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漢語大詞典》:铨授(銓授)
选拔任命(官吏)。北齐书·高叡传:“ 须拔 进居蝉珥之荣,退当委要之职,自昔以来,实未闻如此銓授。”新唐书·选举志下:“侍中 裴光庭 兼吏部尚书,始作循资格,而贤愚一概,必与格合,乃得銓授。”
《漢語大詞典》:敕目
任命官员的名单。 唐 杜甫 有《秦州见敕目薛三琚授司议郎》诗。 仇兆鳌 注引 朱鹤龄 曰:“敕目,除官目次也。”
《漢語大詞典》:试摄(試攝)
正式任命前试行代理及摄守官职。隋书·李德林传:“案‘黄裳元吉’, 郑玄 注云:‘如 舜 试天子, 周公 摄政。’是以试摄不殊。”旧唐书·沈传师传:“ 建中 二年夏,敕中书、门下两省,分置待詔官三十员,以见官前任及同正试摄九品已上,择文学理道、韜鈐法度之深者为之。”《旧五代史·唐书·明宗纪三》:“如未有官,假称试摄,亦奏状内分明署出。”
《國語辭典》:实缺(實缺)  拼音:shí quē
经正式任命有实际职掌的官职。《老残游记》第一回:「做了二十年实缺,回家仍是卖了袍褂做的盘川。」《文明小史》第七回:「一个试用知府,马上放一个实缺道台,这里头等级相去多少?」
《漢語大詞典》:板授
(1).指诸王大臣权授下属官职。别于帝王诏敕任命。资治通鉴·汉献帝初平元年:“ 绍 ( 袁绍 )自号车骑将军,诸将皆板授官号。” 胡三省 注:“时 卓 挟天子, 绍 等罔攸禀命,故权宜板授官号。” 宋 程大昌 演繁露·白板天子:“ 晋 乱,国璽没,胡人号 晋 诸帝为白板天子。白板,如今板授之官,无詔敕也。”
(2).指授予高龄老人荣誉职衔。北史·隋纪下·炀帝:“高年之老,加其板授,并依别条,赐以粟帛。”通典·职官十五:“ 太极 元年初,令老人年九十以上板授下州刺史,朱衣执象笏。”
《漢語大詞典》:贼吏(賊吏)
(1).酷吏。史记·汲郑列传:“﹝ 张汤 ﹞好兴事,舞文法,内怀诈以御主心,外挟贼吏以为威重。” 元 黄溍 《苏学士画像记》:“擢中书检校官,擿吏曹资序失当四十餘事,覈户工两曹过用钱几四十万緡,米六百餘石,斥去贼吏二十餘人。”
(2).古代指反叛者所任命的官吏。旧唐书·刘洎马周等传赞:“ 宾王 徒步, 洎 为贼吏,一见 文皇 ,皆登相位。” 清 顾炎武 《赠路舍人泽溥》诗:“復叙国变初, 山东 并贼吏。” 王蘧常 注引《淮城纪事》:“甲申春, 闯 预遣伪官於 山东 、 湖南 各处代任,伪官遣牌先至,輒以大兵在后,恐吓地方。”
《漢語大詞典》:除赴
接受任命后赴任。宋史·真宗纪二:“夏四月癸酉,詔 岭 南官除赴以时,以避炎瘴。”
《漢語大詞典》:押麻
监督宣读诏书。 唐 宋 任命大臣的诏书用黄白麻纸,故以麻为诏书的代称。 宋 赵与时 宾退录卷四:“既入朝, 张公 惟祗候宣麻, 吕公 惟準拟押麻耳。忽有堂吏报 吕公 云:‘相公知 许州 。’ 吕公 大惊,於是 张公 押麻,乃 吕公 除 静江军 节度使、检校太傅,知 许州 也。”
《國語辭典》:京债(京債)  拼音:jīng zhài
旧时新任命的外官在赴任之前,为置办行装,在京城借贷的债务。《旧唐书。卷一八。武宗本纪》:「又赴选官人多京债,到任填还,致其贪求,罔不由此。」《醒世姻缘传》第一回:「晁秀才选了这等美缺,那些放京债的人,每日不离门缠扰。」
《漢語大詞典》:鸟司(鳥司)
左传·昭公十七年:“我高祖 少皞 摰 之立也,凤鸟适至,故纪於鸟,为鸟师而鸟名。”后以“鸟司”谓开国之君任命百官,司职百事。 北周 庾信 《〈三月三日华林园马射赋〉序》:“云纪御官,鸟司从职。”
《漢語大詞典》:试授(試授)
任命、授予。 唐 元稹 《唐故万州刺史刘君墓志铭》:“三十餘试授祕书省校书郎。”
分類:任命授予
《國語辭典》:任免  拼音:rèn miǎn
任用与罢免。如:「任免官吏」。
《漢語大詞典》:指任
指定任命。 宋 范仲淹 《上执政书》:“又臣僚之中,素有才识,可赐 孙 吴 之书,使知文武之方,异日安边,多可指任。”中国近代史资料丛刊《辛亥革命·中国同盟会总章》:“各科职员,均由总理指任。”
分類:指任任命
《漢語大詞典》:起除
谓官员重被起用任命。 元 马祖常 《监黄池税务王君墓碣铭》:“乃风旨豪梗,罗织君,以是坐诬免,不辨;起除 瑞州 平準库使,不就。”
《漢語大詞典》:拟正(擬正)
试任或代理官员改为正式任命。《清会典事例·翰林院·升除》:“翰林院侍读,著拟正之 全顺 补授。”红楼梦第八五回:“现今工部出了一个郎中缺,外头人和部里都吵嚷是老爷拟正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