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共1328,分89页显示  上一页  1  2  3  4  6  7  8  9 下一页
词典(续上)
大会
感会
事会
交会
会遇
会晤
法会
领会
心会
和会
会议
繁会
会聚
会归
意会
《國語辭典》:大会(大會)  拼音:dà huì
1.大规模的聚合集会。《书经。泰誓上》:「惟十有三年春,大会于孟津。」《后汉书。卷一一。刘玄传》:「二月辛巳,设坛场于济水上沙中,陈兵大会。」
2.盛大的集会。如:「为求广纳建言,于是他召集了各方人马,参与此次大会。」《儒林外史》第三一回:「话说杜慎卿做了这个大会,饱廷玺看见他用了许多银子,心里惊了一惊。」
3.团体或政权组织的最高权力机关。如:「国民大会曾是我国最高政权机关,负责审理与宪法有关之相关事宜」。
《漢語大詞典》:感会(感會)
感应会合。后汉书·梁统传论:“夫宰相运动枢极,感会天人,中於道则易以兴政,乖於务则难乎御物。” 宋 张孝祥 《水调歌头·为总得居士寿》词:“英雄当日感会,餘事了寰区。” 明 高启 《顾荣庙》诗:“羣贤悉收奬,道謁真感会。”
分類:感应会合
《漢語大詞典》:事会(事會)
(1).机遇;时机。《三国志·蜀志·先主传》“ 表 不能用” 裴松之 注引《汉晋春秋》:“今天下分裂,日寻干戈,事会之来,岂有终极乎?若能应之於后者,则此未足为恨也。” 宋 文天祥 《赣州》诗:“江山不改人心在,宇宙方来事会长。”
(2).指事情的变化。 元 刘壎 隐居通议·经史一:“ 曹氏 父子方谋簒 汉 ,不知 司马懿 父子已在其侧,盖事会之无极如此。”
(3).事情或问题的关键。新唐书·马周传:“ 周 善敷奏,机辩明鋭,动中事会,裁处周密。”
《國語辭典》:交会(交會)  拼音:jiāo huì
1.聚集、会合。《宋书。卷九七。夷蛮传。扶南国传》:「四海流通,万国交会。」《三国演义》第一四回:「金火交会,必有新天子出。」
2.交往、聚会。《礼记。檀弓上》「吾恶乎哭诸」句下汉。郑玄。注:「以其交会尚新。」汉。蔡琰〈悲愤诗〉:「悠悠三千里,何时复交会?」
3.交替、更替。如:「四时交会」。
4.交配、性交。《初刻拍案惊奇》卷二○:「人之不能生育,多因交会之际精力衰微。」也作「交感」。
5.奸诈、狡猾。《后汉书。卷七○。孔融传》:「破浮华、交会之徒,计有馀矣。」
6.宋代纸币交子和会子的合称。《元史。卷八。世祖本纪五》:「议以中统钞易未交会,并发蔡州盐,贸易药材。」
《漢語大詞典》:会遇(會遇)
(1).会见;聚会。史记·孔子世家:“会 齐侯 夹谷 ,为坛位,土陛三等,以会遇之礼相见,揖让而登。”南史·循吏传·何远:“其所会遇,未尝以颜色下人。” 唐 郑谷 《颜惠詹事即孤侄舅氏谪官黔巫舟中相遇》诗:“ 巴山 偶会遇, 江 浦共悲凉。”
(2).遭际,际遇。 宋 范仲淹 《青州谢上表》:“窃念臣赋才寡薄,抱节孤危,会遇不伦,进擢无状。”
《國語辭典》:会晤(會晤)  拼音:huì wù
见面。宋。王安石〈答司马谏议书〉:「无由会晤,不任区区向往之至!」
分類:会晤会面
《國語辭典》:法会(法會)  拼音:fǎ huì
1.说法或举行供佛、供僧及布施等佛教活动的集会。《五灯会元。卷二。鸟窠道林禅师》:「及南归孤山永福寺,有辟支佛塔,时道俗共为法会,师振锡而入。」
2.道教指修建斋醮道场。
《國語辭典》:领会(領會)  拼音:lǐng huì
领悟、理解。《红楼梦》第六四回:「只因他虽说和黛玉一处长大,情投意合,又愿同生死,却只是心中领会,从来未曾当面说出。」《文明小史》第五一回:「又说到了大餐间里吃饭,千万不可搔头皮、剔指甲,及种种犯人厌恶之事,饶鸿生一一领会。」
《漢語大詞典》:领襘(領襘)
古代衣领交叉,其交叉处称“领襘”。亦借指衣服。 唐 刘禹锡 《代赐谢春衣表》:“执领襘而抃舞失次,被纤柔而顾盼增辉。” 瞿蜕园 笺证:“﹝领襘﹞左传·昭十一年:‘衣有襘,带有结。’注:‘襘,领会也。结,带结也。’”
《漢語大詞典》:心会(心會)
心中领会。 宋 张孝祥 《念奴娇·过洞庭》词:“悠然心会,妙处难与君説。” 金 董解元 《西厢记诸宫调》卷四:“生问曰:‘别来无恙否?’ 鶯鶯 不言而心会。”
分類:心中领会
《國語辭典》:和会(和會)  拼音:hé huì
1.和悦而集会。《书经。康诰》:「周公初基作新大邑于东国洛,四方民大和会。」
2.和睦、融洽。元。关汉卿《玉镜台》第三折:「为甚我今日媒人根前,做小伏低,教他款慢里,劝谏的俺夫妻和会。」
3.和平会议的缩称。指战争结束后,双方为求休战及和睦相处所举行的会议。如巴黎和会。
《國語辭典》:会议(會議)  拼音:huì yì
1.聚合众人商议。《后汉书。卷一四。宗室四王三侯列传。齐武王演》:「诸将会议立刘氏,以从人望。」《五代史平话。梁史。卷上》:「僖宗使宰相会议。」
2.有组织的商议事情的集会。如:「训导会议」、「校务会议」。
《漢語大詞典》:繁会(繁會)
(1).犹交响。谓繁多的音调互相参错。《楚辞·九歌·东皇太一》:“五音纷兮繁会,君欣欣兮乐康。” 晋 葛洪 抱朴子·博喻:“若夫聆繁会之响而顾问於庸工,非 延州 之清听也。” 南朝 梁 何逊 《日夕望江山赠鱼司马》诗:“城中多宴赏,丝竹常繁会。” 清 曾国藩 《求阙斋记》:“由是八音繁会,不足於耳,庶羞珍膳,不足於味。”
(2).繁盛。文选·潘岳〈藉田赋〉:“中黄曄以发暉兮,方綵纷其繁会。” 张铣 注:“繁会,言盛也。” 前蜀 杜光庭 《众修本命醮词》:“年禄增延,福祥繁会,公私贞吉,族属康寧。”
(3).指繁华荟萃之处;繁华。 宋 张孝祥 《水调歌头·桂林集句》词:“繁会九衢三市,縹緲层楼杰观,雪片一冬深。” 清 林则徐 《筹议严禁鸦片章程折》:“若海疆商贾马头,及通衢繁会之区,吸食者不可胜数。”
《漢語大詞典》:会聚(會聚)
聚会;汇合。《公羊传·庄公四年》:“古者诸侯必有会聚之事,相朝聘之道。”隋书·音乐志中:“宗室会聚,奏《族夏》。” 宋 苏轼 《乞医疗病囚状》:“每至岁终,会聚死者之数以闻。” 柳青 《铜墙铁壁》第二章:“自从国共分界, 镇川堡 变成反共前哨和逃亡地主会聚之地。”
《漢語大詞典》:会归(會歸)
(1).书·洪范:“会其有极,归其有极。”谓君王聚合诸侯臣民,有其准则;诸侯臣民归顺君王,亦有其准则。后以“会归”为共同依归的极则。《北史·周纪下·高祖武帝》:“遂使三墨八儒,朱紫交竞;九流七略,异説相腾。道隐小成,其来旧矣,不有会归,争驱靡息。” 唐 吕温 《代百官请上尊号第三表》:“臣闻强名曰道,莫体混元之功;推大於天,岂报生成之德。徒以定物视听,示人津涯;俾其会归,有所则象。”
(2).会合;归结。 唐 王勃 《八卦卜大演论》:“故据沧海而观众水,则江河之会归可见也。” 宋 程大昌 考古编·象刑一:“凡此数説,虽不能会归於一,要其大致,皆谓别异衣服以愧辱之,而不至於用刑。” 吕澄 《中国佛学源流略讲》第九讲:“把理与事这样统一起来认识,就可以从语言上会归宗旨,而不是强为之解。”
(3).结局,结果。 清 蒋士铨 《香祖楼·转情》:“观其源始,不离色心;检其会归,莫非苦趣。”
《國語辭典》:意会(意會)  拼音:yì huì
心中领会。清。李渔《閒情偶寄。卷五。演习部。教白》:「此中微渺,但可意会,不可言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