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漢語大詞典》:管套
包在管道外以防管中物与管外(环境)产生热交换的绝缘材料
用于将铅皮管固定在石制品上的金属管套
《漢語大詞典》:质买(質買)
以物交换或购买。魏书·常景传:“耽好经史,爱玩文词,若遇新异之书,殷勤求访,或復质买,不问价之贵贱,必以得为期。” 清 闵元衢 《〈癸辛杂识〉跋》:“昔 魏 常永昌 遇新异,则勤访求或质买,则期必得。”
分類:交换购买
《國語辭典》:易子而食  拼音:yì zǐ ér shí
交换小孩煮食充饥。语出《左传。宣公十五年》:「敝邑易子而食,析骸以爨。」形容天灾人祸时,极饥饿的惨况。《史记。卷三八。宋微子世家》:「王问:『城中如何?』曰:『析骨而炊,易子而食。』」
《國語辭典》:析骸易子  拼音:xī hái yì zǐ
形容天灾人祸时,绝粮断炊的惨况。参见「易子析骸」条。《抱朴子。内篇。明本》:「或流血漂橹,积尸筑京,或刑坑降万计,析骸易子。」《魏书。卷一八。太武五王传。广阳王建传》:「前留元标据于盛乐,后被重围,析骸易子,倒悬一隅,婴城二载。」
《國語辭典》:析骸以爨  拼音:xī hái yǐ cuàn
分解人的骨骸来烧火作饭。语出《左传。宣公十五年》:「敝邑易子而食,析骸以爨。」后用以形容战乱或灾荒时因粮尽援绝的悲惨困境。《新唐书。卷二○三。文艺传下。李华传》:「巡握节而死,非亏教也;析骸以爨,非本情也。」也作「析骨而炊」、「析骨以爨」。
《國語辭典》:物物交换(物物交換)  拼音:wù wù jiāo huàn
不用货币为交易媒介,以此物交换他物的简单交易。
《漢語大詞典》:无功功率
反映电气网络与电源之间能量反覆交换的功率。表征电工装置中电磁能量所产生的负荷量。常用符号q表示。q=uisinφ,式中u为电压有效值,i为电流有效值,φ为电流与电压之间的相角差。
《國語辭典》:套调(套調)  拼音:tào diào
学个大概的样子。《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二三回:「『这两件事虽然有点相像,然而负心之人不同。』继之道:『本来善抄蓝本的人,不过套个调罢了。』」
《国语辞典》:实物交易(实物交易)  拼音:shí wù jiāo yì
以实际物品从事交换流通的方式。如:「原始社会中,常常采取实物交易,以换取生活必需品。」
《国语辞典》:社会互动(社会互动)  拼音:shè huì hù dòng
人与人或团体与团体之间以口语、非口语或符号交换的方式产生交互影响的过程。
《国语辞典》:秦庭归璧(秦庭归璧)  拼音:qín tíng guī bì
赵惠王得楚和氏璧,秦昭王愿以十五城交换,蔺相如捧璧入秦,而秦王无偿城意,相如持璧欲击柱,王怒终不可夺,而完璧归赵。见《史记。卷八一。廉颇蔺相如传》。
《国语辞典》:人际传播(人际传播)  拼音:rén jì chuán bò
双方在面对面直接接触的方式下,进行思想、情感等的交换。也称为「面对面传播」。
《国语辞典》:国际贸易(国际贸易)  拼音:guó jì mào yì
国与国之间商品的交换或买卖。依商品移动的方向观察,可分为出口贸易、进口贸易与三角贸易。若从交易进行的方式而言,则有直接贸易和间接贸易之分。国际贸易如从本国立场来观察,即为对外贸易。亦简称为「国贸」。
《国语辞典》:呼吸运动(呼吸运动)  拼音:hū xī yùn dòng
肺部因交换内部空气,而不断伸缩的动作。
《国语辞典》:工商阶级(工商阶级)  拼音:gōng shāng jiē jí
因工业革命之后生产力大增,以及因都市化造成的人口都市聚集与复杂商业交换所衍生的金融与管理阶层。
《国语辞典》:经济活动(经济活动)  拼音:jīng jì huó dòng
人类为满足生存要求及生活欲望,利用各种自然资源及财货所从事的各种生产、交换、销售等行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