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國語辭典》:变价(變價)  拼音:biàn jià
按照时价换算货物价值。
分類:变卖
《漢語大詞典》:别价(别價)
方言。不要;不要这样。儿女英雄传第七回:“事情到了这里,我们还是好生求他,别价破口。”《中国民间故事选·大师兄闹衙门》:“县官忙又重新见礼,吩咐摆酒设宴。老头忙说:‘别价别价!我满肚子是气,就是龙心凤肝也吃不下去。’”
《國語辭典》:差价(差價)  拼音:chā jià
同一商品在买进与卖出之间所造成的价格差距。
《国语辞典》:扳价(扳价)  拼音:bān jià
抬高价钱,不愿意低价出售。《文明小史》第四五回:「他先还扳价,禁不住沈翻译从中磋商,覆电说是尽一个月内动身回华。」
《漢語大詞典》:比较价格
不变价格。
《国语辞典》:报价(报价)  拼音:bào jià
1.交易行为中,卖方对买方的询问,用口头或书面说明商品价格。《太平广记。卷四三六。东市人》引唐。段成式《酉阳杂俎》:「驴甚壮,报价只及五千。」
2.售货者对采购者所提的货品价格,称为「报价」。可做为比价、议价的依据。《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六三回:「后来一个甚么人,上了条陈,说买办不妥,不如设了报价处,每日应买甚么东西,挂出牌去,叫各行家弥封报价。派了委员,会同开拆,拣最便宜的定买。」
《漢語大詞典》:保护价格
为保护生产者或消费者的利益,由国家制定一定限额(上限或下限)并确保其实现的价格。例如,为保护农民利益,对农产品规定最低收购保护价格,以补偿生产成本并有一定收益;对某些在边远地区销售的工业品(如食盐)规定最高限价,以保护边远地区消费者的利益。
《漢語大詞典》:保价
一种加收费用的邮递业务,用于寄递较贵重物品、有价证券、包裹等,如有遗失,邮电部门按保价金额负责赔偿:~信ㄧ~包裹。
《漢語大詞典》:保价信(保價信)
使用邮局特制信封寄递有价证券等物的信件,如有遗失,由邮局负责赔偿。
《漢語大詞典》:保价邮件(保價郵件)
邮电部门负有按保价金额给予补偿责任的邮件。寄件人交寄保价邮件时,须报明保价金额,加付保价费。保价邮件如在邮递过程中遗失毁损,由邮电部门按保价金额给予补偿。
《漢語大詞典》:地区差价
同一商品同一时间因在不同地区收购或销售而形成的价格差额。这是由于商品在不同地区生产有不同的成本,商品在地区之间流动要支付运输以及损耗引起的费用。保持合理的地区差价,有利于生产的合理布局,扩大地区间商品交流。
《國語辭典》:地价税(地價稅)  拼音:dì jià shuì
依土地价格课徵的税。
《漢語大詞典》:道德价值
个人行为对于他人和社会所具有的道德上的意义。无产阶级的道德价值观集中体现在符合社会主义、共产主义道德原则的行为之中,尤其体现在为维护社会利益而作出的牺牲精神上。
《漢語大詞典》:道德评价
依据一定社会或阶级的道德标准对他人和自己的行为进行善恶、荣辱、正当或不正当等道德价值的评论和断定。通过赞扬、褒奖或批评、谴责,激励人们扬善弃恶。
《國語辭典》:大减价(大減價)  拼音:dà jiǎn jià
大幅降低货品价格。减价原因多为促销,提高销售额或制造、销售成本降低。如:「最近百货公司正在大减价,每天人潮不断,挤得水泄不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