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国语辞典》:未熟儿(未熟儿)  拼音:wèi shú ér
称在母体内尚未完全成熟即出生的婴儿。未熟儿通常无法正常呼吸、调节体温、自己吃奶,因尚未具备生存能力,故须以特殊方法养育。
《国语辞典》:羊膜类(羊膜类)  拼音:yáng mò lèi
生命体在发生过程中,于母体内会产生羊膜的脊椎动物的总称。如鸟类、爬虫类、哺乳类。
《国语辞典》:压力舱(压力舱)  拼音:yā lì cāng
在某一舱体内加上适当压力,以维持或创造一个适当的气体压力。例如在航太方面,在高空的低压环境下,必须在舱内加压,使舱内和地面的气压相似。在船舶工程上,压力舱内可以用于深水作业人员的训练。在医疗上,高压氧的压力舱可以治疗潜水夫病及高山病等。
《国语辞典》:穴诊仪(穴诊仪)  拼音:xuè zhěn yí
一种利用电流,藉经脉穴道的检测,以了解人体内在生物能量变化情形的仪器。
《国语辞典》:形态学(形态学)  拼音:xíng tài xué
1.研究生物体内、外部构造,并比较生物体间的差异的学科。英文为morphology。
2.研究词的语法结构的学科。
《国语辞典》:生物碱(生物碱)  拼音:shēng wù jiǎn
生物体内具有生理活性的含氮化合物。主要由碳、氢、氮构成,具有碱性,可中和酸类,味苦,有毒性,常见的有吗啡、古柯碱、尼古丁等。生物碱多存在于植物体内,少数存于动物体内。
《国语辞典》:生物能  拼音:shēng wù néng
中医上指气,是存在活体内一种看不见、摸不到的能。
《国语辞典》:热平衡(热平衡)  拼音:rè píng héng
物体内各部分之间或可互相交换热量的物体之间,在不发生物质的相变化且无净热能的转移时,此时温度相同,称物体内各部分或物体间呈热平衡。
《国语辞典》:缺氧症  拼音:quē yǎng zhèng
因血液循环无法正常进行,造成体内缺乏氧气的病症。发作时会出现抽搐,意识不清等症状,有生命危险。
《国语辞典》:胎里毒(胎里毒)  拼音:tāi lǐ dú
新生胎儿在母体内即受到病毒感染。
《国语辞典》:输入法(输入法)  拼音:shū rù fǎ
1.将资料利用周边设备输入电脑的方法。如:「仓颉输入法」、「语音输入法」。
2.将液体注入物体内的方法。如:「点滴输入法」。
《国语辞典》:酸中毒  拼音:suān zhòng dú
由于体内堆积酸或失去碱的状况,使体内氢离子浓度偏高,故有休克、呼吸困难等中毒现象。
《國語辭典》:腹部  拼音:fù bù
动物的躯干中在胸部与骨盘间的部分。由腰椎及肌肉壁构成,内含胃、大肠、小肠、肝、脾及肾等器官。
《漢語大詞典》:肝素
(1).人或高等动物体内阻止血液凝固的物质。肝脏内含量最多,肺、肾、肠等也有。
(2).抗血凝药。白色或灰棕色粉末,易溶于水。从动物的肝、肺中提取制成。主要用于防治血栓形成。
《国语辞典》:高山病  拼音:gāo shān bìng
病名。攀登高山时,因体内的平衡调节不能适应低气压,导致缺氧,而引起耳鸣、头痛、呕吐和呼吸困难等症状,称为「高山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