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国语辞典》:举头三尺有神明(举头三尺有神明)  拼音:jǔ tóu sān chǐ yǒu shén míng
(谚语)传说中每个人头上三尺处都有神明鉴察著,「举头三尺有神明」用来劝人不可做亏心事。如:「举头三尺有神明,你别再胡作非为,小心得到报应。」
《国语辞典》:敌脑(敌脑)  拼音:dí nǎo
一种旧时嵌在犯人头上的刑具。《西游记》第九七回:「可怜把四众捉将进去,一个个都推入辖床,扣拽了滚肚、敌脑、攀胸。禁子们又来乱打。」
《国语辞典》:啄针儿(啄针儿)  拼音:zhuó zhēn ér
簪子,妇人头饰之一。《金瓶梅》第一二回:「应伯爵推斗桂姐亲嘴,把头上金啄针儿戏了。」
《国语辞典》:打响瓜儿(打响瓜儿)  拼音:dǎ xiǎng guā ér
指用手掌打人头颅所发出的清脆声音。《金瓶梅》第七七回:「小油嘴儿,你倒和李桂姐两个,把应花子打的好响瓜儿。」
《国语辞典》:蓬头鬼(蓬头鬼)  拼音:péng tóu guǐ
形容人头发散乱,边幅不修的模样。《红楼梦》第五二回:「病的蓬头鬼一样,如今贴了这个,倒俏皮了。」
《国语辞典》:人头户(人头户)  拼音:rén tóu hù
利用人头在金融机关所开设的户头。多用来诈骗钱财,逃避法律责任。如:「有些人被利用开了人头户,自己还蒙在鼓里而不知。」
《漢語大詞典》:鬼头银(鬼頭銀)
亦省称“ 鬼头 ”。 旧指铸有洋人头像的银元。 胡朴安 《中华全国风俗志·广东·买输服》:“诗曰:买输服,鬼头银,锱铢积累多艰辛,乃甘跪献控诉斗杀之家人。” 胡朴安 《中华全国风俗志·广东·广州之银洋称呼》:“﹝外洋钱﹞又有鬼头之名,盖外人往往以其国王之象印于钱面也。”
《國語辭典》:冰袋  拼音:bīng dài
装冰块用的橡胶袋,当病人身上发热时,可用来降低温度。也称为「冰帽」。
《漢語大詞典》:爆栗子
栗爆。谓将食指、中指弯曲起来敲人头顶的动作。 李劼人 《死水微澜》第五部分七:“不知为什么, 大高二爷 顶恨她,有机会总要给她几个爆栗子,牙齿还要咬紧。”
《漢語大詞典》:弹骨(彈骨)
古代北方胡人盟约之法。置酒于人头骨中,互饮以示信守。《淮南子·齐俗训》:“故胡人弹骨、 越 人契臂、中国歃血也,所由各异,其於信一也。” 高诱 注:“胡人之盟约,置酒人头骨中饮以相诅。”
《漢語大詞典》:人头罗刹(人頭羅刹)
长着人头的恶鬼。比喻凶残的人。 唐 张鷟 朝野佥载卷二:“监察御史 李全交 素以罗织酷虐为业,臺中号为‘人头罗刹’。”
《漢語大詞典》:帽镜(帽鏡)
置于几案上,可照出人头面的镜子。儿女英雄传三五回:“﹝ 长姐儿 ﹞腾出右手来双手捧着那个帽镜儿,屈着点腿儿,榻着点腰儿,把镜子向后一闪,对准了老爷的脸盘儿。” 张志民 《老朱和房东》:“地上一个紫红色的旧板柜,柜上有个帽镜,帽镜因为年久,走了水银,已经照不见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