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國語辭典》:伯仲之间(伯仲之間)  拼音:bó zhòng zhī jiān
才能相当,不相上下。《文选。曹丕。典论论文》:「傅毅之于班固,伯仲之间耳。」
《漢語大詞典》:伯乐相马(伯樂相馬)
伯乐 观察、品评马的优劣。比喻有眼力者鉴别并荐举人才。《十月》1981年第6期:“她带上多年写下的社会科学论文和空前的决心去接受伯乐相马的考验了。”参见“ 伯乐 ”。
《國語辭典》:伯乐(伯樂)  拼音:bó lè
1.人名。周代善于相马的人,其名传说纷纭,或为王良、孙阳。《韩诗外传》卷七:「使骥不得伯乐,安得千里之足?」唐。韩愈 杂说:「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
2.造父的别称。《晋书。卷一一。天文志上》:「传舍南河中五星曰造父,御官也,一曰司马,或曰伯乐。」参见「造父」条。
《漢語大詞典》:板本学(板本學)
研究书籍不同版本的年代、特征、差异及鉴别其真伪、优劣之学。 叶德辉 《书林清话·板本之名称》:“雕板谓之板,藏本谓之本,藏本者官私所藏未雕之善本也。自雕板盛行,於是板本二字合为一名……自 宋 尤 袤 遂初堂 、 明 毛晋 汲古阁 及 康 、 雍 、 乾 、 嘉 以来各藏书家齗齗於 宋 元 本旧钞,是为板本之学。”
《漢語大詞典》:貂狗相属(貂狗相屬)
指真伪或优劣混杂在一起。 唐 崔倬 《叙石幢事》:“ 倬 自幼学慕习 鲁公 书法……惜其高踪堙没,遂命攻治其伤残,补续其次,虽真贋悬越,貂狗相属,且復瞻仰 鲁公 遗文,昭示於后矣。”参见“ 貂不足,狗尾续 ”。
《國語辭典》:掂斤播两(掂斤播兩)  拼音:diān jīn bò liǎng
较量轻重。比喻品评优劣或形容过分计较。元。马致远《任风子》第一折:「卖弄他掂斤播两,拨万轮千。」元。王实甫《西厢记。第一本。第二折》:「尽著你说短论长,一任待掂斤播两。」也作「拈斤播两」、「掂斤簸两」、「掂斤掰两」、「掂斤抹两」、「掂斤估两」、「掂斤计两」。
《漢語大詞典》:颠斤播两(顛斤播兩)
较量轻重。常用以比喻品评优劣或形容计较微细之事。《绿野仙踪》第四四回:“起先不过房里院外吐些颠斤播两的説话,讥刺几句,使 如玉 知道。”
《漢語大詞典》:诠笔(詮筆)
评判文章优劣。詮,通“ 銓 ”。 清 黄六鸿 《福惠全书·升迁·候钱太尊》:“方效发硎之用,即趋詮笔之班,世推明允。”
《漢語大詞典》:评点家(評點家)
指以评论圈点诗文优劣为专长的人。 朱自清 《诗文评的发展》:“因此想到 宋 元 间的评点家 刘辰翁 ,他评点了很多书,似乎也应该在这本书里占个地位。”亦省作“ 评家 ”。《百科知识》1983年第9期:“自 李贽 之后,评家蜂起。”
《漢語大詞典》:疋郑(疋鄭)
雅乐和 郑 声。借指文章的雅俗、优劣。 王闿运 《〈八代文粹〉序》:“或习傖荒,不分疋 郑 ,将谓文已末矣。”
《國語辭典》:考绩幽明(考績幽明)  拼音:kǎo jī yōu míng
考核官吏政绩是否公正。唐。柳宗元〈送薛存义之任序〉:「吾贱且辱,不得与考绩幽明之说。」
《國語辭典》:考绩(考績)  拼音:kǎo jī
以一年为期,就工作人员的工作表现,考评其成绩。如:「他在工作上杰出的表现,因此获得甲等考绩。」
《國語辭典》:较短量长(較短量長)  拼音:jiào duǎn liàng cháng
斟酌衡量事物的长、短处。《新唐书。卷一七六。韩愈传》:「较短量长,惟器是适者,宰相之方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