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国语辞典》:茶颠(茶颠)  拼音:chá diān
唐人陆羽嗜茶,故人称其为「茶颠」。
《漢語大詞典》:三腊(三臘)
旧时 杭州 人称生子第二十一日为三腊。 宋 吴自牧 梦粱录·育子:“ 杭城 人家育子……七日名一腊,十四日谓之二腊,二十一日名曰三腊,女家与亲朋俱送膳食,如猪腰肚蹄脚之物。”
《國語辭典》:家舅  拼音:jiā jiù
称谓。对人称自己的舅舅。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俭啬》:「家舅刻薄,乃复驱使草木。」
《漢語大詞典》:皇尸
对君尸的敬称。古代祭祀时代表死者受祭的人称“尸”。《诗·小雅·楚茨》:“神具醉止,皇尸载起。” 朱熹 集传:“皇尸者,尊称之也。”礼记·祭统:“率其羣臣,以乐皇尸。” 郑玄 注:“皇,君也;言君尸之尊者。”《乐府诗集·郊庙歌辞十二·周宗庙乐舞辞》:“儼皇尸,列虞宾。” 清 龚自珍 《〈怀宁王氏族谱〉序》:“古者祭礼,嘏传皇尸之命。”
《漢語大詞典》:过番(過番)
方言。旧时 闽南 人称到 南洋 谋生。 许地山 《缀网劳蛛·商人妇》:“他急得无可奈何,就动了过番的念头。”《解放日报》1946.9.30:“粮价狂涨,米铺已论两标价,一两之值三百五十,番葛贵至五百钱一斤,饿死、过番日众,人口再减而剩二万!”
《國語辭典》:家嫂  拼音:jiā sǎo
称谓。对人称自己的嫂嫂。
《國語辭典》:笔虎(筆虎)  拼音:bǐ hǔ
唐代李阳冰善作篆书,时人称「笔虎」。后也指书法写得最好的人。宋。周越《法书苑》:「窦泉谓李阳冰篆曰:『笔虎』。」
分類:篆书人称
《漢語大詞典》:鲙炙(鱠炙)
(1).细切的肉和烤熟的肉。亦泛指佳肴。太平御览卷九四○引 汉 杨孚 《异物志》:“南方鱼多不肥美,惟魿鱼为上,大者长二尺,作鱠炙,尤香而美。” 唐 姚合 《过张邯郸庄》诗:“苟餐非其所,鱠炙为蒺藜。” 唐 陆龟蒙 《村夜》诗之二:“纤洪动丝竹,水陆供鱠炙。”
(2).比喻美好的诗文为人称赞。 宋 吴坰 五总志:“时人鱠炙,以为切对。”参见“ 膾炙 ”。
《漢語大詞典》:脍炙(膾炙)
(1).细切的肉和烤熟的肉。亦泛指佳肴。孟子·尽心下:“ 公孙丑 问曰:‘膾炙与羊枣孰美?’ 孟子 曰:‘膾炙哉!’” 汉 枚乘 《七发》:“羞炰膾炙,以御宾客。” 宋 杨万里 《病中屏肉味独茹菜羹饭甚美》诗:“云子香抄玉色鲜,菜羹新煮翠茸兼。人间膾炙无此味,天上酥酡恐尔甜。” 清 刘大櫆 《〈郑子山诗集〉序》:“一勺之水,可以知沧海之大;一臠之味,可以知膾炙之美。”
(2).比喻美好的诗文或事物为人称赞。 宋 司马光 《司马温公诗话·寇莱公诗》:“﹝ 寇準 诗﹞为人膾炙。” 明 叶盛 水东日记·文章正宗叙论:“书信往来,虽不关大体,而其文卓然为世膾炙者,亦缀其末。” 清 褚人穫 《坚瓠九集·成语破》:“ 浙江 陈煒 字 本叔 ,时艺膾炙一时。” 清 王夫之 薑斋诗话卷三:“ 滕王阁 连甍市廛,名不称实;徒以 王勃 一序,膾炙今古。”参见“ 膾炙人口 ”。
(3).犹宰割,处置。 明 李贽 《与刘肖川》:“尊翁兹转,甚当,但恐檀越远去,外护无依,不肖当为 武昌 鱼,任人膾炙矣。”
《漢語大詞典》:纻丝
“宋”人称“缎子”
分類:人称缎子
《国语辞典》:本市  拼音:běn shì
居处于某市的人称该市为「本市」。如:「本市目前实施垃圾分类,以求达到垃圾减量、永续家园的目标。」
分类:居处人称
《漢語大詞典》:黑槊公
北魏 大将 于栗磾 好持黑矟,人称“黑矟公”。魏书·于栗磾传:“ 刘裕 之伐 姚泓 也, 栗磾 虑其北扰,遂筑垒於 河 上,亲自守焉。禁防严密,斥候不通, 裕 甚惮之,不敢前进。 裕 遗 栗磾 书,远引 孙权 求讨 关羽 之事,假道西上,题书曰:‘黑矟公麾下。’ 栗磾 以状表闻, 太宗 许之,因授黑矟将军。 栗磾 好持黑矟以自标, 裕 望而异之,故有是语。”后用以作大将的代称。 唐 李山甫 《送刘将军入关讨贼》诗:“欲灭黄巾贼,须凭黑矟公。”
分類:大将人称
《國語辭典》:听戏(聽戲)  拼音:tīng xì
中国传统戏剧,以歌舞为主,其中唱腔有独特之处,引人入胜,故欣赏以唱腔为主的戏,称为「听戏」。
《漢語大詞典》:巡道
(1). 清 代官名。 唐 代遣使分道出巡,称分巡某某道。 明 代各省按察司除按察使外,还有按察副使、按察佥事等官员,负责巡察州、府、县的政治、司法等方面的事情,称分巡道、兵巡道等。 清 废副使、佥事等官,简称巡道。清史稿·职官志三:“寻改置布政使左、右参议,是为守道;按察使副使、僉事,是为巡道。” 清 魏源 《道光洋艘征抚记上》:“ 天津 巡道 陆建瀛 言,洋人所求,前三事大,后三事小。”《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四四回:“所以制臺打算委巡道代理藩司,以便中丞好交卸赴新任去。”
(2).指巡查铁路轨道,以保障安全运行。从事该项工作的铁路工人称巡道工。 张承信 《闪光的道钉》诗:“巡道工,肩挎小包手持镐,千里铁道去巡逻。”
《漢語大詞典》:校书笺(校書箋)
即薛涛笺。一种幅小而精美的纸张,用以题咏或书写信函。 唐 人称 薛涛 为女校书,故薛涛笺又称校书笺。亦借指题咏或书信。 唐 司空图 《退居漫题》诗之二:“只忧诗病发,莫寄校书笺。” 唐 司空图 《狂题》诗之十三:“应到去时题不尽,不劳分寄校书笺。”参见“薛涛笺”。
《國語辭典》:薛涛笺(薛濤箋)  拼音:xuē táo jiān
唐代名妓薛涛所制的深红小彩笺。今亦指红色八行笺。明。汤显祖《牡丹亭》第七出:「『这是甚么纸?』(旦)『薛涛笺。』」
《漢語大詞典》:小许公(小許公)
唐 苏颋 袭其父封爵 许国公 ,人称为 小许公 。 唐 杜牧 《上宣州高大夫书》:“ 苏氏 父子,皆进士也…… 小许公 佐 玄宗 朝,号为 苏 宋 。” 宋 计有功唐诗纪事·苏颋:“及帝平内难,日夕制詔络绎,无非 頲 之所作,时称 小许公 。” 明 胡应麟 诗薮·唐下:“ 苏頲 以父 瓌 故称 小许公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