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共745,分50页显示  上一页  2  3  4  5  6  8  9  10  11 下一页
词典(续上)
玉井莲
一井
庐井
井深
井闾
掘井
仙井
井渫
甘井
在井
井税
寒井
同井
九井
桐井
《漢語大詞典》:玉井莲(玉井蓮)
(1).古代传说中 华山 峰顶玉井所产之莲。 唐 韩愈 《古意》诗:“ 太华 峯头玉井莲,开花十丈藕如船。” 钱仲联 集释引 韩醇 曰:“《华山记》云:‘山顶有池,生千叶莲花,服之羽化,因曰 华山 。’”又引 方世举 注:“古乐府《捉溺歌》:‘ 华阴 山头百丈井,下有泉水彻骨冷。’” 宋 苏轼 《和陶饮酒》之九:“不如玉井莲,结根天池泥。” 清 尤怡 《刘东郊归自关中述华山之游为作诗纪之》:“仙人金液非我意,试看峰头玉井莲。”
(2).喻坚贞高洁的妇女。《金瓶梅词话》第二一回:“回头恨駡 章臺 柳,赧面羞看玉井莲。”
《漢語大詞典》:一井
(1).古代井田制的一种单位。以九百亩为一井。国语·鲁语下:“有军旅之出则徵之,无则已。其岁收田一井,出稯禾秉芻缶米,不是过也。”《韩诗外传》卷四:“古者八家而井田,方里为一井。广三百步长三百步为一里,其田九百亩。”汉书·食货志:“率十二夫为田一井一屋。”朱子语类卷一一○:“ 淮 上屯田须与画成一井,中为公田。”
(2).一口水井;一眼泉水。 北齐 刘昼 新论·类感:“龙举一井,而云弥九天;虎啸一谷,而风扇万里。”魏书·高祐传:“又令一家之中,自立一碓,五家之外,共造一井,以供行客。” 唐 姚合 《咏盆池》诗:“莫惊池里寻常满,一井清泉是上源。”朱子语类卷十五:“且如赤子入井,一井如彼深峻,入者必死。”
(3).一个市井;一座市镇。诗·陈风·东门之枌序“歌舞於市井” 唐 孔颖达 疏:“古者二十亩为一井,因为市交易,故称市井。” 范文澜 蔡美彪 等《中国通史》第一编第三章:“人住邑中必须饮水,因此邑必有井……所以一邑也得称一井。”
《漢語大詞典》:庐井(廬井)
(1).古代井田制,八家共一井,因称共一井的八家庐舍为庐井。《左传·襄公三十年》:“ 子产 使都鄙有章,上下有服;田有封洫,庐井有伍。”《汉书·王莽传中》:“古者,设庐井八家,一夫一妇田百亩,什一而税。”
(2).泛指房舍田园。 宋 司马光 《送刘观察和洛州》诗:“畛封连故 赵 ,庐井带清 漳 。” 明 何景明 《城南妇行》:“况復官军至,烧焚庐井荒。”
《骈字类编》:井深
宋书索虏传虏作地道偷城内井井深四十丈山势峻峭不可得防至其月二十三日人马渴乏饥疫体皆乾燥被创者不复出血思戴叔伦相思曲井深辘轳嗟绠短衣带相 日应缓
《漢語大詞典》:井闾(井閭)
(1).市井,里巷。 唐 樊宗师 《绛守居园池记》:“近楼臺井閭点画察。” 赵仁举 注:“近则楼臺井邑点画之间皆可察见。”
(2).村落。《唐书·杜牧传》:“井閭阡陌,仓廪财赋,果自治乎?”《宋史·薛向传》:“吏持斧四出伐木,无问井閭丘陇,民不敢诉。” 清 王士禛 香祖笔记卷十二:“尝登所谓北渚之址,则羣峰屹然,列于祠上,城郭井閭,皆在其下。”
(3).故里;邻里。 宋 梅尧臣 《上马和公议》诗:“井閭已是经时隔,亲旧全如远别来。” 清 钮琇 觚賸续编·总戎佳论:“嚮者捐亲戚,背井閭,藐是一身,远游万里。”清史稿·礼志三:“民间报赛,亦借蜡祭联欢井閭。”
《国语辞典》:掘井  拼音:jué jǐng
挖井。如:「旧时人们通常掘井汲水,现代已经用不著了。」
《漢語大詞典》:仙井
见“ 仙井监 ”。
《漢語大詞典》:仙井监(仙井監)
监名。其地有盐井,相传为 汉 张道陵 所开,因名仙井。 北宋 熙宁 五年置 陵井监 , 宣和 四年改名 仙井监 。治所在 仁寿 ,辖境相当于今 四川省 仁寿 、 井研 两县地。 宋 洪迈 《夷坚甲志·土偶胎》:“ 仙井监 超觉寺 九子母堂 在山颠。一行者姓 黄 ,主给香火。”亦省称“ 仙井 ”。 宋 洪迈 《夷坚甲志·孟蜀宫人》:“ 陈甲 ,字 元父 , 仙井 仁寿 人,为 成都 守 李西美 馆客,舍于治事堂东偏之 双竹斋 。”
《漢語大詞典》:井渫
谓井已浚治。比喻洁身自持。 晋 陆机 《与赵王伦笺荐戴渊》:“﹝ 戴渊 ﹞砥节立行,有井渫之洁。”宋书·刘义庆传:“处士 南郡 师觉 ,才学明敏,操介清修,业均井渫,志固冰霜。”参见“ 井渫不食 ”。
《國語辭典》:井渫不食  拼音:jǐng xiè bù shí
井已清除污泥,洁净清澈而没人饮用。比喻人洁身自持而不为人知,致使怀才不遇。语出《易经。井卦。九三》:「井渫不食,为我心恻。」唐。孔颖达。正义:「井渫而不见食,犹人脩己全洁而不见用。」宋。陈亮〈与吕伯恭正字〉:「何不警其越俎代庖之罪,而乃疑其心恻井渫不食乎?」
《漢語大詞典》:甘井
水味清甜的井或水泉。《庄子·山木》:“直木先伐,甘井先竭。” 南朝 宋 鲍照 《和王护军秋夕》:“泉涸甘井竭,节徙芳岁残。” 宋 陆游 《湖山》诗:“湖上多甘井, 磑泉 尤得名。” 清 许承钦 《夏仲自正觉寺游佛峪》诗:“高槐荫甘井,始识 龙洞庄 。”
分類:水味水泉
《韵府拾遗 梗韵》:在井
徐夤读史在井蛰龙如屈伏食槽骄马忽腾骧
《國語辭典》:井税(井稅)  拼音:jǐng shuì
田税。《魏书。卷五三。李孝伯传》:「井税之兴,其来日久。」唐。元结〈贼退示官吏〉诗:「井税有常期,日晏犹得眠。」
《漢語大詞典》:寒井
井下寒凉,故称寒井。 南朝 梁简文帝 《谢敕赉貂坐褥席启》:“阴炭既重,寒井犹冰。特降殊私,温华曲被。” 唐 卢纶 《送吉中孚校书归楚州旧山》诗:“露色凝古坛,泉声落寒井。” 唐 方干 《题悬溜岩隐者居》诗:“却用水荷苞緑李,兼将寒井浸甘瓜。”
分類:井下寒凉
《漢語大詞典》:同井
(1).共一井田。孟子·滕文公上:“死徙无出乡,乡田同井,出入相友,守望相助。”参见“ 井田 ”。
(2).同饮一井水。谓邻居。 晋 习凿齿 《襄阳耆旧传》:“ 王粲 与 繁钦 ,并邻同井, 粲 以西京扰乱,乃之 荆州 依 刘表 ,其墓及井见在。”
《國語辭典》:井田  拼音:jǐng tián
1.周代授田之法。以地一方里画成九区,由八家各占百亩,称为私田,中间百亩为公田,因形如井字,故称为「井田」。
2.泛指田地。北齐。颜之推《颜氏家训。归心》:「岂令罄井田而起塔庙,穷编户以为僧尼也?」
《漢語大詞典》:九井
(1).九口井。 北周 庾信 《至老子庙应诏》诗:“三门临 苦县 ,九井对 灵谿 。” 倪璠 注引《括地志》:“ 苦县 在 亳州 谷阳县 界,有 老子 宅及庙,庙中有九井尚存。”
(2).山名。在 安徽省 当涂县 南。明一统志·安徽太平府:“ 九井山 在 太平府 城南一十里。山有九井,世传 晋 桓温 所凿。《元和志》:‘ 殷仲文 九月九日,尝从 温 登 九井 赋诗。’”
《骈字类编》:桐井
庾信终南山义谷铭北涵桐井南浮石门泉庾肩吾洛阳道诗金门才出柳桐井半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