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国语辞典》:献拙(献拙)  拼音:xiàn zhuó
向人表露自己技能时的谦辞。如:「为博君一笑,就此献拙了。」也作「献丑」。
《漢語大詞典》:贺联(賀聯)
向人表示庆贺而赠送的对联。 梁斌 《红旗谱》四十:“ 张嘉庆 是 张 家的独生儿子,母亲生下他的时候,唱了两台大戏,喜幛贺联摆满了半条街。”《新民晚报》1991.10.30:“ 沪 上书法名家 胡问遂 欣闻 谢军 夺魁,喜孜孜写了一副贺联:‘玉局系万方喜传 谢氏 终擒鹿,新松高千尺共庆 中华 初主盟。’”
《國語辭典》:构肆  拼音:gōu sì
1.宋、元时代的卖艺场所或剧场。
2.妓院。元。无名氏《百花亭》第四折:「从今后美恩情一似调琴瑟,泼生涯再不窥构肆。」也作「勾阑」、「勾栏」。
《國語辭典》:嘟哝(嘟噥)  拼音:dū nong
自言自语。如:「她边走边嘟哝的抱怨著。」也作「嘟囔」。
《國語辭典》:嘟囔  拼音:dū nang
自言自语。《红楼梦》第二○回:「口内嘟囔说:『一个作爷的,还赖我们这几个钱。』」也作「嘟哝」。
《國語辭典》:玉质金相(玉質金相)  拼音:yù zhí jīn xiàng
形容人或物的尊贵完美。参见「金相玉质」条。《文选。刘孝标。辩命论》:「昔之玉质金相,英髦秀达,皆摈斥于当年,韫奇才而莫用。」
分類:人表表里
《漢語大詞典》:扎板儿(扎板兒)
曲艺艺人表演时用来打拍子的竹板。儿女英雄传第四回:“后头的那个身上揹着一个洋琴,手里打着一副扎板儿噔咚扎咶的就奔了东配房一带来。”
《漢語大詞典》:外简内明(外簡内明)
谓对人表面上简易,而内心明察。《三国演义》第十八回:“公外简内明,用人惟才。”
《漢語大詞典》:苏州码子
1.原为苏州人表示数目的符号,后通行于全国。从一到十依次写做〡、〢、〣、〤、〥、亠、〧、〨、〩、。用于旧式帐簿,也叫草码。
《漢語大詞典》:言坊行表
谓言行为人表率。 况周颐 蕙风词话卷二:“其见重於时如此。顾亦能为綺语、情语。可知《兰畹》《金荃》,何损於言坊行表也。”
《国语辞典》:叉手不离方寸(叉手不离方寸)  拼音:chā shǒu bù lí fāng cùn
拱手于胸前,向人表示恭敬的态度。《京本通俗小说。错斩崔宁》:「那后生叉手不离方寸:『小人是村里人,……要往褚家堂那边去的。』」《儒林外史》第二○回:「那小厮作了一个揖,叫声『老师父』,叉手不离方寸,说出姓名来。」
《国语辞典》:至敬无文(至敬无文)  拼音:zhì jìng wú wén
对极亲密的人表示敬爱,应著眼于真情的表露,而不必用虚文缛节。《礼记。礼器》:「有以素为贵者,至敬无文。」也作「至亲无文」。
《国语辞典》:您哪  拼音:nín nǎ
对人表示客气、尊敬的称呼。如:「您哪生意好不好?」
《国语辞典》:您纳(您纳)  拼音:nín na
对人表示客气、尊敬的称呼。如:「您纳最近身子可好?」也作「您哪」、「您老」。
《国语辞典》:表明心迹(表明心迹)  拼音:biǎo míng xīn jī
对人表示自己的心意或意见。如:「他写一封爱慕的情书给女同事,以表明心迹。」《说岳全传》第一一回:「此乃国家大典,岂容你我私自检择?如今必须对神立誓,表明心迹,方可考试。」
《国语辞典》:当场献丑(当场献丑)  拼音:dāng cháng xiàn chǒu
1.在现场显露丑态,出洋相、失体面。《醒世恒言。卷二○。张廷秀逃生救父》:「我今年已六十,尚无子嗣,你若肯时,便请个先生教你,也强如当场献丑。」也作「当场出丑」。
2.面对众人表演的谦称。如:「大家不嫌弃,我就当场献丑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