典故
相关人物
孙膑伏兵
相关人物
孙膑
庞涓
《史记》卷六十五〈孙子吴起列传·孙子〉~264~
后十三岁,魏与赵攻韩,韩告急于齐。齐使田忌将而往,直走大梁。魏将庞涓闻之,去韩而归,齐军既已过而西矣。孙子谓田忌曰:「彼三晋之兵素悍勇而轻齐,齐号为怯,善战者因其势而利导之。兵法,百里而趣利者蹶上将,五十里而趣利者军半至。使齐军入魏地为十万灶,明日为五万灶,又明日为三万灶。」庞涓行三日,大喜,曰:「我固知齐军怯,入吾地三日,士卒亡者过半矣。」乃弃其步军,与其轻锐倍日并行逐之。孙子度其行,暮当至马陵。马陵道陕,而旁多阻隘,可伏兵,乃斫大树白而书之曰「庞涓死于此树之下」。于是令齐军善射者万弩,夹道而伏,期曰「暮见火举而俱发」。庞涓果夜至斫木下,见白书,乃钻火烛之。读其书未毕,齐军万弩俱发,魏军大乱相失。庞涓自知智穷兵败,乃自刭,曰:「遂成竖子之名!」齐因乘胜尽破其军,虏魏太子申以归。孙膑以此名显天下,世传其兵法。
后十三岁,魏与赵攻韩,韩告急于齐。齐使田忌将而往,直走大梁。魏将庞涓闻之,去韩而归,齐军既已过而西矣。孙子谓田忌曰:「彼三晋之兵素悍勇而轻齐,齐号为怯,善战者因其势而利导之。兵法,百里而趣利者蹶上将,五十里而趣利者军半至。使齐军入魏地为十万灶,明日为五万灶,又明日为三万灶。」庞涓行三日,大喜,曰:「我固知齐军怯,入吾地三日,士卒亡者过半矣。」乃弃其步军,与其轻锐倍日并行逐之。孙子度其行,暮当至马陵。马陵道陕,而旁多阻隘,可伏兵,乃斫大树白而书之曰「庞涓死于此树之下」。于是令齐军善射者万弩,夹道而伏,期曰「暮见火举而俱发」。庞涓果夜至斫木下,见白书,乃钻火烛之。读其书未毕,齐军万弩俱发,魏军大乱相失。庞涓自知智穷兵败,乃自刭,曰:「遂成竖子之名!」齐因乘胜尽破其军,虏魏太子申以归。孙膑以此名显天下,世传其兵法。
《國語辭典》:丘八 拼音:qiū bā
兵的隐语。因兵字可析为丘、八二字。五代十国后蜀。何光远《鉴诫录。卷四。轻薄鉴》:「太祖问击棆之戏,创自谁人。大夫对曰:『丘八所置。』」《太平御览。卷四○○。人事部。凶梦》引《续晋阳秋》:「孔子名丘,八以配丘,此兵字,路必有伏兵。」
分類:伏兵
《漢語大詞典》:踏伏
亦作“蹋伏”。亦作“蹹伏”。
(1).搜索敌人的伏兵。《左传·宣公十二年》“前茅虑无” 晋 杜预 注:“如今军行,前有斥候蹋伏。” 孔颖达 疏:“前有斥候蹋伏者,令人远在军前斥度候望,虑有伏兵,使蹋行之。”蹋,一本作“ 蹹 ”。《南齐书·曹虎传》:“ 虎 令辅国将军 朱公恩 领骑百匹及前行踏伏,值贼游军,因合战破之。” 唐 段成式 《酉阳杂俎·喜兆》:“ 淮西 用兵时, 刘沔 为小将,军头颇易之,每捉生踏伏, 沔 必在数,前后重创,将死数四。”《资治通鉴·齐武帝永明六年》:“夏四月, 桓天生 復引 魏 兵据 隔城 ,詔游击将军 下邳 曹虎 督诸军讨之。辅国将军 朱公恩 将兵蹹伏。”
(2).倚伏。《西游记》第十回:“君臣两个对弈此棋,正下到午时三刻,一盘残局未终, 魏徵 忽然踏伏在案边,鼾鼾盹睡。”《西游记》第三五回:“独自个坐在洞中,蹋伏在那石案之上,将宝剑斜倚案边,把扇子插於肩后,昏昏默睡着了。”
(1).搜索敌人的伏兵。《左传·宣公十二年》“前茅虑无” 晋 杜预 注:“如今军行,前有斥候蹋伏。” 孔颖达 疏:“前有斥候蹋伏者,令人远在军前斥度候望,虑有伏兵,使蹋行之。”蹋,一本作“ 蹹 ”。《南齐书·曹虎传》:“ 虎 令辅国将军 朱公恩 领骑百匹及前行踏伏,值贼游军,因合战破之。” 唐 段成式 《酉阳杂俎·喜兆》:“ 淮西 用兵时, 刘沔 为小将,军头颇易之,每捉生踏伏, 沔 必在数,前后重创,将死数四。”《资治通鉴·齐武帝永明六年》:“夏四月, 桓天生 復引 魏 兵据 隔城 ,詔游击将军 下邳 曹虎 督诸军讨之。辅国将军 朱公恩 将兵蹹伏。”
(2).倚伏。《西游记》第十回:“君臣两个对弈此棋,正下到午时三刻,一盘残局未终, 魏徵 忽然踏伏在案边,鼾鼾盹睡。”《西游记》第三五回:“独自个坐在洞中,蹋伏在那石案之上,将宝剑斜倚案边,把扇子插於肩后,昏昏默睡着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