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漢語大詞典》:直值
指物品本身的实际价值。 梁启超 《生计学学说沿革小史》第四章:“故常论售主持货入市,所定价格,只许从直值,不许从市价。”
《漢語大詞典》:增值税
以生产经营收入中的新增价值为对象而课征的一种流转税。通常有两种计税方法:(1)收入扣除法,即以销售货物(或应税劳务)的收入减去各项应扣除的外购部分后的金额,乘以规定的税率计得;(2)税额扣除法,即按销售货物(或应税劳务)的收入乘以税率所计算的当期销项税额,扣除按当期各项购入的材料物资计算的进项税额,计得其应纳税额。中国现行的增值税,即按税额扣除法计算。
《漢語大詞典》:资本主义基本经济规律
即“剩余价值规律”。剩余价值的生产即资本价值增殖的规律。支配着资本主义生产的一切主要方面和主要过程。资本主义生产不是为了生产者直接消费,而是为了追求剩余价值。资本家对剩余价值无止境地追求,一方面促进了生产的发展,一方面又激化了无产阶级和资产阶级的矛盾。随着生产的盲目扩大,有支付能力的需求相对缩小,造成商品过剩危机。正是这个规律决定了生产的社会化和生产资料资本家私人占有形式的矛盾日趋严重,决定了资本主义制度的发生、发展和灭亡。
《漢語大詞典》:直百五铢(直百五銖)
三国 时, 蜀 刘备 所铸货币的一种。与直百钱价值相等。隋书·食货志:“百姓或私以古钱交易,有直百五銖,五銖。” 彭信威 《中国货币史》第二章第一节:“ 刘蜀 有两种直百钱;第一种是直百五铢,这大概就是 建安 十九年(公元二一四年)攻入成都时所铸的。初铸很厚重,每枚在八公分以上,后来渐薄。”参见“ 直百钱 ”。
《漢語大詞典》:直百钱(直百錢)
三国 时, 蜀 刘备 所铸货币的一种。一枚金属钱币抵币值一百。资治通鉴·汉献帝建安十九年:“军用不足, 备 甚忧之。 刘巴 曰:‘此易耳。但当铸直百钱,平诸物价,令吏为官市。’ 备 从之。数月之间,府库充实。” 胡三省 注:“直百钱,一钱值百也。 杜佑 曰:‘ 蜀 铸直百钱,文曰直百。亦有勒为五銖者,大小称两如一焉。’” 彭信威 《中国货币史》第二章第一节:“ 刘蜀 有两种直百钱:第一种是直百五铢……第二种是直百,大概是由第一种演变成的,最大的只有四铢重,后来越变越小,每枚不到半铢。”
《漢語大詞典》:岁殖(歲殖)
年产值。殖,通“ 直 ”,价值。 梁启超 《新民说》第十四节:“夫一国之岁殖者,国中人民岁殖之总计也。综一国之民,无论或劳力、或不劳力,劳力矣、或生利、或不生利,而其待养於地之所产,民之所出,则均一国岁殖。”
分類:价值
《国语辞典》:虽死犹生(虽死犹生)  拼音:suī sǐ yóu shēng
死得有意义、有价值,就如同还活著一般。《魏书。卷二一。献文六王传上。咸阳王禧传》:「今属危难,恨无远计,匡济圣躬。若与殿下同命,虽死犹生。」
《國語辭典》:一笑千金  拼音:yī xiào qiān jīn
形容美人一笑的可贵。南朝梁。王僧孺 咏宠姬诗:「再顾连城易,一笑千金买。」宋。黄庭坚两同心。一笑千金〉词:「一笑千金,越样情深,曾共结,合欢罗带,终愿效,比翼纹禽。」也作「千金一笑」。
《漢語大詞典》:一纸千金(一紙千金)
一纸价值千金。极言诗文价值之高。 宋 陈师道 《题明发高轩过图》诗:“ 滕王 蛺蝶 江都 马,一纸千金不当价。”
《漢語大詞典》:一字兼金
形容文字极其珍贵。兼金,价值倍常的好金。 清 王士禛 香祖笔记卷四:“ 苏 、 黄 遗墨流传至今者,一字兼金。”
《漢語大詞典》:一字连城(一字連城)
魏书·彭城王勰传:“黄门侍郎 崔光 读暮春羣臣应詔诗。至 勰 诗, 高祖 仍为之改一字…… 勰 曰:‘臣闻三百,一言可蔽。今陛下赐刊一字,足以价等连城。’”后因以“一字连城”极言文字价值的崇高。连城,指“连城璧”。
《國語辭典》:一言千金  拼音:yī yán qiān jīn
形容说话很有价值。《聊斋志异。卷八。嫦娥》:「父与红桥下林妪有素。……有女在旁,殊色也。翁极赞之。妪顾宗曰:『大郎温婉如处子,福相也。若不鄙弃,便奉箕帚,如何?』翁笑,促子离席,使拜妪曰:『一言千金矣!』」
《國語辭典》:一刻千金  拼音:yī kè qiān jīn
语本宋。苏轼 春夜诗:「春宵一刻直千金,花有清香月有阴。」比喻光阴极为珍贵。《儿女英雄传》第三○回:「就眼前这花儿酒儿,也还不同野草村醪,再逢著今日这美景良辰,真是一刻千金,你算所望皆全,无意不满了。」也作「千金一刻」。
《国语辞典》:命轻鸿毛(命轻鸿毛)  拼音:mìng qīng hóng máo
生命比鸟羽还轻。语本《燕丹子。卷下》:「今轲常侍君子之侧,闻烈士之节,死有重于泰山,有轻于鸿毛者,但问用之所在耳。」比喻死得没有价值。如:「年轻人意气用事,命轻鸿毛,往往令师长慨叹万千。」
《国语辞典》:民族精神  拼音:mín zú jīng shén
由民族的历史、社会文化、宗教信仰、价值体系与生活连带感等所形构而成的集体意识与凝聚力之体现。
《国语辞典》:民族意识(民族意识)  拼音:mín zú yì shì
一个民族建构于所谓的同系同源、共有文化特徵如语言、宗教、习俗、传统、价值、符号、共同历史和民俗以及地理根源等之上,产生共通的情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