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漢語大詞典》:传号(傳號)
(1).谓子孙袭封。汉书·吴芮传:“唯 吴芮 之起,不失正道,故能传号五世,以无嗣絶,庆流支庶。”
(2).旧时藏族地区一种为土司、守备、土官传达号令的人。 葛颂 《党的总路线在阿坝藏族自治州的光辉胜利》:“隶属于土司、守备、土官,并在他们直接指挥下的,尚有头人、千总、把总、管家、译字房、传号、差人和寨首(越是前者地位越高,活动范围广)。”
《漢語大詞典》:大仆(大僕)
周 官名。掌传达王命、侍从出入等事。周礼·夏官·序官:“大僕下大夫二人。” 郑玄 注:“僕,侍御於尊者之名,大僕,其长也。”
《漢語大詞典》:赞命(贊命)
(1).帮助传达主人旨意的人。仪礼·士冠礼:“宰自右,少退赞命。” 郑玄 注:“赞,佐也。命,告也。佐主人告所以筮也。”
(2).谓受天命辅佐天子。汉书·儒林传·张山拊:“大司空 朱邑 、右扶风 翁归 德茂夭年, 孝宣皇帝 愍册厚赐,赞命之臣靡不激扬。”
《漢語大詞典》:玉角
(1).玉饰的号角。古时军中传达号令的乐器。太平御览卷八○五引 晋 张华 博物志:“得好鼓玉角。”
(2).指仙鹿。 唐 孟郊 《答卢仝》:“独自奋异骨,将骑玉角翔。”
《國語辭典》:口信  拼音:kǒu xìn
1.以口头传达的消息。元。无名氏《刘弘嫁婢》第二折:「怕你写不及书信呵,你则道个口信来。」《冷眼观》第一五回:「忽又想起柔斋,他虽是营业不正,然而待我尚有故人念念之情,此番回去,竟忘却托老二带个口信与他,殊非交友之道。」
2.口头上的诺言。元。萧德祥《杀狗劝夫》第三折:「那厮无行止,失口信。」
《漢語大詞典》:诏辞(詔辭)
传达君主的辞命。礼记·少仪:“赞币自左,詔辞自右。” 郑玄 注:“为君出命也。” 孔颖达 疏:“詔辞,谓为君传辞也。君辞贵重,若传与人时,则由君之右也。”金史·耨盌温敦思忠传:“ 思忠 面奏受詔,还军传致詔辞,虽往復数千言,无少误。”
分類:传达帝王
《國語辭典》:通令  拼音:tōng lìng
1.传达命令。《周礼。天官。内竖》:「内竖,掌内外之通令。」
2.上级机关对下级机关的共同训令。如:「最近行政院通令修正票据法施行细则。」
《漢語大詞典》:应敕(應敕)
在帝王左右侍候传达旨意的人。梁书·武帝纪上:“我若总 荆 雍 之兵,扫定 东夏 , 韩白 重出,不能为计,况以无算之昏主,役御刀应敕之徒哉?”资治通鉴·齐东昏侯永元元年:“及即位,不与朝士相接,专亲信宦官及左右御刀、应敕等。” 胡三省 注:“应敕,在左右祗应敕命者。”
《國語辭典》:转告(轉告)  拼音:zhuǎn gào
辗转传达。《初刻拍案惊奇》卷二七:「只求夫人转告相公,替小尼一查。」
分類:转告传达
《漢語大詞典》:书介(書介)
传达书信的使人。 南朝 梁 刘勰 文心雕龙·书记:“ 春秋 聘繁,书介弥盛。” 范文澜 注:“书介,犹言书使。”
分類:传达书信
《漢語大詞典》:达旨(達旨)
亦作“ 达恉 ”。
(1).传达旨意。 汉 赵晔 吴越春秋·勾践入臣外传:“大夫 曳庸 曰:‘奉令受使,结和诸侯,通命达旨,赂往遗来,解忧释患,使无所疑,出不忘命,入不被尤;臣之事也。’”
(2).表达主旨。《晋书·裴頠传》:“君子宅情,无求於显,及其立言,在乎达旨而已。” 章炳麟 《文学说例》:“昔之单纯者,语不完具,无伤於达恉。”
《國語辭典》:导言(導言)  拼音:dǎo yán
1.书籍或论文的开头部分,叙述全书的主旨或主要内容。也作「绪论」、「绪言」。
2.一条新闻中起头的部分,这一部分用字不多,但能叙述全部新闻内容的要点。
《漢語大詞典》:通被
谓传达所及。后汉书·刘玄传论:“ 汉 起,驱轻黠乌合之众不当天下万分之一,而旌旃之所撝及,书文之所通被,莫不折戈顿顙,争受职命。”
分類:传达
《漢語大詞典》:敕符
古时朝廷用以传达命令、调兵遣将的凭证。以竹木或金玉为之,上书文字,剖而为二,各存其一,用时相合以为证信。 宋 王谠 唐语林·补遗二:“水部员外 刘约 直宿,会 河内 繫囚,配流 岭 表,夜发敕符。” 明 刘若愚 酌中志·内臣职掌纪略:“﹝尚宝监﹞职掌御用宝璽、敕符、将军印信。”
《漢語大詞典》:送怀(送懷)
指传达思想感情。 南朝 梁 刘勰 文心雕龙·诸子:“标心於万古之上,而送怀於千载之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