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國語辭典》:凶德  拼音:xiōng dé
违背道德礼义的恶行。《书经。盘庚下》:「古我先王,将多于前功,适于山,用降我凶德,嘉绩于朕邦。」《左传。文公十八年》:「孝敬、忠信为吉德,盗贼、藏奸为凶德。」
《漢語大詞典》:仁育
以仁德教化培育。南齐书·崔慧景传:“陛下德侔造化,仁育羣生。” 清 陈康祺 郎潜纪闻卷十四:“皇上以仁育万物为心。”
《漢語大詞典》:惠安
以仁德安抚。宋史·哲宗纪一:“其申諭中外,协心奉令,以称先帝惠安元元之意。”
分類:仁德安抚
《漢語大詞典》:放麑
亦作“ 放麛 ”。 韩非子·说林上:“ 孟孙 猎得麑,使 秦西巴 持之归。其母随之而啼, 秦西巴 弗忍而与之。”后以“放麑”为仁德之典。东观汉记·光武纪:“仰视天,俯视地,观于放麑啜羹之义,二者孰仁矣?” 唐 陈子昂 《感遇》诗之四:“吾闻 中山 相,乃属放麑翁。” 明 张居正 《与张心斋计不许东虏款贡书》:“盖度彼既感吾放麑之恩,而又适愜其平生之愿。”
分類:仁德
《漢語大詞典》:咏仁(詠仁)
歌咏仁德。《文选·班固〈东都赋〉》:“是以四海之内,学校如林,庠序盈门,献酬交错,俎豆莘莘,下舞上歌,蹈德咏仁。” 张铣 注:“言四海既多学校,皆手舞足蹈,歌咏仁德。”
分類:歌咏仁德
《漢語大詞典》:戴仁
崇尚仁德。礼记·儒行:“戴仁而行,抱义而处。”逸周书·王会:“凤鸟者,戴仁、抱义、掖信,归有德。” 孔晁 注:“戴仁,向仁国。”
分類:崇尚仁德
《漢語大詞典》:德华(德華)
仁德的光辉。 宋 范仲淹 《今乐犹古乐赋》:“和气既充於天下,德华遂振於域中。”
分類:仁德光辉
《漢語大詞典》:和泽(和澤)
(1).仁德,恩泽。梁书·严助传:“盛德上隆,和泽下洽。”
(2).指和润的雨露。 晋 张协 《安石榴赋》:“含和泽以滋生,鬱敷萌以挺栽。”
(3).温暖湿润。 晋 陶潜 《劝农》诗:“气节易过,和泽难久。” 晋 陶潜 《和郭主簿》诗之二:“和泽同三春,华华凉秋节。”
《漢語大詞典》:王主
(1).行王道的君主;仁德的君主。管子·枢言:“王主积于民,霸主积于将战士。”《淮南子·人间训》:“﹝ 西门豹 曰﹞王主富民,霸主富武。” 汉 荀悦 《汉纪·昭帝纪》:“体正性仁,心明志固,动以为人,不以为己,是谓王主。”
(2). 汉 诸侯王之女称“王主”。汉书·成帝纪:“赐诸侯王、丞相……王太后、公主、王主、吏二千石黄金。” 颜师古 注:“ 张晏 曰:‘天子女曰公主……王主,王之女也。’王主则翁主也。王自主婚,故曰王主。”
《漢語大詞典》:逆德
(1).古代指勇、争、战、怒等有背慈善仁爱之事。国语·越语下:“ 越王 勾践 即位三年而欲伐 吴 …… 范蠡 进諫曰:‘夫勇者,逆德也;兵者,凶器也;争者,事之末也。’” 韦昭 注:“德尚礼让,勇则攻夺。”尉缭子·武议:“兵者,凶器也;争者,逆德也;将者,死官也:故不得已而用之。”史记·越王勾践世家:“兵者,凶器也;战者,逆德也;争者,事之末也。”史记·平津侯主父列传:“怒者,逆德也;兵者,凶器也。”《荡寇志》第七八回:“夫佳兵不祥,战者逆德。”
(2).背弃仁德。汉书·高帝纪上:“顺德者昌,逆德者亡。”
《國語辭典》:仁宇  拼音:rén yǔ
1.得仁德者的庇护。南朝梁。沈约〈瑞石像铭〉:「惟圣仁宇,宝化潜融。」唐。柳宗元〈为韦京兆祭杜河中文〉:「余弟宗卿,获芘仁宇。」
2.对仁德者的美称。唐。李直方《白蘋亭记》:「道出公之仁宇,目览亭之崇构。」
《漢語大詞典》:德法
儒家谓合乎仁德的礼法。大戴礼记·盛德:“故明堂,天法也;礼度,德法也。所以御民之嗜慾好恶,以慎天法,以成德法也。刑法者,所以威不行德法者也。” 卢辩 注:“礼,谓三百三千也,唯有仁德也。” 王聘珍 解诂:“德法者,躬行心德,垂为法象也。”《孔子家语·执辔》:“夫德法者,御民之具,犹御马之有衔勒也。”
《漢語大詞典》:昏德
昏乱而无仁德;恶德。书·仲虺之诰:“ 有夏 昏德,民坠涂炭。” 孔 传:“ 夏桀 昏乱,不恤下民。民之危险若陷泥坠火,无救之者。”左传·襄公十三年:“及其乱也,君子称其功以加小人,小人伐其技以冯君子。是以上下无礼,乱虐并生,由争善也,谓之昏德。” 清 蒲松龄 聊斋志异·聂政:“ 怀庆潞王 ,有昏德。时行民间,窥有好女子,輒夺之。”
分類:昏乱仁德
《漢語大詞典》:焘载(燾載)
天覆地载。谓仁德广被。 前蜀 杜光庭 《胡常侍修黄箓斋词》:“所以九玄三古,咸宣燾载之慈;天上人间,共沐涵濡之泽。”
《漢語大詞典》:德念
谓对先圣仁德的怀念。《汉书·高惠高后文功臣表》:“是以内恕之君乐继絶世,隆名之主安立亡国,至於不及下车,德念深矣。” 颜师古 注引 张晏 曰:“谓 武王 入 殷 ,未及下车,封 黄帝 之后於 蓟 , 虞 舜 之后於 陈 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