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漢語大詞典》:盛藻
华美的辞藻。多用作对别人文章的美称。 晋 陆机 《文赋》序:“作《文赋》,以述先士之盛藻,因论作文之利害所由。”《宋书·谢灵运传论》:“ 二祖 、 陈王 ,咸蓄盛藻,甫乃以情纬文,以文被质。”隋书·经籍志:“ 宋玉 、 屈原 ,激清风於 南楚 , 严 、 邹 、 枚 、 马 ,陈盛藻於 西京 。”
《漢語大詞典》:锦翰(錦翰)
犹锦笔。对他人文章的美称。 唐 郑愔 《奉和幸上官昭容院献诗》之四:“愿奉舆图泰,长开锦翰裁。”
《漢語大詞典》:文轴(文軸)
借指文章。因古人文章多装成卷轴,故云。 宋 王谠 唐语林·补遗三:“有举子投卷,误与 德裕 ,举子即悟,復请之曰:‘文轴当与及第 李评事 ,非公也。’” 明 冯梦龙 《智囊补·术智·陈子昂》:“﹝ 陈子昂 ﹞以文轴徧赠会者,一日之内,声华溢都下。”
《漢語大詞典》:掩着(掩著)
谓掩盖剽窃他人文章的痕迹。 清 章学诚 文史通义·言公中:“然而不能不恫心於窃之者,盖穿窬胠篋之智,必有窜易更张,以就其掩著,而因以失其本指也。” 清 章学诚 文史通义·言公中:“君子恶夫盗人之言,而遽铲去其迹,以遂掩著之私也。”
《國語辭典》:艾气(艾氣)  拼音:ài qì
1.艾,指三国时有口吃毛病的邓艾。因此以「艾气」嘲讽人口吃。宋。邵博《邵氏闻见后录》卷三○:「士人口吃,刘贡父嘲之曰:『本是昌徒,又为非类,虽无雄才,却有艾气。』盖周昌、韩非、扬雄、邓艾皆口吃也。」
2.艾草所发出的气味。宋。洪迈《夷坚支志丁。卷八。赵三翁》:「时方盛暑,俾就屋开三天窗,放日光下射,使顿仰卧,揉艾遍铺腹上,约十数斤,乘日光炙之。移时,热透脐腹,不可忍;俄腹中如雷鸣,下泄,口鼻间皆浓艾气,乃止。」宋。龙衮《江南野录》:「性好谑浪,有投贽荒恶者,使妓炷艾熏之。俟来,嗅曰:『子之卷轴何多艾气也?』」
《國語辭典》:艾艾  拼音:ài ài
三国时魏国的邓艾患有口吃,每次说到自己时,连说艾艾。典出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言语》。后用以形容人口齿不清晰,说话不流利。
分類:口吃谑称
《漢語大詞典》:调判(調判)
谓根据某人文理优长的特点调选判官。旧唐书·崔戎传:“ 戎 举两经登科,授太子校书,调判入等,授 蓝田 主簿,为藩镇名公交辟。”
《漢語大詞典》:政治地理学
人文地理学分支之一。研究政治现象空间分布的科学。内容包括国家的领土、疆界、首都、行政区划,以及国际政治关系的格局及其发展变化等,为国家的政治决策、国际事务等工作提供依据。
《漢語大詞典》:文剪公
指剪贴拼凑别人文章以成文的人。 鲁迅 《且介亭杂文末编·立此存照(三)》:“我情愿做一回‘文剪公’,因为事情和文章都有意思,太删节了怕会索然无味。”
《國語辭典》:文抄公  拼音:wén chāo gōng
讥称专门抄袭剽窃他人文章的人。
《国语辞典》:绣口锦心(绣口锦心)  拼音:xiù kǒu jǐn xīn
称赞人文思巧妙,词藻优美。参见「锦心绣口」条。明。陆采《明珠记》第一○出:「俺小姐花容月貌,王解元绣口锦心,正是一对夫妻。」
《国语辞典》:乃文乃武  拼音:nǎi wén nǎi wǔ
赞美人文、武兼备。参见「乃武乃文」条。唐。王勃〈九成宫颂〉:「一阴一阳,神道也。乃文乃武,圣图也。」
《国语辞典》:人文教育  拼音:rén wén jiào yù
人文素养的教育系经由对人类各种处境的了解,以培养对人性尊严的尊重与关怀的教育。
《国语辞典》:国土规划(国土规划)  拼音:guó tǔ guī huà
国家本于国策,基于各地区的自然、人文特性,根据经济、交通及政治建设的需要,将全国土地的权利归属与用途,予以有系统的规划。
《国语辞典》:拉丁美洲音乐(拉丁美洲音乐)  拼音:lā dīng měi zhōu yīn yuè
中南美洲音乐的总称。拉丁美洲因其地理上、人文上的复杂性,表现在音乐上也形成其独特的风格。其中以民族音乐最重要,而且多为舞蹈音乐,如伦巴、曼波、恰恰、探戈。乐器方面以打击乐器为主。
《国语辞典》:田野工作  拼音:tián yě gōng zuò
生物学、人类学、考古学、社会学、语言学等自然与人文社会科学的一种研究方法。由研究者进入研究地,透过参与生活、观察、测量或采集等方法,直接收集有关研究对象的第一手资料。也称为「田野研究」、「田野调查」、「实地调查」、「野外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