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漢語大詞典》:哭踊
丧礼仪节。边哭边顿足。礼记·檀弓上:“夫礼,为可传也,为可继也;故哭踊有节。”汉书·礼乐志:“哀有哭踊之节,乐有歌舞之容。” 颜师古 注:“踊,跳也。哀甚则踊。” 元 谢应芳 《辨惑论·治丧》:“广集浮屠大作佛事,甚者经旬踰月以极斋修布施之盛,顾其身之哀麻、哭踊,反茗虚文也。”
《漢語大詞典》:文文
(1).古代传说中的兽名。山海经·中山经:“又东五十二里,曰 放皋之山 ……有兽焉,其状如蜂,枝尾而反舌,善呼,其名曰文文。” 清 李调元 《卍斋琐录》卷五:“ 吴任臣 云:‘《兽经》曰:文文善呼,双双善行。’”
(2).谓崇尚礼文仪节。 金 王若虚 《诸史辨惑上》:“ 殷 道亲亲立弟, 周 道尊尊立子。 殷 道质质者法天,亲其所亲故立弟; 周 道文文者法地,敬其本始故立长子。”
《國語辭典》:赞礼(贊禮)  拼音:zàn lǐ
1.举行典礼时,司仪高唱礼仪的秩序,使人照著行礼。《儒林外史》第四○回:「萧云仙纱帽补服,自己站在前面,率领众百姓,叫木耐在旁赞礼,升香,奠酒,三献,八拜。」也作「相礼」。
2.执行赞礼的人。清。孔尚任《桃花扇》第一出:「老夫原是南京太常寺一个赞礼。」
《漢語大詞典》:朝践(朝踐)
古代祭礼仪节之一。《周礼·春官·司尊彝》:“其朝践用两献尊。” 郑玄 注:“朝践,谓荐血腥,酌醴,始行祭事,后於是荐朝事之豆籩。” 孙诒让 正义谓朝践为荐腥后之献。见周礼正义卷三八。
《漢語大詞典》:知班
掌管朝班仪节的官吏。 宋 蔡绦 铁围山丛谈卷一:“昔 哲庙 恶百官班联不肃,而后臺吏号知班者必赞言端笏立定。” 宋 孔平仲 《孔氏谈苑》卷二:“ 王汾 嘲 刘攽 云:‘常朝多唤子。’盖常朝知班吏多云班班,谓之唤班。 攽 应声云:‘寒食每寻君。’盖以 汾 为坟耳。” 宋 周密 武林旧事·四孟驾出:“车驾所经,诸司百官,皆结綵门迎驾起居。俟驾头将至,知班行门喝‘班到排立’;次喝‘躬身拜,再拜’。”
《漢語大詞典》:谥典(謚典)
亦作“諡典”。
(1).赠谥的仪节。 南朝 宋 颜延之 《陶徵士诔》:“有合謚典,无愆前志,询诸友好,宜謚曰 靖节徵士 。” 明 鹿善继 《请谥揭》:“今諡典集议,职何敢私避以遏先德,谨陈崖略,恭候大君子公评。”清史稿·礼志六:“ 乾隆 四十一年,定 明 代殉国诸臣,既邀諡典,并许入祠。”
(2).谥法。 宋 楼钥 《成恭皇后改谥议》:“谨攷之諡典曰:‘夙夜警戒曰成;谦而好礼曰恭。’”参见“ 謚法 ”。
分類:赠谥仪节
《國語辭典》:谥法(諡法)  拼音:shì fǎ
1.按死者行迹立号之法,以表彰其行为事迹。始于周,废于秦,汉时又恢复其法,沿至清末始废。
2.书名。宋苏洵奉诏编定,四卷。取世传周公谥法以下诸书,删定考證,以成是书。
《國語辭典》:文貌  拼音:wén mào
礼教的规范、条文。《史记。卷二三。礼书。太史公曰》:「文貌繁,情欲省,礼之隆也。」
《漢語大詞典》:止哭
将祭时止住哭声。古代祭礼中的仪节。仪礼·士虞礼:“升,止哭。” 胡培翚 正义:“升者,俟主人入室,乃从入也。止哭,为将祭也。”南齐书·文惠太子传:“但尊极所临,礼有变革,权去杖絰,移立户外,足表情敬,无烦止哭。”南齐书·文惠太子传:“望拜止哭,率由旧章。”
《國語辭典》:环拜(環拜)  拼音:huán bài
古代一种环绕而拜的礼节仪式。《周礼。春官宗伯。乐师》:「环拜,以钟鼓为节。」《聊斋志异。卷六。大人》:「至,则一男子居石室中,客人环拜,兼告所苦。」
《漢語大詞典》:望瘗(望瘞)
祭礼仪节之一。 清 孔尚任 《桃花扇·拜坛》:“读祝官捧祝,进帛官捧帛,各诣瘞位。[各官立介][赞]望瘞。[杂焚祝帛介][赞]礼毕。” 王季思 等注:“ 明 代祭宗庙及 孔 庙的礼仪,当最后唱‘望瘞’时,捧祝官与进帛官捧祝、帛至瘞毛血的地方焚化。”清史稿·礼志二:“ 乾隆 十七年,改送燎为望瘞。明年,增望瘞乐章。”
《漢語大詞典》:冠醮
古代行冠礼的一种仪节。行冠礼时,首加冠,再加皮弁,再加爵弁。每一加而向宾位酌一次酒,谓之“冠醮”;每三加而总向宾位敬一次醴(甜酒),谓之“冠醴”。礼记·曾子问:“於斯乎,有冠醮,无冠醴。” 郑玄 注:“酒为醮。冠礼,醴重而醮轻。” 孔颖达 疏:“醮之所以异於醴者,醴则三加之后揔一醴之,醮则每一加而行一醮,凡三醮也。”
《漢語大詞典》:别仪(别儀)
(1).不同的仪节。北史·魏纪三:“太皇太后 冯氏 崩……三品以下衰服者,至夕復临。其餘唯旦临而已。其拜哭之节,一依别仪。”
(2).别敬。《官场现形记》第二四回:“一年四季,甚么炭敬、冰敬、贄见、别仪,全靠这班门生故吏接济他些。”
分類:仪节
《漢語大詞典》:宾人(賓人)
(1).宾相。举行典礼时导行仪节的人。 明 高明 《琵琶记·强就鸾凰》:“状元和小姐两个,各自立一边,请阴阳先生讚礼。[末宾人上]禀相公告庙。”《西游记》第八回附录:“那丞相和夫人,即时出堂,唤宾人赞礼,将小姐配与 光蕊 。”
(2).客人。《醒世姻缘传》第四四回:“撒帐北,名花自是开 金谷 。宾人休得枉垂涎,刺猬想吃天鹅肉。”
《漢語大詞典》:相饭(相飯)
古时丧礼仪节之一。纳含敛之物于死者口中。天子以珠,诸侯以玉,大夫以璧,士以贝,庶人以饭。周礼·春官·大祝:“大丧,始崩,以肆鬯,渳尸,相饭,赞敛,彻奠。” 贾公彦 疏:“浴讫即饭含,故言相饭也。”参见“ 饭含 ”。
《漢語大詞典》:饭含(飯含)
亦作“ 饭唅 ”。 古丧礼。以珠、玉、贝、米等物纳于死者之口。荀子·礼论:“始卒,沐浴鬠体饭唅,象生执也。”战国策·赵策三:“生则不得事养,死则不得饭含。”后汉书·礼仪志下:“饭唅珠玉如礼。” 刘昭 注引《礼稽命徵》:“天子饭以珠,唅以玉;诸侯饭以珠,唅以璧;卿大夫、士饭以珠,唅以贝。” 宋 苏轼 《游桓山记》:“余将弔其藏,而其骨毛爪齿既已化为飞尘,荡为冷风矣,而况于椁乎?况于从死之臣妾,饭含之贝玉乎?”周礼·春官·典瑞“共饭玉” 清 孙诒让 正义:“饭含所用,古説多异。”一说饭与含为二事。饭所用有差;而含者,自天子至大夫皆用玉。参阅 清 孙诒让 周礼正义·春官·典瑞
分類:丧礼死者
《漢語大詞典》:舐足
吻舔人足。古代 印度 对人表示崇敬的一种仪节。 唐 玄奘 大唐西域记·印度总述:“远则稽顙拜手,近则舐足摩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