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共537,分36页显示  上一页  5  6  7  8  9  11  12  13  14 下一页
分类词汇(续上)
林立
连屋
投杼
祁祁
棫朴
桃蹊
猬毛
累牍
烟海
百室
繁衍
累然
总总
六马
滂沛
《國語辭典》:林立  拼音:lín lì
像林木密集的耸立著。比喻众多。《东周列国志》第二○回:「子元亲自登高阜处以望郑城。忽见旌旗整肃,甲士林立。」《文明小史》第七回:「看见门外刀枪林立,人马纷纷,不觉吓了一跳。」
《漢語大詞典》:连屋(連屋)
(1).连及屋顶;满屋。极言众多。 唐 杜甫 《陪郑广文游何将军山林》诗之九:“牀上书连屋,阶前树拂云。” 宋 赵蕃 《赠墨》诗之一:“岁计一丸足,痴人连屋悬。” 元 王逢 《客金陵寄丁仲容娄行所二先辈》诗:“十年萤案书连屋,八月 龙湾 浪拍天。”
(2).成片的房屋。 唐 韩愈 《汴州乱》诗之一:“健儿争夸杀留后,连屋累栋烧成灰。” 明 归有光 《白庵程翁八十寿序》:“天下都会所在,连屋列肆,乘坚策肥。” 明 陆楫 《蒹葭堂杂著摘抄》:“囊帛柜金,居则连屋。”
(3).指邻居。 宋 黄庭坚 《上苏子瞻书》之一:“盖心亲则千里晤对,情异则连屋不相往来,是理之必然者也。”
《國語辭典》:投杼  拼音:tóu zhù
杼,织布机上用来牵引纬线的器具。投杼指曾参母亲受惑于谣言,终疑曾子杀人,投杼踰墙而逃的故事。见《战国策。秦策二》。后比喻谣言众多,就连最亲信的人也会动摇坚定的信念。《史记。卷七一。樗里子甘茂传》:「今臣之贤不若曾参,王之信臣又不如曾参之母信曾参也,疑臣者非特三人,臣恐大王之投杼也。」也作「投杼之惑」、「投杼之疑」。
《國語辭典》:祁祁  拼音:qí qí
1.舒缓閒静的样子。《诗经。召南。采蘩》:「被之祁祁,薄言还归。」《文选。班固。东都赋。灵台诗》:「习习祥风,祁祁甘雨。」
2.众多的样子。《诗经。豳风。七月》:「春日迟迟,采蘩祁祁。」《文选。左思。魏都赋》:「有客祁祁,载华载裔。」
《國語辭典》:棫朴(棫樸)  拼音:yù pú
1.《诗经。大雅》的篇名。共五章。根据〈诗序〉:「棫朴,文王能官人也。」或亦指为颂美周王之诗。首章二句为:「芃芃棫朴,薪之槱之。」
2.比喻贤才众多。《南史。卷六。梁武帝本纪上》:「公扬清抑浊,官方有序,多士聿兴,棫朴流咏。」
分類:众多
《漢語大詞典》:桃蹊
指桃树众多的地方。 隋 江总 《修心赋》:“果丛药苑,桃蹊橘林。” 唐 韩愈 《闻梨花发赠刘师命》诗:“桃蹊惆悵不能过,红艳纷纷落地多。” 宋 朱熹 《云谷二十六咏·竹坞》:“悄蒨桃蹊北,萧掺竹坞深。”
《漢語大詞典》:猬毛(蝟毛)
刺猬的毛。亦以形容众多。山海经·西山经:“又西二百六十里,曰 邽山 。其上有兽焉,其状如牛,蝟毛,名曰‘穷奇’。” 南朝 梁元帝 《与鲍泉书》:“鬚似蝟毛,徒劳绕喙。”资治通鉴·唐宪宗元和十二年:“城上矢如蝟毛。” 胡三省 注:“言其多也。” 宋 秦观 《怀李公择学士次韵》之二:“灵崖濼水堪行乐,时事纷纷剧蝟毛。”
《漢語大詞典》:累牍(累牘)
形容文字众多。 清 俞樾 古书疑义举例·古人行文不嫌疏略例:“必一一载之简策,则累牘而不能尽矣。” 姚华 《论文后编·目录上》:“故论一体,製实多端,或分著作之一篇,或括撰述之总部,多则累牘,少亦单行,要皆词出一口,撰成一手。”
分類:文字众多
《國語辭典》:烟海(煙海)  拼音:yān hǎi
1.烟波浩瀚的大海。宋。陆游〈我梦〉诗:「我梦入烟海,初日如金镕。」
2.比喻广大、繁多。《荀子。富国》:「一而成群,然后飞鸟凫雁若烟海。」宋。范成大 致一斋述事诗:「文书烟海困浮沉,不觉盘跚百病侵。」
《漢語大詞典》:百室
(1).一族或一族的人。《诗·周颂·良耜》:“以开百室,百室盈止,妇子寧止。” 郑玄 笺:“百室,一族也。” 朱熹 集传:“百室,一族之人也。”一说指众多的仓屋。参阅 高亨 《诗经今注》
(2).指众多房屋。 晋 左思 《蜀都赋》:“百室离房,机杼相和。” 晋 陆云 《登台赋》:“深堂百室,层臺千房。” 宋 苏辙 《游太山·初入南山》诗:“云木散山阿,逆旅时百室。”
(3).百户人家。百,举成数。左传·成公十七年:“ 施氏 之宰,有百室之邑。”《晋书·慕容德载记》:“而百姓因 秦 晋 之弊,迭相荫冒,或百室合户,或千丁共籍。”
《國語辭典》:繁衍  拼音:fán yǎn
孳生众多。《初刻拍案惊奇》卷一:「至今子孙繁衍,家道殷富不绝。」也作「蕃衍」。
《漢語大詞典》:累然(纍然)
(1).羸惫貌。大戴礼记·文王官人:“惧色薄然以下,忧悲之色纍然而静。” 唐 韩愈 《唐故相权公墓碑》:“既葬,其子监察御史 璩 ,纍然服丧来有请,乃作铭文。” 明 方孝孺 《赠四明邵真斋序》:“今年春,余患痎疟,踰百日不止,肌体瘠惫,形容纍然。”
(2).失意不得志貌。《孔子家语·困誓》:“纍然如丧家之狗。” 宋 叶适 《祭韩子师尚书文》:“每纍然以折节,俄耸焉而擢干。” 元 揭傒斯 《二贞》诗:“婉婉桃李花,春鸟何翩翩;万物各知时,姑妇独纍然。”
(3).不以罪死;无辜。《后汉书·公孙瓒传》:“ 绍 为 勃海 ,当攻 董卓 ,而默选戎马,不告父兄,至使太傅一门,纍然同毙。”
(4).众多貌;重迭貌。 宋 苏轼 《寄净慈本长老》诗:“来往 三吴 一梦间,故人半作冢纍然。” 姚华 《论文后编·目录中》:“一书既成,十有九序,或前后两序并备;甚则前序纍然,若重规而叠矩也。”
(5).排列有序貌。 北魏 郦道元 水经注·湘水:“盘石或大或小,临水石悉有跡,其方如印,纍然行列。” 明 蒋一葵 《长安客话·喜峰口》:“ 滦阳 驛东北四十里,双塚纍然。”
《國語辭典》:总总(總總)  拼音:zǒng zǒng
1.众多的样子。《楚辞。屈原。九歌。大司命》:「纷总总兮九州,何寿夭兮在予。」
2.聚集的样子。《楚辞。屈原。离骚》:「纷总总其离合兮,斑陆离其上下。」《文选。扬雄。甘泉赋》:「齐总总以撙撙,其相胶轕兮。」
3.杂乱的样子。《逸周书。卷四。大聚解》:「殷政总总若风草,有所积,有所虚。」
《漢語大詞典》:六马(六馬)
(1).谓驾车之马众多。《书·五子之歌》:“予临兆民,懔乎若朽索之驭六马。” 孔颖达 疏:“经传之文,惟此言六马。 汉 世此经不传,餘书多言驾四者。《春秋公羊》説天子驾六。毛诗説天子至大夫皆驾四。 许慎 案《王度记》云,天子驾六。 郑玄 以周礼·校人养马‘乘马一师四圉’,四马曰乘;《康王之誥》云:‘皆布乘朱黄’;以为天子驾四, 汉 世天子驾六,非常法也。然则此言马多惧深,故举六以言之。”荀子·劝学:“ 伯牙 鼓琴,而六马仰秣。”太平御览卷九○六引尸子:“鹿走而无顾,六马不能望其尘,谓不反顾也。”列子·汤问:“趣如吾,然后六轡可持,六马可御。”
(2). 秦 以后,皇帝之车驾用六马。史记·秦始皇本纪:“ 始皇 推终始五德之传……衣服旄旌节旗皆上黑。数以六为纪,符、法冠皆六寸,而舆六尺,六尺为步,乘六马。” 汉 蔡邕 独断:“法驾,上所乘曰金根车,驾六马,有五色。”南史·宋纪上:“ 晋帝 命帝冕十有二旒,建天子旌旗,出警入蹕,乘金根车,驾六马。”皇后行祀蚕礼时亦驾六马。宋书·礼志一:“蚕将生,择吉日,皇后著十二笄,依 汉 魏 故事,衣青衣,乘油盖云母安车,驾六马。”
(3).六种类型之马。周礼·夏官·校人:“辨六马之属:种马一物,戎马一物,齐马一物,道马一物,田马一物,駑马一物。” 郑玄 注:“玉路驾种马,戎路驾戎马,金路驾齐马,象路驾道马,田路驾田马,駑马给宫中之役。”
《國語辭典》:滂沛  拼音:pāng pèi
1.水流广远。《楚辞。刘向。九叹。逢纷》:「譬彼流水,纷扬磕兮;波逢汹涌,濆滂沛兮。」《文选。左思。吴都赋》:「出乎大荒之中,行乎东极之外,经扶桑之中林,包汤谷之滂沛,潮波汨起,回复万里。」
2.雨势盛大的样子。《汉书。卷八七。扬雄传上》:「云飞扬兮雨滂沛,于胥德兮丽万世。」也作「滂霈」。
3.形容气势盛大充沛。《文选。陆机。文赋》:「函绵邈于尺素,吐滂沛乎寸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