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共495,分33页显示  上一页  7  8  9  10  11  13  14  15  16 下一页
词典(续上)
四威仪
赞仪
四仪
仪器
仪正
前仪
玉仪
节仪
设仪
愆仪
外仪
圆仪
仪止
仪饰
仪氏
《漢語大詞典》:四威仪(四威儀)
佛教语。指符合仪则的四种身体姿态:行、住、坐、卧。释氏要览·入众·威仪:“经律中皆以行、住、坐、卧名四威仪。其他动止,皆四所摄。”亦省作“ 四仪 ”。 唐 皎然 《花石长枕歌答章居士赠》诗:“行住四仪皆道意,不学小乘一曲士。” 清 周亮工 《书影》卷六:“ 吴门 有神降於乩,自言 天台泐子 , 智者大师 之弟子,转女人身堕度者,摄入无叶堂中,教修四仪密諦,往生西方。”
《漢語大詞典》:赞仪(贊儀)
司礼之人。明史·诸王传赞:“当 太祖 时,宗藩备边,军戎受制,赞仪疎属,且令遍歷各国,使通亲亲。”
分類:司礼
《漢語大詞典》:四仪(四儀)
(1).四方所遵照的准则。逸周书·宝典:“一孝,孝子畏哉,乃不乱谋;二悌,悌乃知序,序乃伦,伦不腾上,上乃不崩;三慈惠,知长幼,知长幼乐养老;四忠恕,是谓四仪。” 朱右曾 校释:“四仪,四方所仪则。”
(2).言行的四条准则。尸子·四仪:“行有四仪:一曰志动不忘仁,二曰智用不忘义,三曰力事不忘忠,四曰口言不忘信。”
(3).见“ 四威仪 ”。
《漢語大詞典》:四威仪(四威儀)
佛教语。指符合仪则的四种身体姿态:行、住、坐、卧。释氏要览·入众·威仪:“经律中皆以行、住、坐、卧名四威仪。其他动止,皆四所摄。”亦省作“ 四仪 ”。 唐 皎然 《花石长枕歌答章居士赠》诗:“行住四仪皆道意,不学小乘一曲士。” 清 周亮工 《书影》卷六:“ 吴门 有神降於乩,自言 天台泐子 , 智者大师 之弟子,转女人身堕度者,摄入无叶堂中,教修四仪密諦,往生西方。”
《國語辭典》:仪器(儀器)  拼音:yí qì
凡物理学、化学等科学实验所用的各种特制设备。
《漢語大詞典》:仪正(儀正)
仪鸾司大使的别称。 明 初设仪鸾司,正职称大使,不久废,改置锦衣卫,因以代称锦衣卫长官。 清 孔尚任 《桃花扇·归山》:“下官 张薇 ,表字 瑶星 ,原任 北京 锦衣卫仪正之职。”
《骈字类编》:前仪(前仪)
齐书高帝纪汉魏因循弗敢失坠爰逮晋氏亦遵前仪
《國語辭典》:玉仪(玉儀)  拼音:yù yí
1.美好的仪容。南朝梁。江淹 丽色赋:「故仙草灵葩,冰华玉仪,其始见也。」
2.浑天仪的别名。参见「浑天仪」条。
《國語辭典》:节仪(節儀)  拼音:jié yí
节日的礼物。宋。吴自牧《梦粱录。卷六。十一月冬至》:「最是冬至岁节,士庶所重,如馈送节仪,及举杯相庆,祭享宗禋,加于常节。」
《漢語大詞典》:设仪(設儀)
谓设立诸侯与诸臣的礼仪。周礼·夏官·大司马:“大司马之职……设仪辨位,以等邦国。” 郑玄 注:“仪谓诸侯及诸臣之仪。”
《漢語大詞典》:愆仪(諐儀)
越礼,违失礼仪。 清 曾国藩 《西征一首呈李石梧前辈》诗:“壹志事呻吟,諐仪任嘲駡。”
《韵府拾遗 支韵》:外仪(外仪)
诗莫不令仪疏蕴籍自持不至醉乱内实因酒空善外仪
《分类字锦》:圆仪(圆仪)
见上注
分类:历法
《漢語大詞典》:仪止(儀止)
仪表举止。太平御览卷四八九引 晋 裴启 语林:“ 殷公 北征,朝士出送之,军容甚盛,仪止可观。” 南朝 梁 沈约 《齐司空柳世隆行状》:“及长,风质洞远,仪止祥华,动容合矩,吐言被律。”新唐书·张嘉贞传:“ 嘉贞 仪止秀伟,奏对偘偘,后异之。” 清 刘大櫆 《张讷堂诗序》:“ 中畯 既长逝,不可復见。见 訥堂 之仪止,听其言议,读其文章, 中畯 之声容宛然俱在。”
分類:仪表举止
《漢語大詞典》:仪饰(儀飾)
古代依照礼仪制度佩带或应用的装饰物。世说新语·容止“ 左太冲 絶丑” 刘孝标 注引《续文章志》:“ 思 貌丑顇,不持仪饰。”晋书·礼志下:“ 康帝 建元 元年,纳皇后 褚氏 ……又詔曰:‘旧制既难準,且於今而备,亦非宜。府库之储,惟当以供军国之费耳。法服仪饰粗令具,其餘兼副杂器停之。’” 郭沫若 《蒲剑集·蒲剑、龙船、鲤帜》:“ 日本 人以五月为男童节(以三月为女儿节),一家有多少男童,便挂多少鲤鱼。这不用说是 中国 的鲤鱼跳龙门的演化,但用以为端午的一种仪饰,在 中国 不知道有没有它的母家。”
《漢語大詞典》:仪氏(儀氏)
指 仪狄 。 三国 魏 曹植 《酒赋》:“嘉 仪氏 之造思,亮兹美之独珍。”文选·张协〈七命〉:“ 玄石 尝其味, 仪氏 进其法。” 吕向 注:“ 仪氏 ,善造酒者。”详“ 仪狄 ”。
分類:仪狄
《國語辭典》:仪狄(儀狄)  拼音:yí dí
相传夏禹时善于制酒的人。《战国策。魏策二》:「昔者帝女令仪狄作酒而美,进之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