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共829,分56页显示  上一页  5  6  7  8  9  11  12  13  14 下一页
分类词汇(续上)
起念
人像
眼根
外差
起羞
生厌
虚气
含水
壅水
身外身
烟熏
诲淫
作酸
隙开
产物
《漢語大詞典》:起念
(1).产生某种想法;起欲念。《西游记》第九三回:“起念断然有爱,留情必定生灾。”《快心编三集》第二回:“不比 再思 是近日起念的,只为家中眼目多,小姐们规矩重,就是二娘,也狠端方,不敢做出那等虚头霍脸的事来。”
(2).着眼;着想。 明 王守仁 《传习录》卷上:“故替圣人争分两,若不从躯壳上起念,即 尧 舜 万鎰不为多, 孔子 九千鎰不为少。”
《國語辭典》:人像  拼音:rén xiàng
刻划人的形体或相貌的作品。如:「人像摄影」。北魏。郦道元《水经注。河水注》:「有奇石,如二人像,攘袂相对。」
《漢語大詞典》:眼根
佛教语。六根之一。指眼睛因接触客观事物而产生的视觉和认识。《圆觉经》:“心清浄,故见尘清浄;见清浄,故眼根清浄。” 五代 齐己 《游道林寺四绝亭观宋杜诗版》诗:“高僧眼根静,应见客吟神。” 宋 陈师道 《次韵寄答晁无咎》:“眼根清浄尘不留,登伽过尽不回头。”儿女英雄传第三七回:“他一样有眼根,却从来不解五色六章,何为好看,何为不好看。”
《漢語大詞典》:外差
把一个无线电频率同另一不同的频率合在一起以便产生差拍。例如:一个低频信号(一般约100千赫)随后被倍频和外差以产生所需的载波频率。
《漢語大詞典》:起羞
(1).招致羞辱。书·说命中:“惟口起羞,惟甲胄起戎。” 孔颖达 疏:“王者法天施化,其举止不可不慎,惟口出令不善,以起羞辱。” 唐 储光羲 《狱中贻姚张薛李郑刘诸公》诗:“直道时莫亲,起羞见谗口。”
(2).产生羞耻之感。 宋 王令 《龙角歌和崔公度伯易》诗:“视龙有角急起羞,亟去诉帝龙可忧。”
《國語辭典》:生厌(生厭)  拼音:shēng yàn
心生厌烦。如:「一成不变的生活,容易令人生厌。」
《漢語大詞典》:虚气(虚氣)
(1).躁盛之气。 宋 陈亮 《〈中兴论〉后记》:“追思十八九岁时,慨然有经略四方之志……然犹上此论,无所遇,而杜门之计始决,於是首尾盖十年矣。虚气之不易平也如此。”
(2).因一时冲动而产生的一种精神力量。 明 方孝孺 《唐庄宗》:“有所养者为正气,无所养者为虚气……有志乎事功名者,苟不明道集义,以养其中,而惟用区区之虚气,求以有成,非君子之所知也。”
(3).谓急促不平的呼吸。 元 关汉卿 《五侯宴》第三折:“我这里立不定虚气喘,无觔力手腕软。”
(4).假装出来的威风、气势。 朱自清 《我是扬州人》:“还有一桩道理就是我有些讨厌 扬州 人。我讨厌 扬州 人的小气和虚气。小是眼光如豆,虚是虚张声势。小气无须举例。虚气例如已故的 扬州 某中央委员,坐包车在街上走,除拉车的外,又跟上四个人在车子边推着跑着。”
《漢語大詞典》:含水
产生或保持水;充满、渗透水;水可以渗透。例如:含水层。
《漢語大詞典》:壅水
因水流受阻而产生的水位升高现象。如在河流中建造闸、坝或桥墩,或有冰凌阻塞时,均能引起壅水。又如两河流汇合相通,一河盛涨时,则在另一河中也会引起壅水。
《漢語大詞典》:身外身
佛教语。指由正身变化产生出来的身体。 明 俞弁 《逸老堂诗话》卷上:“似僧有髮,似俗无尘,作梦中梦,见身外身。”《西游记》第二回:“ 悟空 见他兇猛,即使身外身法,拔一把毫毛,丢在口中嚼碎,望空喷去,叫一声‘变!’即变做三二百个小猴,周围攒簇。”
《國語辭典》:烟熏(煙燻)  拼音:yān xūn
一种烹调食物的方法。将茶叶、糖和米混合后,放于锅内乾净的纸上,将食物置于烤架上,盖紧锅盖熏制。
《國語辭典》:诲淫(誨淫)  拼音:huì yín
引诱人做淫秽的事。如:「冶容诲淫」。
《國語辭典》:作酸  拼音:zuō suān
胃部不适,酸汁上溢。《红楼梦》第七五回:「只因昨晚吃多了黄酒,又吃了几块月饼馅子,所以今日有些作酸呢。」
《國語辭典》:作酸  拼音:zuò suān
1.吃醋、忌妒。《醒世恒言。卷二三。金海陵纵欲亡身》:「你是有功之人,夫人也要酬谢你的,定不作酸。」
2.发酸。《书经。洪范》:「炎上作苦,曲直作酸。」
《漢語大詞典》:隙开(隙開)
(1).谓彼此产生隔阂。
(2).疏散开。 郭沫若 《北伐途次》十七:“大家赶快走,把队伍隙开来,每人离过五尺远的光景。”
《國語辭典》:产物(產物)  拼音:chǎn wù
在某种条件、情况下产生的事物,或造成的结果。如:「噪音、空气污染是文明社会的产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