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漢語大詞典》:介类(介類)
贝类。亦指贝类的外壳。 郭沫若 《中国古代社会研究》第二篇第三节三:“古代的原始贝币是用介类的。”
《漢語大詞典》:石华(石華)
介类。附生于海中石上。肉如蛎房,可食;壳如牡蛎而大,可装饰户牖。 晋 郭璞 《江赋》:“王珧海月,土肉石华。”《文选·谢灵运〈游赤石进帆海〉诗》:“扬帆采石华,挂席拾海月。” 李善 注引《临海志》:“石华附石,肉可啖。”
《國語辭典》:鳞甲(鱗甲)  拼音:lín jiǎ
1.保护龟、鳖等动物躯体的坚硬甲壳。
2.泛指有鳞、甲的水生动物。《文选。曹植。七启》:「飞翮凌高,鳞甲隐深。」
3.比喻人心奸诈,不可亲近。《三国志。卷三九。蜀书。陈震传》:「孝起前临至吴,为吾说正方腹中有鳞甲,乡党以为不可近。」
《國語辭典》:水居  拼音:shuǐ jū
1.居于水乡。《战国策。赵策二》:「故寡人且聚舟楫之用,求水居之民,以守河薄洛之水。」
2.生长于水中的鳞介类。《吕氏春秋。孝行览。本味》:「水居者腥,肉玃者臊。」汉。高诱。注:「水居者,川禽鱼鳖之属,故其臭腥也。」
《漢語大詞典》:插岸
虫名。介类。即马蛤,又名马刀。 宋 文同 《过友人溪居》诗:“水虫行插岸,林鸟过提壶。”
《漢語大詞典》:鱼蚌(魚蚌)
鱼和蚌。泛指鳞介类水产。 晋 周斐 《汝南先贤传》:“﹝ 周燮 ﹞有先人草庐在於东坑,其下有陂,鱼蚌生焉。” 宋 蔡襄 《胡雁》诗:“春江沙平浄,鱼蚌不可数。”
《漢語大詞典》:三蝬
介类动物名。
分類:介类动物
《漢語大詞典》:魪品
泛指鳞介类水族。
《國語辭典》:寄生虫(寄生蟲)  拼音:jì shēng chóng
1.寄生于他种动植物体内或体外的虫类。如蛔虫、虱子和跳蚤。
2.讽刺不事生产,而靠依赖、剥削为生的人。如:「整天游手好閒,只会欺压邻里的的寄生虫,遭人唾弃。」
《國語辭典》:寄居蟹  拼音:jì jū xiè
动物名。节肢动物门甲壳纲寄居蟹科。广布于全世界。寄居在空螺壳内,头、胸部坚硬,腹部柔软,有两对触角,第二对特长;足四对,第四对在腹部末端,可用以钩住空壳。在热带岛屿中,有些寄居蟹则居住在椰壳中。
《漢語大詞典》:壳族(殼族)
指贝类、介类等有壳动物。 唐 张说 《同赵侍御乾湖作》诗:“鳞宗壳族嬉为府,钓叟罛师利焉聚。”
《国语辞典》:天狗螺  拼音:tiān gǒu luó
动物名。软体动物门腹足纲的介类。壳坚硬而厚,呈纺锤形,颜色淡黄。生活于近海海底,以小动物为食。
《漢語大詞典》:鳞宗介族(鱗宗介族)
泛指鳞介类水生动物。 明 李东阳 《题画》诗:“鳞宗介族多簪裾,中书亦是 瀛洲 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