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漢語大詞典》:王佐
(1).王者的辅佐,佐君成王业的人。汉书·董仲舒传赞:“ 刘向 称‘ 董仲舒 有王佐之材,虽 伊 吕 亡以加, 筦 晏 之属,伯者之佐,殆不及也。’” 晋 葛洪 抱朴子·时难:“怀其王佐之器,抱其邈世之材。” 唐 韩愈 《合江亭》诗:“维昔经营初,邦君实王佐。” 明 徐渭 《送李子遂序》:“ 汉 之称王佐者,人皆许之而已,而己则必知其为霸之餘习。”
(2). 清 末称襄佐恭亲王理事的部曹中书为王佐。《清朝野史大观·史料·帝师王佐鬼使神差》:“凡部曹中书充军机处及总理衙门章京者,以其襄佐恭邸,故曰王佐。”
《國語辭典》:辅佐(輔佐)  拼音:fǔ zuǒ
辅助。《三国演义》第二回:「大将军辅佐新君,不行仁慈,专务杀伐。」
《國語辭典》:将佐(將佐)  拼音:jiàng zuǒ
泛称高级军官。《晋书。卷六二。刘琨传》:「每见将佐,发言慷慨。」《三国演义》第二八回:「玄德见兄弟重聚,将佐无缺,又新得了赵云。」
分類:将领佐吏
《國語辭典》:佐命  拼音:zuǒ mìng
辅助天子创业。《文选。李陵。答苏武书》:「其馀佐命立功之士,贾谊亚夫之徒,皆信命世之才,抱将相之具。」《文选。班固。西都赋》:「佐命则垂统,辅翼则成化。」
《漢語大詞典》:佐郡
协理州郡政务。指任州郡的司马、通判等职。 唐 李白 《感时留别从兄徐王延年从弟延陵》诗:“佐郡 浙江 西,病闲絶趋驰。” 唐 白居易 《忠州刺史谢上表》:“犹蒙圣慈,曲赐容贷,尚加禄食,出佐 潯阳 ……岂意天慈,忽加詔命:特从佐郡,宠授专城。” 宋 陆游 《上二府乞宫祠启》:“白首而困下吏,久安佐郡之卑;黄冠而归故乡,輒冀奉祠之乐。” 明 何景明 《送卫进士推武昌》诗:“少年佐郡 楚 城居,十郡风流尽不如。”
《國語辭典》:佐理  拼音:zuǒ lǐ
辅佐治理。《三国志。卷五二。吴书。步骘传》:「夫贤人君子,所以兴隆大化,佐理时务者也。」
《國語辭典》:参佐(參佐)  拼音:cān zuǒ
僚属、部下。《三国志。卷二七。魏书。王基传》:「基上疏固让,归功参佐,由是长史司马等七人皆侯。」唐。许尧佐《柳氏传》:「久列参佐,累彰勋效。」
《國語辭典》:僚佐  拼音:liáo zuǒ
助理事务的部属。《晋书。卷五八。周访传》:「访谓其僚佐曰:『昔城濮之役,晋文以得臣不死而有忧色,今不斩曾,祸难未已。』」也作「寮佐」。
《漢語大詞典》:佐佑
(1).辅助;支持。晏子春秋·问上七:“今寡人亦欲存 齐国 之政於夫子,夫子以佐佑寡人。” 唐 杜甫 《惜别行送向卿进奉端午御衣之上都》诗:“ 向公 泣血洒行殿,佐佑卿相乾坤平。”一本作“左佑”。 宋 欧阳修 《太子太师致仕杜祁公墓志铭》:“亟用今丞相 富公 、枢密 韩公 及 范文正公 ,而三人者,遂欲尽革众事以修纪纲,而小人权倖皆不悦,独公与相佐佑。” 宋 苏舜钦 《上孙冲谏议书》:“某故敢缮写杂文共八十有五篇,求为佐佑。”
(2).引申为袒护。 宋 朱弁 曲洧旧闻卷四:“《湘山野録》,乃僧 文莹 所编也。 文莹 尝游 丁晋公 门,公遇之厚,其中凡载 晋公 事,颇佐佑之。”
《漢語大詞典》:佐时(佐時)
谓辅佐当世之君治理国家。 汉 张衡 《归田赋》:“游都邑以永久,无明略以佐时。” 李善 注:“言久淹滞於京都,而无知略以匡佐其时君也。” 晋 葛洪 抱朴子·释滞:“欲少留,则且止而佐时;欲昇腾,则凌霄而轻举者,上士也。” 唐 骆宾王 《上吏部侍郎帝京篇启》:“君侯蕴明略以佐时,虚灵臺以照物。” 宋 王安石 《次韵元厚之平戎庆捷》:“文武佐时惭 吉甫 , 宣王 征伐自肤公。”
《漢語大詞典》:贤佐(賢佐)
贤明的辅臣。管子·宙合:“夫绳扶拨以为正,准坏险以为平,鉤入枉而出直,此言圣君贤佐之制举也。” 汉 刘向 说苑·尊贤:“得民心者民往之,有贤佐者士归之。” 唐 杜甫 《上韦左相二十韵》:“霖雨思贤佐,丹青忆旧臣。” 清 昭梿 啸亭杂录·杨升庵诗:“盖 桂洲 居相位时,亦復贪婪倨傲,原非贤佐,不过为 分宜 所陷,死非其罪,人多悯之。”
分類:贤明辅臣
《漢語大詞典》:上佐
部下属官的通称。晋书·王舒传:“ 明帝 之为东中郎将,妙选上佐,以 舒 为司马。”通典·职官十五“ 大唐 州府佐吏与 隋 制同,有别驾,长史、司马一人”原注:“大都督府司马,有左右二员,凡别驾、长史、司马通谓之上佐。”续资治通鉴·宋太祖开宝八年:“宰相拟上州司马,帝曰:‘上佐乃士人所处,资望甚优,亦不可轻授,此辈但当於乐部迁转耳。’”
《漢語大詞典》:佐酒
(1).劝酒;陪同饮宴。 汉 枚乘 《七发》:“列坐纵酒,荡乐娱心。 景春 佐酒, 杜连 理音。”汉书·高祖纪下:“上还过 沛 ,留,置酒 沛 宫,悉召故人父老子弟佐酒。” 颜师古 注引 应劭 曰:“助行酒。” 明 冯梦龙 《智囊补·上智·楚庄王袁盎》:“ 苏慕恩 部落最强, 种世衡 尝夜与饮,出侍姬佐酒。”
(2).称劝酒的歌妓。 宋 曾慥 类说·纪异记:“ 高駢 镇 成都 ,命佐酒 薛涛 改一字令,曰:‘须得一字象形,又须逐韵。’公曰:‘口,有似没量斗。’ 涛 曰:‘川,有似三条椽。’公曰:‘奈何一条曲?’ 涛 曰:‘相公为 西川 节度使,尚使一没量斗,至於穷佐酒,有三条椽,内一条曲,又何足怪?’”
《漢語大詞典》:良佐
贤能的辅佐。后汉书·刘陶传:“斯实中兴之良佐,国家之柱臣也。” 唐 沈佺期 《和户部岑尚书参迹枢揆》:“大君制六合,良佐参万机。” 郑观应 《盛世危言·游历》:“夫今日之少年,皆他年老成谋国之良佐也。”
分類:贤能辅佐
《漢語大詞典》:宾佐(賓佐)
亦作“賔佐”。
(1).辅佐。文选·王融〈永明九年策秀才文〉“子大夫选名升学,利用賔王” 唐 刘良 注:“言当选名之秀,进於太学,利於时用,賔佐王道。” 唐 贾岛 《送韦琼校书》诗:“宾佐兼归覲,此行 江 汉 心。别离从闕下,道路向 山阴 。”
(2).指幕宾佐吏。 唐 范摅 云溪友议卷十二:“ 譙 中举子 张鲁封 ,为诗謔其宾佐。” 金 朱晞颜 《木兰花慢·送陈国材都目》词:“佳声,宾佐喜逢迎,曹局赖经营。” 清 纪昀 阅微草堂笔记·槐西杂志三:“幕府宾佐非官,而操官之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