嗜欲,去奢泰,尚无为。」也作「浮屠」、「浮图」、「佛驮」。
《国语辞典》:作佛事 拼音:zuò fó shi
称僧众诵经、拜忏、礼佛的宗教活动。
《漢語大詞典》:佛庙(佛廟)
佛寺。 唐
柳宗元 :“崇佛庙,为学者居,会其徒而委之食,使击磬鼓钟,以严其道而传其言。” 唐
李绰 :“ 绰 避难圃田,寓居佛庙。”
《漢語大詞典》:木佛
木雕的佛像。 宋
王应麟 《困学纪闻·杂识》:“ 丹霞 御寒,则烧木佛; 德山 説法,则撤塑像。” 金
元好问 《癸巳五月三日北渡》诗之二:“随营木佛贱於柴,大乐编鐘满市排。”
《漢語大詞典》:得佛
成佛。
《法苑珠林》卷九七:“布施不休,自致得佛。”
《國語辭典》:拜佛 拼音:bài fó
参拜神佛。《初刻拍案惊奇》卷一三:「有一富民姓严,夫妻两口儿过活,三十岁上无子,求神拜佛,无时无处不将此事挂在念头上。」
《國語辭典》:佛会(佛會) 拼音:fó huì
礼佛、说佛法的聚会。如:「我常常参加佛会,认识了很多同好。」《隋书。卷七四。酷吏列传。王文同》:「求沙门相聚讲论,及长老共为佛会者数百人,文同以为聚结惑众,尽斩之。」
《國語辭典》:佛学(佛學) 拼音:fó xué
研究佛教经典的哲学,约在西元前五世纪至西元前六世纪的时候产生于古印度,以后流行于印度的南北各地,发展成南传巴利语系的小乘佛学,与北传梵语的大乘佛学。
《分类字锦》:卧佛(卧佛)
世说庾公尝入佛国见卧佛曰此子疲于津梁于时以为名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