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共391,分27页显示  上一页  1  2  3  5  6  7  8 下一页
词典(续上)
何止
何劳
何从
何则
何因
何苦
何期
何补
何故
何缘
何得
何方
而何
何极
为何
《國語辭典》:何止  拼音:hé zhǐ
哪里只有。反问语气,表示不仅是。如:「如果此地能顺利开发,受益的何止当地居民?」《红楼梦》第六四回:「是日,丧仪炫耀,宾客如云,自铁槛寺至宁府,夹路看的何止数万人。」
《漢語大詞典》:何劳(何勞)
犹言何须烦劳,用不着。《三国演义》第九六回:“ 赵云 慌忙下马伏地曰:‘败军之将,何劳丞相远接?’” 清 李渔 《奈何天·闹封》:“收拾残经别法王,袈裟脱去换霓裳。初来不为求超脱,临去何劳懺罪殃。”
承受烦劳。《敦煌变文集·长兴四年中兴殿应圣节讲经文》:“可憎猧子色茸茸,抬举何劳餧饲浓。” 蒋礼鸿 通释:“何劳,同‘荷劳’,承荷烦劳的意思。”
《國語辭典》:何从(何從)  拼音:hé cóng
1.跟从什么。疑问的语气,用以表示不知如何。《楚辞。屈原。卜居》:「此孰吉孰凶,何去何从。」
2.从那儿、从何处。《文选。嵇康。与山巨源绝交书》:「然经怪此意尚未熟悉于足下,何从便得之也?」《文选。刘琨。答卢谌诗》:「怪厚薄何从而生,哀乐何由而至。」
《國語辭典》:何则(何則)  拼音:hé zé
为什么。《文选。司马迁。报任少卿书》:「盖钟子期死,伯牙终身不复鼓琴,何则?士为知己者用。」《文选。王褒。四子讲德论》:「是以圣主不遍窥望而视以明,不殚倾耳而听以聪,何则?淑人君子,人就者众也。」也作「何哉」。
《漢語大詞典》:何因
什么缘故,为什么。周书·薛善传:“时 晋公 护 执政,仪同 齐轨 语 善 云:‘兵马万机,须归天子,何因犹在权门。’” 唐 韦应物 《淮上喜会梁川故人》诗:“何因北归去, 淮 上对秋山。” 宋 叶适 《寄吕巽伯换酒亭》诗:“自可全将醒前了,何因偏向醉中逃!”
《國語辭典》:何苦  拼音:hé kǔ
何必自寻苦恼。反问语气,表示不值得、不需要。《红楼梦》第七二回:「我又不是管事的人,何苦我坏你名声?」
《國語辭典》:何期  拼音:hé qí
1.岂料。表示出乎意料之外,没有想到。《旧唐书。卷七三。列传。薛收》:「比虽疾苦,日冀痊除,何期一朝,忽成万古!」《三国演义》第四九回:「孔明曰:『连日不晤君颜,何期贵体不安!』瑜曰:『「人有旦夕祸福」,岂能自保?』」
2.有何期望。《诗经。小雅。頍弁》:「有頍者弁,实维何期?尔酒既旨,尔殽既时。」南朝梁。江淹〈恨赋〉:「望君王兮何期,终芜绝兮异域。」
3.何时、什么时候。《晋书。卷一○七。石季龙载记下》:「人居世无常,别易会难,各付一杯,开意为吾饮,令必醉,知后会复何期,而不饮乎!」
《韵府拾遗 麌韵》:何补(何补)
李白远别离猩猩啼烟兮鬼啸雨我纵言之将何补
《國語辭典》:何故  拼音:hé gù
为了什么缘故。《文选。陆机。五等论》:「然周以之存,汉以之亡,夫何故哉?」《初刻拍案惊奇》卷二:「又不曾盘问客官出身,何故通三代脚色?」
《漢語大詞典》:何缘(何緣)
怎么;为什么。晋书·桓冲传:“ 冲 性俭素,而谦虚爱士。尝浴后,其妻送以新衣, 冲 大怒,促令持去。其妻復送之,而谓曰:‘衣不经新,何缘得故!’ 冲 笑而服之。” 宋 苏轼 《上神宗皇帝书》:“不然,则 山 东之盗, 二世 何缘不觉? 南詔 之败, 明皇 何缘不知?” 章炳麟 《文学总略》:“必以儷辞为文,何缘《十翼》不能一致,岂波澜既尽,有所谢短乎?”
《國語辭典》:何得  拼音:hé dé
那里能、怎么会。反问语气,表示不能、难以做到。三国魏。嵇康〈答向子期难养生论〉:「在上何得不骄?持满何得不溢?」《晋书。卷七五。王湛传》:「人非尧舜,何得每事尽善!」
分類:何得怎能
《国语辞典》:何方  拼音:hé fāng
什么地方。《大唐三藏取经诗话上》:「汝是何方妖怪?甚处精灵?」《红楼梦》第六六回:「连我也不知道此系何方,我系何人,不过暂来歇足而已。」
分类:何方什么
《國語辭典》:而何  拼音:ér hé
1.如何。《左传。昭公四年》:「牛谓叔孙见仲而何?」
2.是什么。《汉书。卷八八。儒林传。辕固传》:「夫主有失行,臣不正言匡过以尊天子,反因过而诛之,代立南面,非杀而何。」
《國語辭典》:何极(何極)  拼音:hé jí
那里有穷尽的时候。反问语气,表示无穷无尽。《文选。任昉。王文宪集序》:「士感知己,怀此何极。」南朝齐。谢朓 玉阶怨诗:「长夜缝罗衣,思君此何极?」
《國語辭典》:为何(為何)  拼音:wèi hé
为什么。如:「本来一切都在掌控之中,不知为何情势突然间产生变化,令人措手不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