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共394,分27页显示  上一页  1  2  3  4  6  7  8  9 下一页
分类词汇(续上)
人听
众中
众论
人上
大众
出人
物议
大匠
流言
好看
群议
众议
群心
超群
锡类
《漢語大詞典》:人听(人聽)
(1).众人所知闻。《后汉书·朱浮传》:“ 浮 事虽昭明,而未达人听,宜下廷尉,章著其事。”后汉书·徐稺传:“伏见处士 豫章 徐稺 、 彭城 姜肱 ……德行纯备,著于人听。”
(2).即民听,指百姓的视听。书·泰誓中:“天视自我民视,天听自我民听。” 孔 传:“言天因民以视听,民所恶者天诛之。”资治通鉴·晋孝武帝太元十四年:“足下听断明允,庶事无滞,则吏慎其负,而人听不惑矣。” 胡三省 注:“人听,即民听。晋书史臣避 唐太宗 讳,改民为‘人’,《通鑑》因之。”
《漢語大詞典》:众中(衆中)
众人之中。 唐 杜甫 《送李校书二十六韵》:“众中每一见,使我潜动魄。” 清 吴骞 《扶风传信录》:“众中惟 秋鸿 最艳,乃更粧作 西施 舞,一座尽倾。”
分類:众中众人
《國語辭典》:众论(眾論)  拼音:zhòng lùn
众人的言论。《三国演义》第四回:「永乐太后暴崩,众论惑焉。」
分類:众人议论
《漢語大詞典》:人上
众人之上。旧指最高统治地位。新五代史·梁书·博王朱友文传:“又下詔曰:‘朕艰难创业,踰三十年。託于人上,忽焉六载。’” 唐 吴兢 贞观政要·公平:“为人上者,可不勉乎?”
《國語辭典》:大众(大眾)  拼音:dà zhòng
多数的人。《文明小史》第二回:「传知各童生,大众俱有愤愤之意。」
《國語辭典》:出人  拼音:chū rén
1.将犯人推至刑场斩首。《水浒传》第四○回:「这里出人,如何肯放你?你要赶路程,从别路过去。」
2.超越他人。《商君书。画策》:「凡人主德行非出人也,知非出人也,勇力非过人也。」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赏誉》:「杨州独步王文度,后来出人郤嘉宾。」
《國語辭典》:物议(物議)  拼音:wù yì
批评的舆论。《北史。卷六。齐高祖神武帝本纪》:「王若厌伏人情,杜绝物议,唯有归河东之兵,……止戈散马,各事家业。」《聊斋志异。卷二。聂小倩》:「卿防物议,我畏人言。」
分類:众人议论
《國語辭典》:大匠  拼音:dà jiàng
1.技艺高明的工匠。《孟子。告子上》:「大匠诲人,必以规矩。」
2.职官名。汉时掌修建宫室。
《國語辭典》:流言  拼音:liú yán
没有根据的话,多用于毁谤他人。《荀子。大略》:「流丸止于瓯臾,流言止于知者。」《三国演义》第二回:「张让、段圭等流言于外,言公鸩杀董后,欲谋大事。」
《國語辭典》:好看  拼音:hǎo kàn
1.看起来舒适、美观。《初刻拍案惊奇》卷五:「左右多是些丛林密树,与山林之中无异,可也幽静好看。」
2.体面、光采。《红楼梦》第一三回:「只求别存心替我省钱,只要好看为上。」
3.难堪、出丑。如:「今天你不给我面子,改日一定要你好看!」
《漢語大詞典》:群议(羣議)
众人的议论。后汉书·马援传:“帝大喜,引入,具以羣议质之。” 唐 刘禹锡 《唐故韦公集纪》:“羣议鬨然,俟公一言而定。” 宋 李纲 《靖康传信录》卷上:“上为羣议所惑,默然无所主。”
分類:众人议论
《國語辭典》:众议(眾議)  拼音:zhòng yì
众人的议论、意见。汉。蔡邕〈上封事陈政要七事〉:「诚当博览众议,从其安者。」《三国演义》第八○回:「陛下若不从众议,恐旦夕萧墙祸起,非臣等不忠于陛下也。」
《漢語大詞典》:群心
众心;众人的心情。 汉 扬雄 《法言·五百》:“浑浑乎圣人之道,羣心之用也。”后汉书·朱景王等传论:“参任则羣心难塞,并列则其敝未远。” 明 杨慎 《送杜汝弼之官景陵时有水患》诗:“粒食更须愁众口,簿曹何以答羣心。”
分類:众人心情
《國語辭典》:超群  拼音:chāo qún
超越众人。《三国演义》第二五回:「兄武艺超群,兼通经史,不思共使君匡扶汉室,徒欲赴汤蹈火,以成匹夫之勇,安得为义。」
《漢語大詞典》:锡类(錫類)
(1).语出诗·大雅·既醉:“孝子不匱,永锡尔类。” 毛 传:“类,善也。” 郑玄 笺:“孝子之行非有竭极之时,长以与女之族类,谓广之以教导天下也。”谓以善施及众人。 南朝 梁 任昉 《启萧太傅固辞夺礼》:“是知孝治所被,爰至无心;锡类所及,匪徒教义。” 唐 独孤及 《酬梁二十宋中所赠兼留别梁少府》诗:“奕赫连丝衣,荣养能锡类。” 明 陈子龙 《请假葬亲疏》:“恳乞皇上弘锡类之仁,布泽枯之惠,允臣所请。” 林纾 《费鉴清先生墓志铭》:“君既以孝友闻其乡,锡类及于疏属宗人。”
(2).语出诗·大雅·既醉:“孝子不匱,永锡尔类。” 毛 传:“类,善也。” 郑玄 笺:“孝子之行非有竭极之时,长以与女之族类,谓广之以教导天下也。”同僚,朋辈。 唐 牛僧孺 《玄怪录·崔绍》:“ 绍 与 彧 锡类之情,素颇友洽。” 宋 王禹偁 《昆山县新修文宣王庙记》:“所在播其能名,锡类惊其久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