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典故
一官是漫
 
元郎太漫
 
从宦漫浪
 

《全唐文》卷三百八十一〈元结二·自释书〉~3872~
河南元氏望也,结元子名也,次山结字也。世业载国史,世系在家牒。少居商馀山,著《元子》十篇,故以元子为称。天下兵兴,逃乱入猗玗于洞,始称猗玗于子。后家瀼滨,乃自称浪士。及有官,人以为浪者亦漫为官乎,呼为漫郎。既客樊上,漫遂显,樊左右皆渔者,少长相戏,更曰聱叟。彼诮以聱者,为其不相从听,不相钩加,带笭箵而尽船,独聱牙而挥车。酒徒得此又曰:「公之漫,其犹聱乎?公守著作,不带笭箵乎?又漫浪于人间,得非聱牙乎?公漫久矣,可以漫为叟。」于戏!吾不从听于时俗,不钩加于当世,谁是聱者?吾欲从之,彼聱叟不惭带乎笭箵,吾又安能薄乎著作?彼聱叟不羞聱牙于邻里,吾又安能惭漫浪于人间?取而醉人议,当以漫叟为称,直荒浪其情性,诞漫其所为,使人知无所存有,无所将待。乃为语曰,能带笭箵者,全独而保生;能学聱牙者,保宗而全家。聱也如此,漫乎非邪?
典故
只恐夜深花睡去
 
夜深花睡
 
从教睡去
 
擎高烛照
 
东风唤花醒
 
海棠堪对烛
 
炙烛风流
 
照妆醒睡
 
烧烛看娇娆
 
相对夜阑烛
  
莫教渠睡


《苏轼诗集》卷二十二〈海棠〉
东风袅袅泛崇光,香雾空濛月转廊。只恐夜深花睡去,故烧高烛照红妆。
典故
仲宣云乐
 
从军乐
 
王粲向旌旗
 
王粲从军
 
王粲投笔
 
王粲有依

相关人物
王粲(字仲宣)


《昭明文选》卷二十七〈诗戊·军戎·从军诗五首〉~269~
从军有苦乐,但闻所从谁?所从神且武,焉得久劳师?相公征关右,赫怒震天威。一举灭獯虏,再举服羌夷。西收边地贼,忽若俯拾遗。陈赏越丘山,酒肉踰川坻。军人多饫饶,人马皆溢肥。徒行兼乘还,空出有馀资。拓地三千里,往返速若飞。歌舞入邺城,所愿获无违。尽日处大朝,日暮薄言归。外参时明政,内不废家私。禽兽惮为牺,良苗实已挥。不能效沮溺,相随把锄犁。孰览夫子诗,信知所言非。

简释

从军乐:咏从军。唐刘长卿《奉和李大夫同吕评事太行苦热行兼寄院中诸公仍呈王员外》:“陈琳书记好,王粲从军乐。”


例句

陈琳书记好,王粲从军乐。 刘长卿 奉和李大夫同吕评事太行苦热行兼寄院中诸公仍呈王员外

从军固有荆州乐,怀古能无岘首情。 吴融 登汉州城楼

汉兵将灭虏,王粲始从军。 孟浩然 送吴宣从事

王粲有所依,元瑜初应命。 孟郊 送韩愈从军

手执王粲笔,闲吟向旌旗。 曹邺 将赴天平职书怀寄翰林从兄

且吟王粲从军乐,不赋渊明归去来。 李商隐 偶成转韵七十二句赠四同舍

去去从军乐,雕飞代马豪。 杜牧 送苏协律从事振武

王粲暂停笔,吕虔初佩刀。 杜牧 送苏协律从事振武

飞控著鞭能顾我,当时王粲亦从军。 裴度 酬张秘书因寄马赠诗

从军谁谓仲宣乐,入室方知颜子贫。 钱起 过张成侍御宅

自有从军乐,何须怨解携。 韩翃 送戴迪赴凤翔幕府

典故
从军五首

相关人物
王粲(字仲宣)


《昭明文选》卷二十七、三国魏·王仲宣(粲)《从军诗五首》
唐·李善注引《魏志》曰:「建安二十年三月,公西征张鲁,鲁及五子降。十二月,至自南郑。是行也,侍中王粲作五言诗以美其事。」

例句

悟主一言那可学,从军五首竟徒为。 窦牟 秋夕閒居对雨赠别卢七侍御坦

典故 
云从龙
 

《周易注疏》卷一〈乾〉~5~
九五曰「飞龙在天,利见大人」,何谓也?子曰:「同声相应,同气相求。水流湿,火就燥,云从龙,风从虎,圣人作而万物睹。本乎天者亲上,本乎地者亲下,则各从其类也。」唐·孔颖达疏:「龙是水畜,云是水气,故龙吟则景云出,是云从龙也。虎是威猛之兽,风是震动之气,此亦是同类相感,故虎啸则谷风生,是风从虎也。」

例句

云龙谐理代,鱼水见深恩。 权德舆 奉和于司空二十五丈新卜城南郊居接司徒公别墅即事书情奉献兼呈李斐相公

从龙方有感,捧日岂无因。 沈盘之 山出云

傥若从龙去,还施济物功。 焦郁 白云向空尽

便为寒山云,不得随飞龙。 窦参 迁谪江表久未归

楚甸尝闻旱魃侵,从龙应合解为霖。 袁郊

我愿身为云,东野变为龙。 韩愈 醉留东野

山头触石应常在,天际从龙自不归。 韩琮

典故
从毛薛

相关人物
魏无忌(信陵君)


《史记》卷七十七〈魏公子列传〉~2382~
公子闻赵有处士毛公藏于博徒,薛公藏于卖浆家,公子欲见两人,两人自匿不肯见公子。公子闻所在,乃閒步往从此两人游,甚欢。平原君闻之,谓其夫人曰:「始吾闻夫人弟公子天下无双,今吾闻之,乃妄从博徒卖浆者游,公子妄人耳。」夫人以告公子。公子乃谢夫人去,曰:「始吾闻平原君贤,故负魏王而救赵,以称平原君。平原君之游,徒豪举耳,不求士也。无忌自在大梁时,常闻此两人贤,至赵,恐不得见。以无忌从之游,尚恐其不我欲也,今平原君乃以为羞,其不足从游。」乃装为去。夫人具以语平原君。平原君乃免冠谢,固留公子。平原君门下闻之,半去平原君归公子,天下士复往归公子,公子倾平原君客。公子留赵十年不归。秦闻公子在赵,日夜出兵东伐魏。魏王患之,使使往请公子。公子恐其怒之,乃诫门下:「有敢为魏王使通者,死。」宾客皆背魏之赵,莫敢劝公子归。毛公、薛公两人往见公子曰:「公子所以重于赵,名闻诸侯者,徒以有魏也。今秦攻魏,魏急而公子不恤,使秦破大梁而夷先王之宗庙,公子当何面目立天下乎?」语未及卒,公子立变色,告车趣驾归救魏。

典故

《周易注疏》卷一〈屯〉~2~
六三,即鹿无虞,惟入于林中,君子几不如舍,往吝。《象》曰:「即鹿无虞」,以从禽也。君子舍之,往吝穷也。唐·孔颖达疏:「即鹿当有虞官,即有鹿也。若无虞官,以从逐于禽,亦不可得也。」

例句

不应同逐鹿,讵肯比从禽。 张正元 临川羡鱼

又爱从禽乐,驰骋每相随。 白居易 杂兴三首

典故
从渠缯缴


《史记》卷五十五〈留侯世家〉~2047~
四人为寿已毕,趋去。上目送之,召戚夫人指示四人者曰:「我欲易之,彼四人辅之,羽翼已成,难动矣。吕后真而主矣。」戚夫人泣,上曰:「为我楚舞,吾为若楚歌。」歌曰:「鸿鹄高飞,一举千里。羽翮已就,横绝四海。横绝四海,当可柰何!虽有矰缴,尚安所施!」歌数阕,戚夫人嘘唏流涕,上起去,罢酒。竟不易太子者,留侯本招此四人之力也。南朝宋·裴骃《史记集解》引韦昭曰:「缴,弋射也。其矢曰矰。」
典故
从容帷幄

相关人物
房琯


《新唐书》卷一百三十九〈房琯列传·赞曰〉~4628~
赞曰:唐名儒多言琯德器,有王佐材,而史载行事,亦少贬矣。一举丧师,讫不复振。原琯以忠谊自奋,片言悟主而取宰相,必有以过人者,用违所长,遂无成功。然盛名之下,为难居矣。夫名盛则责望备,实不副则訾咎深。使琯遭时承平,从容帷幄,不失为名宰。而仓卒济难,事败隙生,陷于浮虚比周之罪,名之为累也,戒哉!
典故 
平原酒邮
 
从事到青州
 
从事督邮
 
从事青州
 
督邮风味
    
青州酒
 
青齐
 
风流从事入青州
 
齐郡酒

相关人物
桓温


《世说新语笺疏》下卷上〈术解〉~708~
桓公有主簿善别酒,有酒辄令先尝。好者谓「青州从事」,恶者谓「平原督邮」。青州有齐郡,平原有鬲县。「从事」言「到脐」,「督邮」言在「鬲上住」。

简释

青州从事:咏酒。唐皮日休《醉中寄鲁望一壶并一绝》:“醉中不得亲相倚,故遣青州从事来。”


例句

醉中不得亲相倚,故遣青州从事来。 皮日休 醉中寄鲁望一壶并一绝

青州从事来偏熟,泉布先生老渐悭。 韦庄 江上题所居

典故
从吾好


《论语注疏·述而》~6~
子曰:「富而可求也,虽执鞭之士,吾亦为之。如不可求,从吾所好。」
典故
失玄珠
 
从象罔求
  
珠抛象罔
  
象罔寻珠
 

《庄子集释》卷五下〈外篇·天运〉~44~
黄帝游乎赤水之北,登乎昆崙之丘而南望,还归,遗其玄珠。使知索之而不得,使离朱索之而不得,使吃诟索之而不得也。乃使象罔,象罔得之。黄帝曰:「异哉!象罔乃可以得之乎?」
唐·陆德明《经典释文》
玄珠,司马(晋·司马彪)云:「道真也。」
《新校本汉书》卷三十二张耳陈馀传第二陈馀
韩广至燕,燕人因立广为燕王。赵王乃与耳、馀北略地燕界。赵王间出,为燕军所得。燕囚之,欲与分地。使者往,燕辄杀之,以固求地。耳、馀患之。有厮养卒谢其舍曰:「吾为二公说燕,与赵王载归。」舍中人皆笑曰:「使者往十辈皆死,若何以能得王?」乃走燕壁。燕将见之,问曰:「知臣何欲?」燕将曰:「若欲得王耳。」曰:「君知张耳、陈馀何如人也?」燕将曰:「贤人也。」曰:「其志何欲?」燕将曰:「欲得其王耳。」赵卒笑曰;「君未知两人所欲也。夫武臣、张耳、陈馀,杖马箠下赵数十城,亦各欲南面而王。夫臣之与主,岂可同日道哉!顾其势初定,

例句

冥心一悟虚无理,寂寞玄珠象罔中。 刘沧 宿题天坏观

探道得玄珠,斋心居特室。 崔元翰 奉和圣制重阳旦日百寮曲江宴示怀

赤水梦沉迷象罔,翠华恩断泣芙蓉。 曹邺 题濮庙

他年有要玄珠者,赤水萦纡试一寻。 李咸用 和友人喜相遇十首

赤水千丈深,玄珠几人得。 李群玉 湘中别成威阇黎

名与玄珠出,乡宜昼锦还。 钱起 送李栖桐道举擢第还乡省侍

典故
从钟离传道
 

《蒙斋笔谈》卷下
世传神仙吕洞宾,名岩,洞宾其字也。唐吕渭之后,五代间,从钟离权得道。权汉人,不老,自本朝以来,与权更出没人间,权不甚多,而洞宾踪迹数见。好道者每以为口实。
《能改斋漫录》卷十八〈神仙鬼怪·吕洞宾传神仙之法〉~437~
吕洞宾尝自传。岳州有石刻。云。吾乃京兆人。唐末累举进士。不第。因游华山。遇钟离传授金丹大药之方。复遇苦竹真人。方能驱使鬼神。再遇钟离。尽获希夷之妙旨。吾得道年五十。第一度郭上灶。第二度赵仙姑。郭性顽钝。只与追钱延年之法。赵性通灵。随吾左右。吾惟是风清月白神仙会聚之时。常游两浙汴京谯郡。尝著白襕角带。右眼下有一痣。如人閒使者箸头大。世言吾卖墨。飞剑取人头。吾闻哂之。实有三剑。一断烦恼。二断贪嗔。三断色欲。是吾之剑也。世有传吾之神。不若传吾之法。传吾之法。不若传吾之行。何以故。为人若反是。虽握手接武。终不成道。嗟乎。观吕之所著。皆自身心始。而学者不能正心修身。徒欲为徼倖之事。可乎。
典故
一错铸六州
 
九州犹错
 
二十四州铁
 
六州铸错
 
六州铸铁从头错
 
大错铁心
 
天下无此错
 
州铁铸成错
 
打大错
 
时州铸铁
 
无铁打错
 
铁铸六州
 
铸九州错
 
铸六州铁
 
铸大错
 
铸就相思错
  
相关人物
罗绍威


《北梦琐言》卷十四
中和中,魏博帅罗弘信初为本军步射小校,掌牧圉之事。曾宿于魏州观音院门外,其地有神祠,俗号曰:「白须翁」。巫有宋迁者,忽诣弘信谓曰:「夜来神忽有语君不久为此地主。」弘信怒曰:「欲危我耶」他日复以此言来告弘信,弘信因令密之。不期岁,果有军变,推弘信为帅。弘信状貌丰伟,多力善射,虽声名未振,众已服之,累加至太尉,封临淮王。弘信卒,子绍威继之,与梁祖通欢结亲,情分甚至。先是,本府有牙军八千人,丰其衣粮,动要姑息,时人云:「长安天子,魏府牙军。」主使频遭斥逐,由此益骄。绍威不平,有意剪灭。因与汴人计会,诈令役夫肩笼内藏器甲,扬言汴帅葬罗氏之女。绍威密令人于兵仗库断弓弦共甲襻,夜会汴人,擐甲持戈,攻杀牙军。牙军觉之,排闼入库,而弓甲无所施勇也。全营杀尽,仍破其家。人谓牙军久盛,宜其死矣。绍威虽豁素心,而纪纲无有,渐为梁祖陵制,竭其帑藏以奉之。忽患脚疮,痛不可忍,意其牙军为祟,乃谓亲吏曰:「聚六州四十三县铁,打一个错不成也。」
《资治通鉴》卷二百六十五〈唐纪八十一·昭宣光烈孝皇帝·天祐三年〉~8659~
秋,七月,朱全忠克相州。时魏之乱兵散据贝、博、澶、相、卫州,全忠分命诸将攻讨,至是悉平之,引兵南还。全忠留魏半岁,罗绍威供亿,所杀牛羊豕近七十万,资粮称是,所赂遗又近百万;比去,蓄积为之一空。绍威虽去其逼,而魏兵自是衰弱。绍威悔之,谓人曰:「合六州四十三县铁,不能为此错也!」

简释

铸大错:喻造成重大失误,无可挽回。宋苏轼《赠钱道人》:“不知几州铁,铸此一大错。”

典故
弟子谁从魏伯阳

相关人物
魏伯阳


《太平广记》卷二〈神仙二·魏伯阳〉~
魏伯阳者,吴人也,本高门之子,而性好道术。后与弟子三人,入山作神丹。丹成,知弟子心怀未尽,乃试之曰:「丹虽成,然先宜与犬试之,若犬飞,然后人可服耳;若犬死,即不可服。」乃与犬食,犬即死,伯阳谓诸弟子曰:「作丹唯恐不成,既今成而犬食之死,恐是未合神明之意,服之恐复如犬,为之奈何?」弟子曰:「先生当服之否?」伯阳曰:「吾背违世路,委家入山,不得道亦耻复还,死之与生,吾当服之。」乃服丹,入口即死。弟子顾视相谓曰:「作丹以求长生,服之即死,当奈此何?」独一弟子曰:「吾师非常人也,服此而死,得无意也。」因乃取丹服之,亦死。余二弟子相谓曰:「所以得丹者,欲求长生者,今服之即死,焉用此为?不服此药,自可更得数十岁在世间也。」遂不服,乃共出山,欲为伯阳及死弟子求棺木。二子去后,伯阳即起,将所服丹内死弟子及白犬口中,皆起。弟子姓虞,遂皆仙去。道逢入山伐木人,乃作手书与乡里人,寄谢二弟子,乃始懊恨。伯阳作《参同契五行相类》,凡三卷,其说是《周易》,其实假借爻象,以论作丹之意。而世之儒者,不知神丹之事,多作阴阳注之,殊失其旨矣。
《漢語大詞典》:漫郎
(1).指 唐 朝 元结 。 唐 颜真卿 《容州都督兼御史中丞本管经略使元君表墓碑铭》序:“将家 瀼 滨,乃自称浪士,著《浪説》七篇。及为郎,时人以浪者亦漫为官乎,遂见呼为‘漫郎’。” 宋 黄庭坚 《彫陂》诗:“穷山为吏如 漫郎 ,安能为人作嚆矢。” 宋 朱熹 《寿母生朝》诗之三:“徙居邂逅成嘉遯,捧檄因循愧 漫郎 。”
(2).借指放浪形骸不守世俗检束的文人。 郁达夫 《穷乡独立日暮苍茫顾影自伤漫然得句》诗:“只愁物换星移后,反被旁人唤 漫郎 。”
《國語辭典》:红妆(紅妝)  拼音:hóng zhuāng
1.妇女的妆饰多红色,故称为「红妆」。《乐府诗集。卷二五。横吹曲辞五。古辞。木兰诗二首之一》:「阿姊闻妹来,当户理红妆。」也作「红装」。
2.泛指妇女。唐。李中〈采莲女〉诗:「晚凉含笑上兰舟,波底红妆影欲浮。」也作「红装」。
《國語辭典》:从龙(從龍)  拼音:cóng lóng
语本《易经。乾卦。九五》:「云从龙,风从虎,圣人作而万物睹。」比喻随从帝王创业。唐。卢殷 欲销云诗:「欲隐从龙质,仍馀触石文。」
《漢語大詞典》:云龙(雲龍)
(1).云和龙。 汉 王充 论衡·乱龙:“ 董仲舒 申春秋之雩,设土龙以招雨,其意以云龙相致。” 五代 齐己 《春雨》诗:“云龙相得起,风电一时来。” 前蜀 杜光庭 《天册巡官何文济为东院生日斋词》:“犹风虎以相须,若云龙而感契。”
(2).《易·乾》:“云从龙,风从虎,圣人作而万物睹。” 孔颖达 疏:“龙是水畜,云是水气,故龙吟则景云出,是云从龙也。”后因以“云龙”比喻君臣风云际会。 宋 陆游 《太师魏国史公挽歌词》:“云龙际千载,典册冠三公。” 明 张居正 《圣母图赞·庆都毓圣》:“元云入户,赤龙在宫,遂开景运,万国时雍,济济岳牧,是谓云龙。”
(3).喻朋友相得。 清 赵翼 《余简稚存诗稚存答诗再简奉酬》:“昔 唐 有 韩 孟 ,云龙两连翩。” 清 徐夔 《移居赠永夫》诗:“尔我重订云龙交,岁惟作噩月当且。”
(4).即龙。《易·乾》:“云从龙。”故称。 唐 张祜 《忆游天台寄道流》诗:“云龙出水风声过,海鹤鸣皋日色清。” 南唐 沈汾 续仙传·酆去奢:“﹝ 安和观 ﹞北五里有 卯山 ……每雷雨只在山半常见云龙、雷公、电姥,神鬼甚众。”
(5).喻豪杰。 唐 白居易 《与元九书》:“大丈夫所守者道,所待者时,时之来也,为云龙,为风鹏,勃然突然,陈力以出。” 清 梁章钜 归田琐记·和卓阁老纪恩诗:“云龙追逐当时志,愧我衰龄独闭关。”
(6).骏马的美称。文选·曹植〈七启〉:“僕将为吾子驾云龙之飞駟,饰玉輅之繁缨。” 李善 注:“马有龙称,而云从龙,故曰云龙也。周礼曰:凡马八尺已上为龙。”
(7). 汉 宫殿门名。文选·班固〈东都赋〉:“尔乃盛礼兴乐,供帐置乎 云龙 之庭。” 吕延济 注:“ 云龙 ,门名。”文选·张衡〈东京赋〉:“飞 云龙 於春路,屯 神虎 於秋方。” 薛综 注:“ 德阳殿 东门称 云龙门 。”
(8).山名。在 江苏省 徐州市 。 宋 苏轼 《访张山人得山中二字》诗之二:“万木锁 云龙 ,天留与 戴公 。”自注:“ 云龙 ,山名。”
(9).印有龙的图案的茶饼,为 宋 朝的贡茶。泛指优质名茶。 宋 舒亶 《菩萨蛮·湖心寺席上赋茶》词:“香泛雪盈杯,云龙疑梦回。” 宋 黄庭坚 《答黄冕仲索煎双井并简杨休》诗:“家山鹰爪是小草,敢与好赐云龙同。” 明 高启 《赠墨翁沈蒙泉》诗:“人间留藏敢轻试,传玩正比云龙茶。”参见“ 龙团 ”。
《國語辭典》:龙团(龍團)  拼音:lóng tuán
宋时专供皇帝饮用的上等茶。将茶制成圆饼状,上印龙凤图纹。也称为「龙凤茶」。
《漢語大詞典》:从禽(從禽)
追逐禽兽。谓田猎。易·屯:“即鹿无虞,以从禽也。”《三国志·魏志·栈潜传》:“若逸于游田,晨出昬归,以一日从禽之娱,而忘无垠之衅,愚窃惑之。” 唐 张正元 《临川羡鱼》诗:“不应同逐鹿,詎肯比从禽。”旧题 宋 苏轼 《艾子杂说》:“ 艾子 有从禽之僻,畜一猎犬,甚能搏兔。” 明 冯梦龙 《智囊补·上智·严求》:“然羣校多从禽,聚饮近野,或骚扰民庶。”
《國語辭典》:平原督邮(平原督郵)  拼音:píng yuán dū yóu
劣酒的隐语。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术解》:「桓公有主簿善别酒,有酒辄令先尝。好者谓『青州从事』,恶者谓『平原督邮』。」青州有齐郡,齐与脐同音,言好酒直至脐下;平原有鬲县,鬲与膈同音,言恶酒只到膈下。
分類:从事官名
《漢語大詞典》:酒到脐(酒到臍)
南朝 宋 刘义庆 世说新语·术解:“ 桓公 有主簿,善别酒,有酒輒令先尝,好者谓‘ 青州 从事’,恶者谓‘ 平原 督邮’。 青州 有 齐郡 , 平原 有 鬲县 ;‘从事’言到脐,‘督邮’言在鬲上住。”后以“酒到脐”指好酒。 宋 陆游 《雨中小酌》诗:“愁看场上禾生耳,且泥盃中酒到脐。”
分類:好酒
《國語辭典》:青州从事(青州從事)  拼音:qīng zhōu cóng shì
青州,山东省旧府名。从事,古官名。青州从事语出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术解》:「桓公有主簿善别酒,有酒辄令先尝,好者谓青州从事,恶者谓平原督邮;青州有齐郡,平原有鬲县,从事谓到脐,督邮言在鬲上住。」后用以泛称美酒。《幼学琼林。卷三。饮食类》:「好酒曰青州从事。」清。朱彝尊〈青玉案。清秋满目临淄水〉词:「青州从事须沉醉,稷下雄谈且休矣!」
分類:好酒直到
《漢語大詞典》:青州曲(青州麴)
即 青州 从事。 宋 苏轼 《次韵周开祖长官见寄》:“从今更踏 青州 麴,薄酒知君笑督邮。”参见“ 青州从事 ”。
分類:青州从事
《國語辭典》:青州从事(青州從事)  拼音:qīng zhōu cóng shì
青州,山东省旧府名。从事,古官名。青州从事语出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术解》:「桓公有主簿善别酒,有酒辄令先尝,好者谓青州从事,恶者谓平原督邮;青州有齐郡,平原有鬲县,从事谓到脐,督邮言在鬲上住。」后用以泛称美酒。《幼学琼林。卷三。饮食类》:「好酒曰青州从事。」清。朱彝尊〈青玉案。清秋满目临淄水〉词:「青州从事须沉醉,稷下雄谈且休矣!」
分類:好酒直到
《國語辭典》:玄珠  拼音:xuán zhū
1.黑色的珠子。《楚辞。刘向。九叹。远逝》:「杖玉华与朱旗兮,垂明月之玄珠。」
2.比喻道的本体。《庄子。天地》:「黄帝游乎赤水之北,登乎昆崙之丘而南望,还归,遗其玄珠。」《文选。刘孝标。广绝交论》:「此朱生得玄珠于赤水,谟神睿而为言。」
《漢語大詞典》:象罔
(1).亦作“ 象网 ”。庄子寓言中的人物。含无心、无形迹之意。庄子·天地:“ 黄帝 游乎 赤水 之北,登乎 崑崙 之丘而南望,还归,遗其玄珠。使 知 索之而不得,使 离朱 索之而不得,使 喫詬 索之而不得也。乃使 象罔 , 象罔 得之。”一本作“ 罔象 ”。 王先谦 集解引 宣颖 曰:似有象而实无,盖无心之谓。后用为典故。 唐 赵嘏 《成名年献座主仆射兼呈同年》诗:“曾失玄珠求 象罔 ,不将双耳负伶伦。” 明 刘基 《贺新郎·愁思》词:“ 赤水 珠沉迷 象罔 ,暗尘深、不见 长安道 。” 王闿运 《秋醒词序》:“岂 象网 三求之后,将钧天七日之终。”
(2).不真切;模糊不清。 宋 朱熹 《感兴诗》之一:“浑然一理贯,昭晰非象罔。”
《國語辭典》:遗珠(遺珠)  拼音:yí zhū
遗失珍珠。语本《庄子。天地》:「黄帝游乎赤水之北,登乎昆崙之丘,而南望还归,遗其玄珠。」后比喻人才被埋没或珍贵事物湮灭消失。《新唐书。卷一一五。狄仁杰传》:「仲尼称观过知仁,君可谓沧海遗珠矣。」
《國語辭典》:钟离(鍾離)  拼音:zhōng lí
1.地名。春秋为钟离子国;秦汉为钟离县;明初以太祖朱元璋生于此,增设凤阳县,改钟离为临淮县。治所在今安徽凤阳县东北。
2.复姓。如宋有钟离瑾。
《漢語大詞典》:铸错(鑄錯)
见“ 铸成大错 ”。
《國語辭典》:铸成大错(鑄成大錯)  拼音:zhù chéng dà cuò
唐朝罗绍威任节度使时,请朱全忠为其消灭骄横的牙军。事成,朱全忠仍不撤离,并向罗绍威要求给养,致使其府库一空、兵力衰竭。罗绍威后悔莫及,乃感慨道:「合六州四十三县铁,不能为此错也。」错,锉刀,双关语指错误。典出《资治通鉴。卷二六五。唐纪八十一。昭宣帝天祐三年》。后用以比喻造成重大而无法挽回的错误。如:「为偿赌债,他竟做出绑票勒索的勾当,铸成大错!」
《國語辭典》:铸铁(鑄鐵)  拼音:zhù tiě
生铁的别名。参见「生铁」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