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国语辞典》:歹竹出好笋(歹竹出好笋)  拼音:dǎi zhú chū hǎo sǔn
(谚语)比喻不出色的父母,却生养出优秀的子女。如:「他们家真是歹竹出好笋,一代比一代强。」
《国语辞典》:香港国际电影节(香港国际电影节)  拼音:xiāng gǎng guó jì diàn yǐng jié
香港政府为提供香港市民有机会观赏世界各地优秀之艺术及娱乐电影所办的活动,于每年的三月或四月举行,参展影片约一百部,分别来自香港及欧洲、美洲、亚洲。
《国语辞典》:棠棣竞秀(棠棣竞秀)  拼音:táng dì jìng xiù
称誉别人兄弟杰出优秀。《幼学琼林。卷二。兄弟类》:「兄弟联芳,谓之棠棣竞秀。」
《国语辞典》:一时之秀(一时之秀)  拼音:yī shí zhī xiù
当时最优秀的人。《周书。卷三二。唐瑾传》:「时六尚书皆一时之秀,周文自谓得人,号为六俊。」《隋唐演义》第三九回:「既是一时之秀,陛下的诗句,何轻薄丽华之甚?」也作「一时之选」。
《国语辞典》:伯多禄(伯多禄)  拼音:bó duō lù
Petrus
人名。基督教中所称的彼得,为耶稣十二使徒中最优秀的一位。祖籍伯赛大,住在加利利海西北端的迦百农,为约拿的儿子,待人宽厚大度。西元六十四至六十七年间,为罗马王尼禄所杀。
《国语辞典》:大赢家(大赢家)  拼音:dà yíng jiā
赢得最多项优秀成绩的人或团体。如:「我校在这次比赛中是大赢家,获奖最多。」
《国语辞典》:补偿作用(补偿作用)  拼音:bǔ cháng zuò yòng
个体有意识或无意识透过某方面的成就或优秀表现来弥补另一方面的缺陷、不足、无能、或挫折,这些弱处有可能是真实的,也有可能是想像的,往往是个体自卑的由来。
《国语辞典》:并世无双(并世无双)  拼音:bìng shì wú shuāng
同一时世中,独一无二的。指非常优秀。如:「老师傅的木雕技艺并世无双,无人可及。」
《国语辞典》:顶尖好手(顶尖好手)  拼音:dǐng jiān hǎo shǒu
才能出众,技能优秀之人。如:「他开车的技术高超,是赛车界的顶尖好手。」
《國語辭典》:古为今用(古為今用)  拼音:gǔ wéi jīn yòng
吸收古代的优点,扬弃缺点,以使现代更进步。
《國語辭典》:高足弟子  拼音:gāo zú dì zǐ
敬称他人的弟子。或指学业优秀的学生。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文学》:「三年不得相见,高足弟子传授而已。」也作「高业弟子」。
分類:优秀门生
《國語辭典》:后起之秀(後起之秀)  拼音:hòu qǐ zhī xiù
称誉后辈中的优秀人物。《发财秘诀》第一○回:「办的事都是一帆风顺。这些都是我辈后起之秀。」也作「后来之秀」。
《國語辭典》:回顾展(回顧展)  拼音:huí gù zhǎn
将过往的作品或资料汇整之后做有系统的展览,使人能看出其成长变迁及发展的过程。如:「三十年代电影回顾展将在下周开幕。」
《漢語大詞典》:补廪(補廩)
明 清 科举制度,生员经岁、科两试成绩优秀者,增生可依次升廪生,谓之“补廩”。 明 沈德符 野获编·吏部一·监生选正官:“近年准贡事起,初犹以实廩,十年科举三次者加纳,既而甫补廩未科举者亦滥觴矣。”儒林外史第十三回:“小弟补廩二十四年,蒙歷任宗师的青目,共考过六七个案首,只是科场不利,不胜惭愧!” 太平天囯 洪仁玕 《英杰归真》:“官爵既明,而士阶未晓,谓何以秀才为秀士,以补廩为俊士,以拔贡为杰士,以举人为约士,以进士为达士,以翰林为国士乎?”参见“ 补增 ”。
《漢語大詞典》:补增(補增)
补入增生。 明 清 制,学中生员,于正额外增广的名额叫增广生员,简称增生。 清 袁枚 《随园诗话补遗》卷一:“余十二岁,受 王交河 先生 兰生 知,入学;十五岁,受 李安溪 先生 清植 知,补增;十九岁,受 帅兰皋 先生 念祖 知,食餼。”
《國語辭典》:东南竹箭(東南竹箭)  拼音:dōng nán zhú jiàn
语本《尔雅。释地》:「东南之美者,有会稽之竹箭焉。」比喻有卓越才能者。明。杨珽《龙膏记》第二出:「弱冠工词翰,论平生才具,东南竹箭,子虚犹未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