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727—779 【介绍】: 即李豫。唐朝皇帝。肃宗长子。初名俶,后改现名。通《》、《》,年十五封广平王。肃宗至德二载,为天下兵马元帅,与郭子仪等率兵击败安庆绪,收复两京。乾元元年,立为太子。宝应元年,由宦官拥立即位。在位十七年,时宦官擅权,藩镇跋扈,不能制。卒谥睿文孝武皇帝。
全唐文·卷四十六
帝讳豫。肃宗长子。开元十四年生。初名俶。年十五。封广平王。至德二年进封楚王。乾元元年改封成王。四月册为皇太子。改今名。宝应元年四月即位。二年上尊号宝应元圣文武孝皇帝。在位十八年。年五十三。谥曰睿文孝武皇帝。庙号代宗。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428—1457 【介绍】: 即明景帝。明朝皇帝。宣宗次子,英宗弟。英宗即位,封郕王。正统十四年,英宗在土木堡兵溃被俘后,受皇太后命监国。从于谦等议,守京师,旋即帝位,遥尊皇帝为太上皇帝,御瓦剌兵。次年,改元景泰。迎还上皇,使居南宫。在位时重定会试分南北卷取士法,使成定制。景泰八年正月患病时,英宗得石亨、曹吉祥等之助,入宫复位。帝被废,仍为郕王,未几卒。谥戾。成化十一年,恢复帝号,改谥恭仁康定景皇帝。
《漢語大詞典》:代宗
即 岱宗 。 泰山 的别称。 汉 董仲舒 春秋繁露·三代改制质文:“故虽絶地庙位,祝牲犹列於郊号,宗於 代宗 。”
《国语辞典》:一代宗臣  拼音:yī dài zōng chén
一个时代中受人崇仰的大臣。《汉书。卷三九。萧何等传。赞曰》:「淮阴黥布等已灭,唯何参擅功名,位冠群臣,声施后世,为一代之宗臣。」也作「一代鼎臣」。
《国语辞典》:一代宗匠  拼音:yī dài zōng jiàng
造诣高超,名重当世的艺术家。如:「画家溥心畬、张大千都是一代宗匠。」
《国语辞典》:广德(广德)  拼音:guǎng dé
1.县名。位于安徽省与浙江省交界处,县境内以多山闻名。
2.唐朝代宗的年号(西元763~764)。
3.宽厚的德性。《老子》第四一章:「广德若不足。」
《漢語大詞典》:七圣(七聖)
(1).指传说中的 黄帝 、 方明 、 昌寓 、 张若 、 謵朋 、 昆阍 、 滑稽 七人。庄子·徐无鬼:“ 黄帝 将见 大隗 乎 具茨 之山, 方明 为御, 昌寓 驂乘, 张若 、 謵朋 前马, 昆閽 、 滑稽 后车,至於 襄城 之野,七圣皆迷,无所问涂。” 北周 庾信 《至老子庙应诏》诗:“路有三千别,途经七圣迷。” 唐 元稹 《望云骓马歌》:“七圣心迷运方厄,五丁力尽路犹窄。” 清 张尚瑗 《仙霞关》诗:“迴谿互证前路失,恍惚七圣迷 崆峒 。”
(2).指 尧 、 舜 、 禹 、 汤 、 文王 、 武王 、 周公 。三国志·魏志·杜恕传:“虽歷六代而考绩之法不著,关七圣而课试之文不垂。”资治通鉴·魏明帝景初元年引此文, 胡三省 注云:“七圣: 尧 、 舜 、 禹 、 汤 、 文 、 武 、 周公 。”
(3).指 唐 代的 肃宗 、 代宗 、 德宗 、 顺宗 、 宪宗 、 穆宗 、 敬宗 七位君主。 唐 杜牧 《原十六卫》:“七圣旰食,求欲除之且不能也。”资治通鉴·唐文宗太和七年引此文, 胡三省 注云:“七圣,谓 肃 、 代 、 德 、 顺 、 宪 、 穆 、 敬 。”
(4).道家指 高圣玉帝君 等七位上仙。云笈七籤卷八:“七圣者, 高圣玉帝君 、 高圣太上大道君 、 上圣紫清太素三元君 、 上圣白玉龟臺九灵太真西王母 、 上圣中央黄老君 、 上圣榑桑太帝君 、 后圣金闕帝君 也。” 南唐 张绍 《冲佑观》诗:“七圣斯严,三君如在。”
(5).佛教以随信行、随法行、信解、见至、身证、慧解脱、俱解脱七品修行阶次为七圣。乃见道后的修行阶次。见《俱舍论·分别贤圣品》。 唐 王维 《过卢员外宅看饭僧共题》诗:“三贤异七圣,青眼慕青莲。”
《漢語大詞典》:四圣(四聖)
(1).四位圣明的统治者。指 颛顼 、 帝喾 、 帝尧 、 帝舜 。史记·太史公自序:“维昔 黄帝 ,法天则地,四圣遵序,各成法度。” 裴駰 集解引 徐广 曰:“ 顓頊 、 帝嚳 、 尧 、 舜 。”
(2).四位圣明的统治者。指 尧 、 舜 、 禹 、 汤 。 汉 焦赣 《易林·复之大过》:“ 尧 、 舜 、 禹 、 汤 ,四圣敦仁,允施德音,民安无穷,旅人相望,未同朝乡。”
(3).四位圣明的统治者。指 伏羲 、 轩辕 ( 黄帝 )、 高辛 ( 帝喾 )、 禹 。云笈七籤卷三:“ 伏羲 受图, 轩辕 受符, 高辛 受天经, 夏禹 受《洛书》,四圣禀其神灵,五老现於河渚,故三坟五典,常道之教也。”
(4).四位圣明的统治者。指 周公 、 太公 、 召公 、 史佚 。《大戴礼记·保傅》载, 成王 中立而听朝, 周公 常立于前, 太公 常立于左, 召公 常立于右, 史佚 常立于后。“四圣维之,是以虑无失计,而举无过事。”
(5).四位圣明的统治者。指 唐 代 肃宗 、 代宗 、 德宗 、 顺宗 。 唐 韩愈 《平淮西碑》:“ 唐 承天命,遂臣万邦。孰居近土,袭盗以狂。往在 玄宗 ,崇极而圮。 河 北悍骄, 河 南附起,四圣不宥,屡兴师征,有不能尅,益戍以兵。”
(6).医家称 黄帝 、 岐伯 、 秦越人 ( 扁鹊 )、 张机 为“四圣”。 清 黄元御 著医书有四圣心源《四圣悬枢》等,见清史稿·艺文志三
(7).佛教语。十界中,声闻、缘觉、菩萨、佛四界称“四圣”。地狱、饿鬼、畜生、阿修罗、人、天称“六凡”。
(8).佛教语。禅林称 阿弥陀佛 、 观世音菩萨 、 大势至菩萨 、 大海众菩萨 为“四圣”。
《國語辭典》:中唐  拼音:zhōng táng
1.唐代诗风最盛,一般论诗者以唐代宗大历至文宗太和为中唐。以白居易、柳宗元等为代表人物。
2.大门到厅堂的路。《诗经。陈风。防有鹊巢》:「中唐有甓,邛有旨鹝。」汉。毛亨。传:「中,中庭也;唐,堂涂也。」
3.庭院。《文选。张衡。东京赋》:「植华平于春圃,丰朱草于中唐。」汉。王粲〈槐树赋〉:「惟中唐之奇树,禀自然之天姿。」
《國語辭典》:四唐  拼音:sì táng
唐代诗风最盛,元杨士弘著《唐音》,品评唐诗,分初唐(高祖武德初至玄宗开元初)、盛唐(至代宗大历初)、中唐(至文宗太和九年)、晚唐(至昭宣帝天祐)四期论之,称为「四唐」。
《漢語大詞典》:毁庙(毁廟)
古代宗庙制度之一。撤除不再奉祀的前代宗庙。《公羊传·文公二年》:“毁庙之主,陈于大祖。” 何休 注:“毁庙,谓亲过高祖,毁其庙,藏其主于大祖庙中。”《后汉书·祭祀志下》:“毁庙之主,陈於太祖;未毁庙之主,皆升合食太祖。”
《国语辞典》:程元振  拼音:chéng yuán zhèn
人名。唐三原人,生卒年不详。为宦官,代宗时为骠骑大将军,封邠国公,尽总禁兵,权震天下,后因谋反,被流放而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