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词典
传受
分类词汇
受授
心法
传派
传胤
《漢語大詞典》:传受(傳受)
(1).传述与承受。谓教与学两方。汉书·儒林传序:“及 秦 禁学,为筮卜之书,独不禁,故传受者不絶也。” 三国 魏 何晏 《〈论语集解〉叙》:“前世传受师説,虽有异同,不为训解。” 邢昺 疏:“上教下曰‘传’,下承上曰‘受’。”
(2).谓向他人学习。《后汉书·朱穆传》:“ 穆 每事不逮,所好唯学,传受於师,时有可试。”隋书·万宝常传:“ 苏威 因詰 宝常 :所为何所传受?” 郭沫若 《李白与杜甫·李白的道教迷信及其觉醒》:“离开了 长安 以后,他索性认真地传受了《道箓》。”
(3).指教授他人。 唐 郑綮 开天传信记:“ 罗公远 多祕术,最善隐形,上就, 公远 虽传受,不肯尽其要。”
《漢語大詞典》:受授
(1).犹呼应,传递。 唐 杜甫 《上水遣怀》诗:“歌謳互激远,回斡明受授。” 仇兆鳌 注:“舟人首尾相呼,以求水脉,谓之受授。”
(2).指学问的传受。 唐 韩愈 《南山诗》:“《山经》《地志》,茫昧非受授。”
《國語辭典》:心法  拼音:xīn fǎ
1.宋儒指传心养性的方法。宋。朱熹〈中庸章句。序〉:「此篇乃孔门传授心法,子思恐其久而差也,故笔之于书,以授孟子。」
2.禅宗称禅师不经由语言、文字的方式所授予弟子的佛法。唐。李华〈润州天乡寺故大德云禅师碑〉:「心法传示,为最上乘。」
3.佛教用语。将属于精神和心理层面的现象归为一类,称为「心法」。有时也专指眼、耳、鼻、舌、身、意的认识作用。
《漢語大詞典》:传派(傳派)
传受的流派。《醒世恒言·独孤生归途闹梦》:“歌罢,白衣少年笑道:‘倒底都是那些悽愴怨暮之声,再没一毫艳意。’紫衣人道:‘想是他传派如此,不必过责。’”
分類:传受流派
《漢語大詞典》:传胤(傳胤)
谓传受统嗣;继承帝位。后汉书·孝明八王传赞:“ 孝明 传胤,维城八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