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共382,分26页显示  上一页  1  2  3  5  6  7  8 下一页
分类词汇(续上)
物论
斗杓
师言
人等
人听
众中
众论
人上
大众
出人
物议
大匠
流言
好看
群议
《漢語大詞典》:物论(物論)
众人的议论,舆论。晋书·谢安传:“是时 桓冲 既卒, 荆 江 二州并缺,物论以 玄 勋望,宜以授之。” 宋 陆游 老学庵笔记卷五:“ 王黼 作相,请朝假归 咸平 焚黄,画舫数十,沿路作乐,固已骇物论。” 清 袁枚 随园诗话卷十六:“ 龚芝麓 尚书失节本朝,又娶 顾横波 夫人,物论轻之。”
《國語辭典》:斗杓  拼音:dǒu biāo
北斗七星中,第五至第七颗星的合称,形如酒斗之柄,是古人用以定时间和季节的依据。《老残游记》第一二回:「眼见斗杓又将东指了,人又要添一岁了。」也作「斗柄」。
《國語辭典》:斗柄  拼音:dǒu bǐng
北斗七星中,第五至第七颗星的合称,排列成弧状,形如酒斗之柄,故称为「斗柄」。常年运转,古人即根据斗柄指向,来定时间和季节。《鹖冠子。环流》:「斗柄东指,天下皆春;斗柄南指,天下皆夏;斗柄西指,天下皆秋;斗柄北指,天下皆冬。」也作「斗杓」。
《漢語大詞典》:师言(師言)
(1).可以师法之言。《书·毕命》:“惟公懋德,克勤小物,弼亮四世,正色率下,罔不祗师言。” 孔 传:“下人无不敬仰师法。” 晋 常璩 华阳国志·先贤士女总赞:“ 伯臺 处諫,师言亢尽,末命防萌,妙覩玄揆。”
(2).老师之言。 汉 何休 《〈春秋公羊传〉序》:“是以讲诵师言,至於百万,犹有不解。” 北齐 颜之推 颜氏家训·勉学:“空守章句,但诵师言,施之世务,殆无一可。”
(3).众人之言。 宋 岳飞 《辞招讨使第三札子》:“伏望圣慈,察臣之衷,实欲少安分守,早赐追还成命,庶叶师言。”
《漢語大詞典》:人等
众人,许多人。《初刻拍案惊奇》卷五:“尚书夫人及姑姨姐妹合衙人等,看见了 德容小姐 ,恰似梦中相逢一般。” 茅盾 《子夜》三:“ 吴 府的上下人等,一切都准备好了,专等那口棺材来,就可以把这一天的大事了结。”
《漢語大詞典》:人听(人聽)
(1).众人所知闻。《后汉书·朱浮传》:“ 浮 事虽昭明,而未达人听,宜下廷尉,章著其事。”后汉书·徐稺传:“伏见处士 豫章 徐稺 、 彭城 姜肱 ……德行纯备,著于人听。”
(2).即民听,指百姓的视听。书·泰誓中:“天视自我民视,天听自我民听。” 孔 传:“言天因民以视听,民所恶者天诛之。”资治通鉴·晋孝武帝太元十四年:“足下听断明允,庶事无滞,则吏慎其负,而人听不惑矣。” 胡三省 注:“人听,即民听。晋书史臣避 唐太宗 讳,改民为‘人’,《通鑑》因之。”
《漢語大詞典》:众中(衆中)
众人之中。 唐 杜甫 《送李校书二十六韵》:“众中每一见,使我潜动魄。” 清 吴骞 《扶风传信录》:“众中惟 秋鸿 最艳,乃更粧作 西施 舞,一座尽倾。”
分類:众中众人
《國語辭典》:众论(眾論)  拼音:zhòng lùn
众人的言论。《三国演义》第四回:「永乐太后暴崩,众论惑焉。」
分類:众人议论
《漢語大詞典》:人上
众人之上。旧指最高统治地位。新五代史·梁书·博王朱友文传:“又下詔曰:‘朕艰难创业,踰三十年。託于人上,忽焉六载。’” 唐 吴兢 贞观政要·公平:“为人上者,可不勉乎?”
《國語辭典》:大众(大眾)  拼音:dà zhòng
多数的人。《文明小史》第二回:「传知各童生,大众俱有愤愤之意。」
《國語辭典》:出人  拼音:chū rén
1.将犯人推至刑场斩首。《水浒传》第四○回:「这里出人,如何肯放你?你要赶路程,从别路过去。」
2.超越他人。《商君书。画策》:「凡人主德行非出人也,知非出人也,勇力非过人也。」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赏誉》:「杨州独步王文度,后来出人郤嘉宾。」
《國語辭典》:物议(物議)  拼音:wù yì
批评的舆论。《北史。卷六。齐高祖神武帝本纪》:「王若厌伏人情,杜绝物议,唯有归河东之兵,……止戈散马,各事家业。」《聊斋志异。卷二。聂小倩》:「卿防物议,我畏人言。」
分類:众人议论
《國語辭典》:大匠  拼音:dà jiàng
1.技艺高明的工匠。《孟子。告子上》:「大匠诲人,必以规矩。」
2.职官名。汉时掌修建宫室。
《國語辭典》:流言  拼音:liú yán
没有根据的话,多用于毁谤他人。《荀子。大略》:「流丸止于瓯臾,流言止于知者。」《三国演义》第二回:「张让、段圭等流言于外,言公鸩杀董后,欲谋大事。」
《國語辭典》:好看  拼音:hǎo kàn
1.看起来舒适、美观。《初刻拍案惊奇》卷五:「左右多是些丛林密树,与山林之中无异,可也幽静好看。」
2.体面、光采。《红楼梦》第一三回:「只求别存心替我省钱,只要好看为上。」
3.难堪、出丑。如:「今天你不给我面子,改日一定要你好看!」
《漢語大詞典》:群议(羣議)
众人的议论。后汉书·马援传:“帝大喜,引入,具以羣议质之。” 唐 刘禹锡 《唐故韦公集纪》:“羣议鬨然,俟公一言而定。” 宋 李纲 《靖康传信录》卷上:“上为羣议所惑,默然无所主。”
分類:众人议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