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國語辭典》:齐名并价(齊名並價)  拼音:qí míng bìng jià
声名相等,价值相当。明。李东阳《麓堂诗话》:「而二公齐名并价,莫可轩轾。」
《國語辭典》:牌价(牌價)  拼音:pái jià
商品及有价證券的价位牌。如:「今天美金的牌价是二十六比一。」
分類:商品价格
《分类字锦》:奴价倍婢(奴价倍婢)
晋书祖纳传纳有操行性至孝少孤贫常自炊㸑以养母平北将军王敦闻之遗其二婢辟为从事中郎有戏之曰奴价倍婢纳曰百里奚何必轻于五羖皮耶
分类:选举
《漢語大詞典》:票房价值(票房價值)
指影、剧院售出戏票而产生的经济效益。也用以说明观众对上演的作品或有关人员的态度。
《漢語大詞典》:赔价(賠價)
赔款。 胡祖德 《沪谚外编·上海歌》:“忆昔 道光 廿二年, 林文忠 禁吸洋烟,烧尽 英 烟二千万,议和赔价罪充边。”
分類:赔款
《漢語大詞典》:批零差价
同一商品在同一时间同一市场上零售价格与批发价格的差额。是为补偿零售企业的流通费用、支付税金,并使零售商获得一定利润所需要的。保持合理的批零差价,可以加速商品流转,维护批零企业和消费者的利益。
《國語辭典》:剩馀价值(剩餘價值)  拼音:shèng yú jià zhí
根据马克思(Karl Marx)的理论,商品的价值由劳动量决定,但实际上工资只占其中一部分,除去工资后的价值,由资本家所获者,称为「剩馀价值」(surplus value)。
《漢語大詞典》:剩余价值规律
资本主义的基本经济规律。它表明资本主义生产的目的是为了生产和占有剩余价值。即资本家用绝对或相对地延长工人剩余劳动时间,提高劳动强度,改进生产技术等方法,最大限度地获取由雇佣劳动者创造的剩余价值。它支配着资本主义生产的一切主要方面和主要过程,决定着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基本矛盾的日益尖锐化以及资本主义发生、发展和灭亡的历史趋势。
《漢語大詞典》:使用价值(使用價值)
能满足人们某种需要的物品的效用。如粮食能充饥,衣服可御寒。在商品经济条件下,劳动产品成为商品,使用价值便成为价值的物质担当者,是商品的基本属性之一。
《国语辞典》:市无二价(市无二价)  拼音:shì wú èr jià
买卖价钱公道,同一货品的售价不因人而异。形容社会风气善良,不相欺诈。《晋书。卷五四。陆云传》:「云到官肃然,下不能欺,市无二价。」《敦煌变文集新书。卷五。伍子胥变文》:「子胥治国五年,日月重明,市无二价,猫鼠同穴,米麦论分,牢狱无囚。」也作「市不二价」。
《漢語大詞典》:市场调节价
由生产者、经营者制定的商品价格和收费标准。在中国,是相对于国家定价、国家指导价的价格形式,也是市场经济条件下价格的主要形式。包括企业协商定价、议购议销价格、集市贸易价格等。
《國語辭典》:身价百倍(身價百倍)  拼音:shēn jià bǎi bèi
声名地位一下子大幅提高。如:「他获奖之后,身价百倍,不可同日而语。」
《高级汉语词典》:身价倍增  拼音:shēn jià bèi zēng
建立或增进个人的权威、影响或声望
《漢語大詞典》:声价百倍(聲價百倍)
见“ 声价十倍 ”。
《國語辭典》:声价十倍(聲價十倍)  拼音:shēng jià shí bèi
名誉身价大幅提升。《歧路灯》第九五回:「这大人们伯乐一顾,便声价十倍,何愁那州县不极力奉承。」
《漢語大詞典》:声价倍增(聲價倍增)
谓声誉地位成倍增加,迅速提高。 宋 洪咨夔 《诸庄提举启》:“品题一出,声价倍增,四学士之名等 华岳 而俱重,六君子之选与日星而并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