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共1382,分93页显示  上一页  4  5  6  7  8  10  11  12  13 下一页
词典(续上)
仪象
仪章
旷仪
仪观
备仪
仪状
铜仪
台仪
仪态
阃仪
尊仪
仪韶
军仪
宸仪
郭子仪
《漢語大詞典》:仪象(儀象)
(1).以为模式。《韩诗外传》卷二:“君子容色,天下仪象而望之。”
(2).形象。 章炳麟 《文学总略》:“及夫立体建形,向背同现,文字之用,又有不周,于是委之仪象。仪象之用,足以成体,故铸铜雕木之术兴焉。”
(3).以仪器观测天象。晋书·天文志上:“《春秋文曜钩》云:‘ 唐尧 即位, 羲和 立浑仪。’此则仪象之设,其来远矣。” 宋 苏颂 《进仪象状》:“臣窃以仪象之法,度数备存,而日官所以互有论诉者,盖以器未合古,名亦不正。”明史·天文志一:“璿璣玉衡为仪象之权舆,然不见用於三代。” 清 严如熤 三省边防备览·策略:“圣人仰观俯察,休咎之徵鉴诸仪象。”
《漢語大詞典》:仪章(儀章)
仪节。 宋 张载 《正蒙·三十》:“祝史所任,仪章器数而已。” 明 陈子龙 《寓言》诗之二:“ 鲁国 有腐儒,行止如清狂。拜虎求不嚙,揖蛇求不伤。二物颇威厉,岂欲贵仪章?”
分類:仪节
《漢語大詞典》:旷仪(曠儀)
空前的典礼。 宋 陆游 《贺明堂表》:“农扈屡丰,协气方流於绵宇;合宫大享,旷仪遂举於中天。”
分類:空前典礼
《漢語大詞典》:仪观(儀觀)
仪表。 唐 韩愈 《送区册序》:“升自賔阶,仪观甚伟;坐与之语,文义卓然。” 金 元好问 续夷坚志·杨洞微:“﹝ 洞微 ﹞隐居 华山 ,为人仪观秀伟,道行卓絶。” 明 唐顺之 《旸谷吴公传》:“公医既精,而仪观磊落,阔达善谈説,颖然见锋鍔。”明史·虞谦传:“﹝ 谦 ﹞美仪观,风采凝重。”
分類:仪表
《骈字类编》:备仪(备仪)
令狐楚碑文礼以备仪诚以致美
《漢語大詞典》:仪状(儀狀)
仪容形状。史记·儒林列传序:“太常择民年十八已上,仪状端正者,补博士弟子。”《后汉书·明德马皇后纪》:“ 援 有三女,大者十五,次者十四,小者十三,仪状髮肤,上中以上。” 宋 苏洵 《上张侍郎第一书》:“进趋拜跪,仪状甚野。” 明 何良俊 四友斋丛说·杂记:“ 太初 诗格本高,又仪状轩举,丰神俊异。”
分類:仪容
《漢語大詞典》:铜仪(銅儀)
指铜制的候风地动仪。后汉书·顺帝纪:“﹝ 阳嘉 元年﹞秋七月,史官始作候风地动铜仪。” 李贤 注:“时 张衡 为太史令,作之。”后汉书·天文志上“以显天戒” 刘昭 注引 汉 蔡邕 《表志》:“言天体者有三家……唯《浑天》者近得其情,今史官所用候臺铜仪,则其法也。立八尺圆体之度,而具天地之象,以正黄道,以察发歛,以行日月,以步五纬。”
《骈字类编》:台仪(台仪)
晋书李含传秦王东薨含依台仪葬讫除丧 徐陵与岭南酋豪书见阙庭下
《國語辭典》:仪态(儀態)  拼音:yí tài
外貌姿态。如:「仪态潇洒」。
《國語辭典》:仪态万方(儀態萬方)  拼音:yí tài wàn fāng
语本汉。张衡〈同声歌〉:「素女为我师,仪态盈万方。」形容人的容貌态度无美不备。多指女子而言。清。纪昀《阅微草堂笔记。卷一○。如是我闻》:「自取最丽者四人。教以歌舞脂香粉泽,䌽服明珰,仪态万方,宛如娇女。」也作「仪态万千」。
《漢語大詞典》:阃仪(閫儀)
妇女的容止。 宋 陈亮 《祭薛象先内子黄氏恭人文》:“体地道之无成,致閫仪之靡失。”
分類:妇女容止
《漢語大詞典》:尊仪(尊儀)
对人仪表容貌的敬称。《西游记》第三六回:“今到荒山,奈何俗眼不识尊仪,与老爷邂逅相逢。”
《漢語大詞典》:仪韶(儀韶)
宫廷乐章的美称。语本书·益稷:“簫韶九成,凤皇来仪。” 孔 传:“韶, 舜 乐名。” 元 张翥 《寄题顾仲瑛玉山》诗:“入贡徠符紱,仪韶下凤凰。”
分類:宫廷乐章
《漢語大詞典》:军仪(軍儀)
(1).军队的礼仪。魏书·阳平王熙传:“ 太宗 治兵於东部,詔 熙 督十二军校閲,甚得军仪, 太宗 嘉之,赏赐隆厚。”
(2).军事仪仗。 北周 庾信 《周柱国楚国公岐州刺史慕容公神道碑》:“ 永熙 元年,补子都督,并加鼓节军仪,除 桑乾 太守,转补都督。”北史·李迁哲传:“仍给军仪鼓节,令与 田弘 同讨 信州 。”南史·垣护之传:“ 崇祖 闻 陈显达 、 李安人 皆增给军仪,乃启求鼓吹横吹。”
《漢語大詞典》:宸仪(宸儀)
(1).帝王的仪仗。 南朝 齐 谢朓 《齐雩祭歌》:“宸仪警,王度宣,瞻云汉,望旻天。”
(2).帝王的仪容。 南朝 陈 徐陵 《陈文皇帝哀策文》:“詎髣髴於宸仪,终缠緜於号擗。”
《国语辞典》:郭子仪(郭子仪)  拼音:guō zǐ yí
人名。(西元697~781)唐朝名将,华州(今陕西华县)人。曾平安史之乱,并联回纥,征吐蕃。官至太尉、中书令,时称为「郭令公」。因封汾阳郡王,世称为「郭汾阳」。一生历事玄宗、肃宗、代宗、德宗四朝,以一身而系天下之安危二十年。享年八十五岁,卒谥忠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