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國語辭典》:五音  拼音:wǔ yīn
1.中国声乐指宫、商、角、徵、羽五个音阶。
2.音韵学上指依唇、舌、齿、牙、喉五类声母发音部位划分的音。
《漢語大詞典》:五音儿(五音兒)
即五音士。南史·齐废帝东昏侯纪:“﹝ 废帝 ﹞又受刀敕等教著五音儿衣,登城望战。”
《漢語大詞典》:五音士
指宫廷乐工。宋书·竟陵王诞传:“五音士忽狂易见鬼,惊怖啼哭曰:‘外军围城,城上张白布帆。’”
分類:宫廷乐工
《漢語大詞典》:五音戏(五音戲)
戏曲剧种。流行于 山东 济南 、 淄博 一带,由秧歌、花鼓发展而成,约有一百多年历史。最初由五个人演出,故名“五人戏”,后称“五音戏”。
《分类字锦》:一弦五音(一弦五音)
诚斋杂记明生随神女禹章入石室金床玉几弹琴有一弦五音并奏
分类:
《国语辞典》:五音不全  拼音:wǔ yīn bù quán
形容唱歌时音调或发音不准确。如:「他缺乏音乐细胞,唱起歌来五音不全。」
《分类字锦》:鸣中五音(鸣中五音)
典略鸾鸟鸣中五音肃肃雍雍喜则舞以乐常处幽閒颂声作则至
《國語辭典》:宫商(宮商)  拼音:gōng shāng
五音中的宫、商二音。引申为音乐、音律。《文选。王褒。洞箫赋》:「故吻吮值夫宫商兮,和纷离其匹溢。」
《國語辭典》:清商  拼音:qīng shāng
1.古代五音中的商音音调凄清悲切,称为「清商」。《韩非子。十过》:「公曰:『清商固最悲乎?』师旷曰:『不如清徵。』」唐。杜甫 秋笛诗:「清商欲尽奏,奏苦血沾衣。」
2.借指肃杀凄清的秋风。晋。潘岳〈悼亡诗〉三首之二:「清商应秋至,溽暑随节阑。」宋。苏轼〈雨中花。今岁花时深院〉词:「高会聊追短景,清商不暇馀妍。」
3.清商乐的简称。参见「清商乐」条。
《漢語大詞典》:商声(商聲)
(1).五音中的商音。《文选·马融〈长笛赋〉》:“ 易京 君明 识音律,故本四孔加以一。 君明 所加孔后出,是谓商声五音毕。” 李善 注:“笛本四孔, 京 加一孔於下,为商声,故谓五音毕。”
(2).秋声。管子·幼官:“听商声,治湿气。”《文选·阮籍〈咏怀诗〉之十》:“素质游商声,悽愴伤我心。” 李善 注:“礼记曰:‘孟秋之月,其音商。’ 郑玄 曰:‘秋气和则音声调。’” 元 邵亨贞 《摸鱼子·吴门九日次魏彦文韵》词:“商声暗起邻墙树,触景乱愁还聚。”随园诗话卷十三引 清 宋树穀 《立秋柬顾孝廉》诗:“万窍商声先蟋蟀,一年落叶又梧桐。”
《漢語大詞典》:中宫
合乎五音中的宫级音阶。管子·地员:“三七二十一尺而至於泉,呼音中宫,其泉黄而糗,流徙。”韩非子·外储说右上:“疾呼中宫,徐呼中徵。”
《漢語大詞典》:宫徵
1.古代五音中宫音与徵音的并称。 汉 刘向 说苑·善说:“ 雍门子周 引琴而鼓之,徐动宫徵,微挥羽角,切终而成曲。” 三国 魏 嵇康 《琴赋》:“羽角俱起,宫徵相证。” 唐 杜牧 《感怀诗》:“急热同手足,唱和如宫徵。” 清 赵翼 《偶书》诗:“两耳未甚聋,已难辨宫徵。”
2.泛指乐曲。 宋 秦观 《点绛唇》词:“月转乌啼,画堂宫徵生离恨。” 清 洪升 《长生殿·传概》:“先圣不曾删《郑》《卫》,吾儕取义翻宫徵。”
3.泛指声调。 南朝 齐 陆厥 《与沈约书》:“前英已早识宫徵,但未屈曲指的,若今论所申。” 唐 房玄龄 《谏伐高丽表》:“文锋既振,则宫徵自谐。”
《國語辭典》:五声(五聲)  拼音:wǔ shēng
1.宫、商、角、徵、羽五声。《左传。襄公二十九年》:「五声和,八风平,节有度,守有序。盛德之所同也。」《吕氏春秋。慎行论。察传》:「夔于是正六律,和五声,以通八风,而天下大服。」
2.审理诉讼的五种方法。即辞、色、气、耳、目。《周礼。秋官。小司寇》:「以五声听狱讼,求民情,一曰辞听,二曰色听,三曰气听,四曰耳听,五曰目听。」
3.语音学上指阴平、阳平、上、去、入五声。
《漢語大詞典》:五听(五聽)
审察案情的五种方法。听,判断。周礼·秋官·小司寇:“以五声听狱讼,求民情。一曰辞听,二曰色听,三曰气听,四曰耳听,五曰目听。” 郑玄 注:“观其出言,不直则烦;观其颜色,不直则赧然;观其气息,不直则喘;观其听聆,不直则惑;观其眸子,视不直则眊然。”陈书·儒林传·沈洙:“凡小大之狱,必应以情,正言依準五听,验其虚实。” 唐 崔颢 《结定襄郡狱效陶体》诗:“我来折此狱,五听辨疑似。” 清 钱谦益 《左寺副曹文衡授儒林郎制》:“五听之辞,已孚於抢地。”
《漢語大詞典》:中声(中聲)
(1).中和之声。左传·昭公元年:“先王之乐,所以节百事也,故有五节,迟速本末以相及,中声以降,五降之后,不容弹矣。” 杜预 注:“此谓先王之乐得中声,声成,五降而息也。” 杨伯峻 注:“宫商角徵羽五声,有迟有速,有本有末,调和而得中和之声,然后降于无声。”国语·周语下:“古之神瞽,考中声而量之以制。” 韦昭 注:“考,合也,谓合中和之声。” 明 唐顺之 《送陆训导序》:“昔 孔子 患 郑 、 卫 之声乱于雅颂,乖剌无所从正……自是删,定其中声,得三百篇。”
(2).指五音中的商声。 宋 沈括 梦溪笔谈·乐律一:“宫生徵,徵生商,商生羽,羽生角,故商为中声。”
《漢語大詞典》:清角
(1).角,古代五音之一。古人以为角音清,故曰清角。韩非子·十过:“ 平公 提觴而起,为 师旷 寿,反而问曰:‘音莫悲於清徵乎?’ 师旷 曰:‘不如清角。’” 晋 成公绥 《啸赋》:“协黄宫於清角,杂商羽於流徵。” 宋 苏轼 《次韵刘景文赠傅曦秀才》:“未能飞瓦弹清角,肯便投泥戏泼寒?” 郭绍虞 《中国文学批评史》四:“ 清 代 王渔洋 去掉了这件外衣,便觉得一变黄钟大吕而为清角变徵之音。”
(2).雅曲名。 汉 傅毅 《舞赋》:“扬《激徵》,骋《清角》。” 李善 注:“《激徵》《清角》,皆雅曲名。” 三国 魏 嵇康 《琴赋》:“扬《白雪》,发《清角》。” 唐 元稹 《松鹤》诗:“《清角》已沉絶, 虞 《韶》亦冥寞。”
(1).清越的号角。 宋 姜夔 《扬州慢》词:“渐黄昏,清角吹寒,都在空城。” 清 昭梿 啸亭杂录·木兰行围制度:“渐闻清角声扬,远林呦呦,低昂应和。”
(2).古琴名。初学记卷十六引 南朝 梁元帝 《纂要》:“古琴名有清角。”文献通考·乐十:“ 黄帝 之清角, 齐桓 之号鐘, 楚庄 之绕梁, 相如 之緑綺, 蔡邕 之焦尾……名号之别也。” 清 唐才常 《论文连珠》之一:“盖闻清角奏而风雨至,琴之感以末。”