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漢語大詞典》:交伐
交相戕害。 鲁迅 《坟·文化偏至论》:“往者为本体自发之偏枯,今则获以交通传来之新疫,二患交伐,而 中国 之沉沦遂以益速矣。”
分類:交相戕害
《國語辭典》:以夷伐夷  拼音:yǐ yí fā yí
利用外族或外国之间的矛盾,使其互相冲突,削减力量,以便乘其隙而攻伐之。《后汉书。卷一六。邓禹传》:「议者咸以羌胡相攻,县官之利,以夷伐夷,不宜禁护。」也作「以夷治夷」、「以夷制夷」。
《漢語大詞典》:以夷攻夷
(1).使夷人自相攻伐。本是封建统治阶级对少数民族实行的一种民族分化政策。汉书·晁错传:“以蛮夷攻蛮夷,中国之形也。” 颜师古 注:“不烦华夏之兵,使其同类自相攻击也。” 宋 王安石 《宋翰林侍读学士知许州军州事梅公神道碑》:“公请择人,使 潘罗支 ,兵法所谓,以夷攻夷。”明史·李材传:“给事中 唐尧钦 等亦言:‘ 材 以夷攻夷,功不可泯。’”
(2).晚 清 时,亦指利用西方的科学技术来对付资本主义国家的侵略。 清 魏源 《海国图志叙》:“是书何以作?曰:为以夷攻夷而作。”
《漢語大詞典》:庸伐
功伐,功绩。北史·叔孙建传论:“ 叔孙建 少展诚勤,终著庸伐;临边有术,威震夷 楚 。”
分類:功绩
《漢語大詞典》:扎伐子
见“ 扎筏子 ”。
《國語辭典》:扎筏子  拼音:zhā fá zi
找人顶罪或使人做代罪羔羊。《程乙本红楼梦》第六十回:「快把这两件事抓著理,扎个筏子!我帮你作證见!」也作「扎罚子」。
《漢語大詞典》:责伐(責伐)
声讨。 炉魂 《对于张之洞死后之湖南人》:“故既鼓舞忠告我 湖南 人,而尤锋其词,厉其色,以责伐彼 张之洞 。”
分類:声讨
《國語辭典》:执柯作伐(執柯作伐)  拼音:zhí kē zuò fā
为人作媒。《儒林外史》第六回:「周亲家家,就是静斋先生执柯作伐。」《儿女英雄传》第一○回:「此十三妹所以挺身出来,给安龙媒、张金凤二人执柯作伐的一番苦心孤诣也。」
分類:为人作媒
《漢語大詞典》:推伐
推耜翻土。古代帝王率领公卿春令郊祀后以示劝农的一种礼仪。隋书·礼仪志二:“帝亲耕毕,登此臺,以观公卿之推伐。”
《漢語大詞典》:析伐
砍伐。诗·小雅·车舝“陟彼高冈,析其柞薪” 唐 孔颖达 疏:“言有人登彼高冈之上,当必析伐其柞木以为薪。”
分類:砍伐
《漢語大詞典》:炫伐
自我夸耀。 康有为 《进呈〈日本明治变改考〉序》:“臣愚狂谬,岂敢妄陈前事,几类炫伐。”
分類:自我夸耀
《分类字锦》:野虞毋伐
礼记月令季春之月命野虞毋伐桑柘注爱蚕食也野虞谓主田及山林之官
分类:
《漢語大詞典》:邪不伐正
见“ 邪不犯正 ”。
《漢語大詞典》:邪不犯正
亦作“ 邪不伐正 ”。 谓邪妖之法不能压倒刚正之气。 汉 王符 潜夫论·巫列:“夫妖不胜德,邪不伐正,天之经也。” 唐 刘餗 《隋唐嘉话》卷中:“ 贞观 中,西域献胡僧,咒术能死生人……帝以告太常卿 傅奕 。 奕 曰:‘此邪法也。臣闻邪不犯正,若使咒臣,必不得行。’”
分類:压倒刚正
《国语辞典》:杀伐决断(杀伐决断)  拼音:shā fā jué duàn
行事有主见,大胆果敢。《红楼梦》第一三回:「从小儿大妹妹顽笑著,就有杀伐决断。如今出了阁,又在那府里办事,越发历练老成了。」
《国语辞典》:蹶石伐木  拼音:jué shí fā mù
飞沙走石,挫折树木。形容风力的强大。《文选。宋玉。风赋》:「蹶石伐木,梢杀林莽。」
《国语辞典》:矜功自伐  拼音:jīn gōng zì fā
以为功高而自我誇耀。《晋书。卷五四。陆机传》:「囧既矜功自伐,受爵不让,机恶之,作豪士赋以刺焉。」《红楼梦》第五四回:「他们天天乏了,倒说你们连日辛苦;倒不是那矜功自伐的。」
分类:功高自我
《国语辞典》:矜功伐善  拼音:jīn gōng fā shàn
誇耀自己的功劳和长处。《晋书。卷四八。段灼传》:「艾性刚急,矜功伐善,而不能协同朋类,轻犯雅俗,失君子之心。」《周书。卷二九。王勇传》:「勇性雄猛,为当时骁将。然矜功伐善,好扬人之恶,时论亦以此鄙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