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漢語大詞典》:椎斧
椎和斧。亦借指古代仪仗队中持椎斧的人。晋书·舆服志:“司马史九人,引大戟楯二行……跡禽一行,椎斧一行。”
分類:仪仗队
《漢語大詞典》:伞子(傘子)
(1).古代仪仗队里的执伞者。金史·百官志二:“护衞三十人,奉引八十人,伞子四人,执旗二人。”
(2).即伞。 鲁迅 《故事新编·起死》:“我的衣服呢?我的包裹和伞子呢?”
分類:仪仗队
《漢語大詞典》:御刀
古代仪仗中所用之刀。因以指仪仗队员。南齐书·萧昭胄传:“ 偃 同党 王山沙 虑事久无成,以事告御刀 徐僧重 。 寅 遣人杀 山沙 於路。”梁书·武帝纪上:“我若总 荆 雍 之兵,扫定 东 夏, 韩 白 重出,不能为计,况以无算之昏主,役御刀应敕之徒哉。”参阅 宋 王应麟 玉海·兵制·刀
《漢語大詞典》:宫军(宫軍)
宫中由女子组成的仪仗队。 唐 李颀 《郑樱桃歌》:“宫军女骑一千匹,繁花照耀 漳河 春。”自注:“ 季龙 以女骑一千为卤簿,皆著紫纶巾,五文织成鞾。”
《漢語大詞典》:诞马(誕馬)
即但马。仪仗队中不施鞍辔的备用马。《宋书·江夏文献王义恭传》:“平乘诞马不得过二匹。”新唐书·仪卫志下:“一品卤簿……诞马六。” 宋 程大昌 演繁露·诞马:“ 宣和 卤簿图有诞马。其制用色帛周裹一方氊葢覆马脊,更不施鞍……案通典 宋 江夏王 义恭 为 孝武 所忌,忧惧,故奏革诸侯国制,但马不得过二。其字则书为但,不书为诞也。但者,徒也;徒马者,有马无鞍,如人袒裼之袒也……但马葢散马,备用而不施轡者也。”
《漢語大詞典》:警节(警節)
古代帝王出行时,仪仗队振动符节。警,通“ 惊 ”。文选·王融〈三月三日曲水诗序〉:“徐鑾警节,明鐘畅音。” 刘良 注:“马徐行以警动其节,知君之行止也。”
《漢語大詞典》:但马(但馬)
古代仪仗队中不鞴鞍鞯以示备用的马。宋书·江夏文献王刘义恭传:“平乘但马不得过二匹。” 唐 段成式 酉阳杂俎·礼异:“ 北齐 迎南使,……使主、副各乘车,但马在车后,铁甲者百餘人,仪仗百餘人。” 宋 程大昌 演繁露·诞马:“但者,徒也。徒马者,有马无鞍,如人袒裼之袒也。……然则谓之但马,盖散马备用而不施鞍轡者也。”
《漢語大詞典》:龙画竿(龍畫竿)
天子仪仗队所执之戟。 唐 温庭筠 《夜宴谣》:“飘飘戟带儼相次,二十四枝龙画竿。” 曾益 笺注:“《典略》:天子戟二十有四。”
《漢語大詞典》:俞儿骑(俞兒騎)
古代帝王大驾出行时充当仪仗队伍前导的骑卫。以登山之神名之。隋书·礼仪志五:“指南车,大驾出,为先启之乘。 汉 初,置俞儿骑,并为先驱……后废其骑而存其车。”亦省称“ 俞骑 ”。 晋 左思 《吴都赋》:“俞骑骋路,指南司方。”参见“ 俞儿 ”。
《國語辭典》:俞儿(俞兒)  拼音:shū ér
1.传说中的登山之神。见《管子。小问》。
2.古代善于辨别滋味的人。《庄子。骈拇》:「属其性于五味,虽通如俞儿,非吾所谓臧也。」
《漢語大詞典》:烛罩(燭罩)
帝王仪仗队中的灯具,亦指执掌灯具的人。宋史·仪卫志二:“行幸,则禁卫所差行门、禁卫诸班值、天武亲从官及繖扇、鸣鞭、烛罩等合五百人,随行扈从。”宋史·仪卫志五:“驾前诸班值:驾头、鸣鞭、诞马、烛罩三百三十人。”
《漢語大詞典》:铜仗子(銅仗子)
仪仗队使用的铜制兵器。亦指执这种兵器的卫士。宋史·仪卫志一:“旁头一十人,素帽、紫紬衫、纈衫、黄勒帛,执铜仗子。”宋史·仪卫志一:“铜仗子二十人,素帽,紫紬衫、黄勒帛。”
《漢語大詞典》:头锣(頭鑼)
古时仪仗队中,列于首位之锣。《官场现形记》第六回:“后面方是钦差閲兵大臣的执事,什么衝锋旗、帅字旗、官衔牌、头锣、腰锣、伞扇、令旗……一对一对的过完,纔见那抚院坐着一顶八人抬的緑大呢轿子,缓缓而来。”
《国语辞典》:夜役军牢(夜役军牢)  拼音:yè yì jūn láo
旧日官员出门时,在仪仗队前喝道,坐堂时列于两旁的差役。《儒林外史》第一回:「只带八个红黑帽夜役军牢,翟买办扶著轿子,一直下乡来。」也称为「堂役」、「红黑帽子」。
《漢語大詞典》:戟吏
古代仪仗队里持戟的官吏。晋书·舆服志:“次 河南 尹,驾駟,戟吏六人。”
《漢語大詞典》:踹街马(踹街馬)
指仪仗队中前导的马。同色的二匹一排,也叫对子马。儒林外史第四七回:“街上锣响,一片鼓乐之声,两把黄伞,八把旗,四队踹街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