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共2224,分149页显示  上一页  1  2  3  5  6  7  8 下一页
词典(续上)
仁智
仁贤
能仁
仁恩
当仁
依仁
宣仁
仁恕
纯仁
皇仁
仁声
仁民
怀仁
体仁
亲仁
《漢語大詞典》:仁智
(1).仁与智。孟子·公孙丑下:“ 周公 使 管叔 监 殷 , 管叔 以 殷 畔;知而使之,是不仁也,不知而使之,是不智也。仁智, 周公 未之尽也,而况於王乎?”参见“ 仁 ”。
(2).仁爱而多智。韩非子·问田:“故不惮乱主闇上之患祸,而必思以齐民萌之资利者,仁智之行也。” 北魏 郦道元 水经注·济水:“﹝ 徐偃王 ﹞长而仁智。”
分類:仁爱
《漢語大詞典》:仁贤(仁賢)
(1).即仁且贤。韩非子·难言:“此十数人者,皆世之仁贤忠良,有道术之士也。”史记·宋微子世家:“ 微子 故能仁贤,乃代 武庚 。”晋书·向雄传:“殿下讎枯骨而捐之中野,为将来仁贤之资,不亦惜乎!”
(2).仁人与贤人。孟子·尽心下:“不信仁贤,则国空虚。”汉书·孔光传:“毁譖仁贤,诬愬大臣。”
分類:仁人贤人
《漢語大詞典》:能仁
梵语的意译。即 释迦牟尼 。修行本起经卷上:“佛告童子,汝却后百刼,当得作佛,名 释迦文 。(原注:汉言 能仁 )……於是 能仁 菩萨以得决言,踊跃欢喜。” 南朝 齐 王屮《头陀寺碑文》:“皇矣 能仁 ,抚期命世。”魏书·释老志:“所谓佛者,本号 释迦文 者,译言 能仁 ,谓德充道备,堪济万物也。” 唐 陈子昂 《燕然军人画像铭》:“当闻西方之圣有 能仁 者,凶吉之业,各极以直。” 清 蒲松龄 聊斋志异·蒋太史:“只有君亲无报答,生生常自祝 能仁 。”参阅 周一良 《魏晋南北朝史论集·能仁与仁祠》
《漢語大詞典》:仁恩
仁爱恩德。 汉 董仲舒 春秋繁露·十指:“亲近来远,同民所欲,则仁恩达矣。” 三国 魏 曹植 《娱宾赋》:“扬仁恩於白屋兮,踰 周公 之弃餐。” 唐 韩愈 《袁州申使状》:“伏乞仁恩,特令改就常式,以安下情。”《三国演义》第一○四回:“伏愿陛下清心寡慾,约己爱民,达孝道於先皇,布仁恩於宇下。”
分類:仁爱恩德
《漢語大詞典》:当仁(當仁)
(1).犹言当之无愧。晋书·石苞传论:“若夫经为帝师, 郑冲 於焉无愧;孝为德本, 王祥 所以当仁。” 唐玄宗 《送李邕之任滑台》诗:“课成应第一,良牧尔当仁。”
(2).谓勇为不辞。 唐 王勃 《益州德阳县善寂寺碑》:“羣公以道之存矣,思传记德之书;下官以文在兹手,愿展当仁之笔。” 宋 王禹偁 《拟拜屈突通为兵部尚书制》:“我之所重,汝则当仁。”
(3).指勇为不辞的人。 金 元好问 《兴国院改律为禅请住持疏》:“谁其作古,自有当仁。”参见“ 当仁不让 ”。
分類:不辞
《國語辭典》:当仁不让(當仁不讓)  拼音:dāng rén bù ràng
语出《论语。卫灵公》:「当仁不让于师。」泛指遇到应该做的事,主动承担起来,而不推让。《后汉书。卷三五。曹褒传》:「夫人臣依义显君,竭忠彰主,行之美也。当仁不让,吾何辞哉!」《孽海花》第二五回:「不如仍请敬王出来,做个领袖,两位老师,也该当仁不让,恢复光绪十年前的局面。」
《國語辭典》:依仁  拼音:yī rén
行为处事以仁为依据。语本《论语。述而》:「子曰:『志于道,据于德,依于仁,游于艺。』」
《分类字锦》:宣仁
曹植汉二祖优劣论宣仁以和众迈德以来远故窦融闻声而景附马援一见而叹息
分类:功德
《國語辭典》:仁恕  拼音:rén shù
有仁心而能推己及人。《汉书。卷一○○。叙传上》:「盖在高祖,其兴也有五:……四曰宽明而仁恕。」
《國語辭典》:纯仁(純仁)  拼音:chún rén
纯粹至诚的仁德。《文选。王褒。四子讲德论》:「今圣主冠道德,履纯仁,被六艺,佩礼文。」《红楼梦》第一六回:「于是太上皇皇太后大喜,深赞当今至孝纯仁,体天格物。」
《漢語大詞典》:皇仁
皇帝的仁德。 宋 司马光 《虞部刘员外约游金明光以贱事失期》诗之二:“皇仁听使欢娱极,白简从君冷峭多。”《清会典事例·工部·城垣》:“即召募附近穷民,宣布皇仁,每名日给工食银八分。” 清 邹容 《革命军》第二章:“若皇仁之谓,则是盗贼之用心杀人而曰救人也。” 刘成禺 《洪宪纪事诗》之七:“ 春藕 斋 櫺重写春,素笺题咏讽皇仁。”
分類:仁德帝王
《國語辭典》:仁声(仁聲)  拼音:rén shēng
行仁德的声誉。《文选。扬雄。羽猎赋》:「仁声惠于北狄,武谊动于南邻。」《文选。任昉。齐竟陵文宣王行状》:「未及下车,仁声先洽。」
《漢語大詞典》:仁民
将仁爱和仁义施之于人。孟子·尽心上:“亲亲而仁民,仁民而爱物。” 清 曾国藩 《答刘孟容书》:“亲亲与民殊,仁民与物殊,乡邻与同室殊。”
分類:仁爱仁义
《漢語大詞典》:怀仁(懷仁)
(1).心怀仁德。 汉 陆贾 新语·道基:“圣人怀仁仗义。” 明 吾丘瑞 《运甓记·藩府贺正》:“放雀怀仁,献鳩施惠,翠管银钩辉映。”
(2).归服于仁德。礼记·礼器:“君子有礼,则外谐而内无怨,故物无不怀仁。” 唐 元稹 《为严司空谢招讨使表》:“陛下威加四海,德被万方……百蛮述职,九有怀仁。” 明 高明 《琵琶记·一门旌奖》:“禽兽草木尚怀仁,这一封丹詔必因君。”
《漢語大詞典》:体仁(體仁)
躬行仁道。易·乾:“君子体仁,足以长人。” 孔颖达 疏:“言君子之人,体包仁道,汎爱施生,足以尊长於人也。” 宋 曾巩 《到任谢职司诸官员状》:“伏遇某官体仁为任,充美在躬。” 清 戴震 《原善》下:“君子体仁以修身,则行修也。”参见“ 履仁 ”。
分類:躬行仁道
《漢語大詞典》:履仁
躬行仁道。 汉 焦赣 《易林·大畜之需》:“躬体履仁,尚德止讼,宗邑以安,三百无患。” 唐 韩愈 《除崔群户部侍郎制》:“具官 崔群 ,体道履仁,外和内敏。” 元 刘埙 隐居通议·杂录:“我先帝廸畏天显,怀保小民,四十一年躋敬履仁,用能延洪基绪,式克至于今日。”
分類:躬行仁道
《漢語大詞典》:亲仁(親仁)
亲近有仁德的人。《论语·学而》:“汎爱众,而亲仁,行有餘力,则以学文。” 朱熹 集注:“亲,近也;仁,谓仁者。” 晋 陆机 《辨亡论下》:“接士尽盛德之容,亲仁罄丹府之爱。” 南朝 陈 徐陵 《为贞阳侯重与王太尉书》:“既而仇讎未殄,方凭大国之威;宗祏阽危,尤仰亲仁之德。”
分類:亲近仁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