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共1378,分92页显示  上一页  11  12  13  14  15  17  18  19  20 下一页
词典(续上)
仪锽
仪检
凶仪
乐仪
忏仪
佛仪
三仪
五仪
仪渠
仪刀
仪床
仪采
乡仪
杂仪
凤皇仪
《漢語大詞典》:仪锽(儀鍠)
指用为仪仗的斧钺。新唐书·仪卫志上:“黄麾仗,左右厢各十二部十二行……第二行,仪鍠,五色旛。” 宋 王应麟 玉海·车服三·仪仗:“仪鍠,鉞属, 秦 汉 有之, 唐 用为仪卫。” 明 张四维 《双烈记·策勋》:“卤簿驾头先设。五门五岳仪鍠。”亦称“ 仪鍠斧 ”。元史·舆服志二:“仪鍠斧,制如斧,刻木为之,柄以朱,上缀小锦旛,五色带。”
分類:仪仗斧钺
《國語辭典》:仪检(儀檢)  拼音:yí jiǎn
1.威仪行检。《晋书。卷六二。祖逖传》:「逖性豁荡,不修仪检,年十四五犹未知书。」
2.规矩、法度。《新唐书。卷一九三。忠义传下。庞坚传》:「帝顾诸将多不闲仪检,故授玉领军、武卫二大将军,使众观以为模矱。」
分類:礼仪规矩
《國語辭典》:凶仪(凶儀)  拼音:xiōng yí
丧葬的礼仪。晋。干宝《搜神记》卷十九:「须臾,遂有数百人,著衰麻服,持棺迎丧,凶仪皆备。」唐。白行简《李娃传》:「共计其凶仪斋祭之用。」
《漢語大詞典》:乐仪(樂儀)
有音乐相配合的礼仪。周礼·春官·乐师:“教乐仪,行以《肆夏》,趋以《采薺》,车亦如之。” 郑玄 注:“教乐仪,教王以乐出入于大寝朝廷之仪。”
《漢語大詞典》:忏仪(懺儀)
忏法。 苏曼殊 《断鸿零雁记》第二三章:“阿师言深有至理,令人不可置一词也。第余又不解 志公 胡必作此懺仪,延误天下苍生耶?”
《漢語大詞典》:佛仪(佛儀)
佛像。 唐 白居易 《如信大师功德幢记》:“幢高若干尺,圜若干尺,六隅七层,上覆下承。佛仪在上,经呪在中,记讚在下。皆师所嘱果,门人奉遗志也。”
分類:佛像
《國語辭典》:三仪(三儀)  拼音:sān yí
1.天、地、人。汉。扬雄《太玄经。卷七。玄摛》:「三仪同科,厚薄相劘。」
2.赤道、夏至、冬至的三线。《辽史。卷四四。历象志下》:「设三仪以明度分,管一衡以正辰极,浑仪是作。」
《漢語大詞典》:五仪(五儀)
(1).古代五等爵的礼仪。《周礼·春官·典命》:“掌诸侯之五仪。” 郑玄 注:“五仪,公、侯、伯、子、男之仪。”
(2).五等。管子·哀公:“ 孔子 曰:‘人有五仪,有庸人、有士,有君子,有贤人,有大圣。’” 王先谦 集解:“仪,犹等也。”
《漢語大詞典》:仪渠(儀渠)
古国名。列子·汤问:“ 秦 之西有 仪渠 之国者,其亲戚死,聚柴积而焚之,燻则烟上,谓之登遐,然后成为孝子。”
《漢語大詞典》:仪刀(儀刀)
皇帝仪仗中所用的刀。历代形制不一。资治通鉴·唐文宗开成元年:“ 皇城 留守 郭皎 奏:‘诸司仪仗有锋刃者,请皆输军器使,遇立仗别给仪刀。’” 胡三省 注:“仪刀,以木为之,以银装之,具刀之仪而已。”《清会典图·舆卫二·仪刀》:“仪刀,鍊铁,通长三尺七寸三分,刃长二尺四寸八分,木柄长一尺二寸五分,端繫緑緌,鞘长二尺七寸五分,通鞔緑沙鱼皮,銎及铅皆涂金,鏤花文,繫以黄鹿皮,悬於革带,带饰亦涂金。”
《漢語大詞典》:仪床(儀牀)
犹言灵床。 唐 曹唐 《哭陷边许兵马使》诗:“除却《阴符》与兵法,更无一物在仪牀。”
分類:灵床
《漢語大詞典》:仪采(儀采)
仪表风采。 清 蒲松龄 聊斋志异·红玉:“ 卫 知生望族,又见仪采轩豁,心许之,而虑其靳於貲。”
分類:仪表风采
《分类字锦》:乡仪(乡仪)
薛能 野色生肥芋,乡仪捣散茶。
分类:
《韵府拾遗 支韵》:杂仪(杂仪)
旧唐书经籍志杂仪三十卷鲍昶撰
《漢語大詞典》:凤皇仪(鳳皇儀)
见“ 凤凰来仪 ”。
《國語辭典》:凤凰来仪(鳳凰來儀)  拼音:fèng huáng lái yí
凤凰来舞而有容仪,古代以为祥瑞的预兆。《书经。益稷》:「箫韶九成,凤凰来仪。」《三国演义》第八○回:「自魏王即位以来,麒麟降生,凤凰来仪,黄龙出现,嘉禾蔚生,甘露下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